四平
①通向赣江源头的小路,对我来说,显得格外平和自然、亲切宁静。
②在我小的时候,暑假里最美妙的事情就是在赣江游泳,然后躺在江边的榕树下睡觉。有很多次看着江面往来的船只、顺江而下的竹排,就猜想这些流水的源头在哪里,它们怎么会没完没了地流。后来离开赣南,浩荡赣江浓缩成心中记忆,源头梦想偶尔在心间闪现。
③章江和贡江分别从南岭与武夷山流下,两江汇合成赣江以后就一路滔滔北去。千里赣江,纵贯江西南北,它不仅成为青山不老、碧水长流的象征,也培育涵养了独特而悠久的赣地风情与文化,成为江西人永远的母亲河。
④离家千里的游子,总有自己的故乡;奔流千里的江河,总有自己的源头。赣南地区东北部的石城县,在历史上有“闽粤通衢”之称,这里就是赣江的发源地。深藏在武夷山西麓密林中的石寮河,就是赣江的源头。
⑤当初,那些因为战乱而逃出中原的人,历经千辛万苦辗转来到江西以后,就在远离战祸的赣南居住下来,使家族的香火、中原的文化在青山绿水间延续。那些继续迁徙的人当中,有的人南溯章水,越过大庾岭,到达岭南地区;还有的人则东逆贡水而上,到达武夷山西麓的石城县,穿越武夷山进入福建宁化,再向闽粤各地扩散。在漫长的时间里,江西石城与福建宁化之间的曲折山路,不仅成为人们行走赣闽的天然通道,也逐渐成了许多客家人的心灵驿路。
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当初的迁徙队伍中,一户范姓人家选择在武夷山西麓的古道边住了下来。天长日久,这里就成了他们安身立命的家园,看护这里的山岭、溪流和林木,就成了他们的天然使命和具体内容。后来,行走在闽赣之间的人们有了这样一个亲切、温馨的“七岭驿站”,武夷山两边的人知道了一个叫作七岭村的地界。
⑦尽管时间流逝、岁月更迭,七岭村也改叫了源头村,但这个被山林环抱的小山村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宁静、质朴,除了规模不大的祠堂用青砖砌成,其他顺着地势高低错落而起的房屋,都是用一样的黄土夯筑而成,屋墙上开出一样的门窗,屋顶盖着一样的黑瓦,在山林中平和、朴素地存在着,并静静地向世人传达着家的原本含义。村舍前面积不大的稻田里,静默的禾斗、堆积的稻草,显示出紧张收割以后的放松、宁静;黄牛静卧在田埂上咀嚼、回味自己的日子,鸡群奔忙在稻田里享受着发现与收获的快乐,它们与在田间闪烁穿行的小溪一起,成为一幅平静、自在的山村生活图画,传达一种我们已经生疏却依然美好的音韵。
⑧大自然对于人类的眷顾之情,总是通过森林来传达,花开叶落的景象,生死枯荣的规律,始终在传达造物的启示。行走在赣江源头的秘密山林里,清静、自在地呼吸着清新的山林气息,轻松、悠闲地聆听着活泼的溪流清音,不仅有了回归山林的喜悦,也清楚意识到不息的赣江流水,得益于赣南茂密的山林,成为“青山不老,碧水长流”的真切写照。
⑨a山林,在涵养赣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这里不仅有常见的以松杉为主的针叶林、竹林、阔叶林等,还有罕见的成片原生榉树群落,栲木、楠木、枫香等珍贵树种在这里安然生存,香果树、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在这里平静生活,并显露出远离欲望的宁静、不忧刀斧的从容。
⑩人类对自然的感恩,也总是通过对草木的珍爱,对环境的保护体现出来。林间的小路,是一代代源头村人巡山护林时踩出来的,它虽然细小得若有若无,却极具韧性地把周边多座山岭连在了一起。在某种意义上,b道路既是经济状况的标志,也是人类欲望的反映,这里的小路既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拓宽,也没有因为时代变化而改观,一直保持自己的本色,就如源头村的人一直信守祖辈传下来的规矩:除了在林中拣点柴草、挖些冬笋、采采蘑菇,就连采药这样的事村里也没有人干,更不会有砍伐林木、毁林造田的举动。小路在岁月中、山林间无声地延续,它不仅延续着一种集体的生活方式,也延续着一种朴素的人生态度。
⑪沿着林间小路,走过一片片山林,跨过一道道山溪,在一阵更加激越的溪流声中,赣江源头的流水呈现在眼前……
⑫c无言地跪拜在不竭的源流前,心里感觉到一种回家的踏实和幸运,还有深深的感激和祈望。
(有删改)
阅读题目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是文章的抒情主人公,“我”的所见所闻及所感,构成了文章的主体内容。
B. 对客家人迁徙过程、定居生活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对他们深深的敬意,丰富了文章内涵。
C. 文本点染得当,以七岭村为点细描细绘,渲染了赣江源头平静、自在的生活画面。
D.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浅入深、由实而虚依次写来,表达了对从容恬静的生活的向往。
7. 下列对文段和画线句子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段⑦运用白描手法,描写出七岭村宁静、淳朴的特点,真实还原了田园生活的本来面目。
B. 句子a用拟人手法,指出山林涵养了水源,水源又使山林更加繁茂这一事实,引起下文。
C. 句子b表达作者的观点,既有对赣江源头原始、古朴生活的赞美,也有对物欲生活的贬斥。
D. 句子c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出作者对赣江源头深厚悠长的情感,又照应了标题。
8. 为什么说千里赣江“成为江西人永远的母亲河”?联系全文回答。
9. 文章写的是“拜谒赣江源”,却在文中多处写到山间的小路,请结合文本说明这样写的用意。
阅读题目
6. D
7. C
8. ①千里赣江纵贯江西南北,滋养千里大地,使赣江两岸青山不老、碧水长流。②培育、涵养了独特而悠久的赣地风情与文化。③尽管时间流逝、人事变迁,赣江却始终保持着它淳朴的风貌,是游子心中的家园。
9. ①山间的小路是拜谒赣江源的必经之地。文章主要在三处写到小路,既起到了线索的作用,又是作者借以抒发情感的意象。②开头写小路,交代了作者的行踪,引出下文。③中间写“江西石城与福建宁化之间的曲折山路”,点明了小路不仅是人们走向外部世界的通道,更是客家人的心灵驿路,深化了主旨。④结尾对小路的描写,既呼应了文章开头,又进一步深化主旨,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欣慰之情。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由实而虚依次写来”理解不当,文中由实而虚,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行文。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和画线句子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对物欲生活的贬斥”说法夸大,此句引出后面“这里的小路既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拓宽”,表明此处人们的物质欲望比较低,但画线句子本身没有表达对物欲生活的贬斥。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相关内容的能力。
千里赣江“成为江西人永远的母亲河”,应是指赣江的滋养作用,对环境,对文化,还有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的精神哺育,是他们的精神皈依。同时“永远的母亲河”意味着赣江自身恒定不变的某种令人神往的品质。据此筛选信息并整合分析即可。
关于滋养自然环境与文化,文中提到“千里赣江,纵贯江西南北,它不仅成为青山不老、碧水长流的象征,也培育涵养了独特而悠久的赣地风情与文化,成为江西人永远的母亲河”;
关于精神哺育与皈依及永恒品质的内容,文中提到“离家千里的游子,总有自己的故乡;奔流千里的江河,总有自己的源头”“无言地跪拜在不竭的源流前,心里感觉到一种回家的踏实和幸运”“尽管时间流逝、岁月更迭,七岭村也改叫了源头村,但这个被山林环抱的小山村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宁静、质朴”。
分析整合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物象作用的能力。
散文中物象一般可能是行文线索、情感的载体,并指向主旨。找到文中关于小路的具体内容,从以上角度分析其作用。
文章开篇说“通向赣江源头的小路”,可知山间的小路是拜谒赣江源的必经之地。由此作者一路追诉赣江的前世今生,此处引出下文;
中间提到小路,关键句子为“江西石城与福建宁化之间的曲折山路,不仅成为人们行走赣闽的天然通道,也逐渐成了许多客家人的心灵驿路”,把小路和心灵皈依联系在一起,深化了主旨;
结尾,说小路保持“自己的本色”“延续着一种集体的生活方式,也延续着一种朴素的人生态度”,此处小路和开篇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并进一步深化主旨,小路的本色表明赣江人没有被物欲左右,淡然从容生活,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欣慰之情。
文章中小路贯穿全篇,是行文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