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部 闺智
闺智部总序
【原文】
冯子曰:语有之:“男子有德便是才,妇人无才便是德。”其然,岂其然乎?夫祥麟虽祥,不能搏鼠;文凤虽文,不能攫兔。世有申生,孝己之行,才竟何居焉?成周圣善,首推邑姜,孔子称其才与九臣埒,不闻以才贬德也!夫才者,智而已矣,不智则懵,无才而可以为德,则天下之懵妇人毋乃皆德类也乎?譬之日月:男,日也;女,月也。日光而月借,妻所以齐也;日殁而月代,妇所以辅也。此亦日月之智,日月之才也!今日必赫赫,月必噎噎,曜一而已,何必二?余是以有取于闺智也,贤哲者,以别于愚也;雄略者,以别于雌也。吕、武之智,横而不可训也;灵芸之属智于技,上官之属智于文:纤而不足,术也。非横也,非纤也,谓之才可也,谓之德亦可也。若夫孝义节烈,彤管传馨,则亦闺闼中之麟祥凤文,而品智者未之及也。
【译文】
俗语说:“男人有德便是才,妇人无才便是德。”这当然是不对的。像麒麟凤凰这样的吉祥之物,亦不能用来捕鼠猎兔,而像春秋时申生这样的仁孝,也不代表他有治国定乱的才能。周朝最被称誉的女子,首推邑姜,孔子赞她能不下于当时一干功臣豪杰,哪里会有因为邑姜的才华洋溢而有损于她个人的德行这种事?所谓的才能,基本上便是智慧,没有智慧便是无知,没有才干若等于有德,是不是等于说天下那些无知的村姑村妇,皆是德行高洁的人呢?我的想法是,男子如日,女子如月,日落之后月光照明,所以女子正是男子的辅助,为此,我特别采集历史上有关女子才智的实录为“闺智”,分为“贤哲”、“雄略”两卷。
二十五 闺中贤哲
【原文】
匪贤则愚,唯哲斯尚,嗟彼迷一陽一,假途闺教。集“集哲”。
【译文】
一个人如果不是天生的智者,总希望自己能有可以学习 、仿效的对象。除了千篇一律的男性光辉外,有时也不妨就教于闺中的妇人。
908、马皇后
【原文】
高皇帝初造宝钞,屡不成。梦人告曰:“欲钞成,须取秀才心肝为之。”觉而思曰:“岂欲我杀士耶?”马皇后启曰:“以妾观之,秀才们所作文章,即心肝也。”上悦,即上本监取进呈文字用之,钞遂成。
【译文】
明太祖即位初期想发行纸币,但筹备过程中屡次遭遇困难,有一天夜晚梦见有人告诉他说:“此事若想成功,必须取秀才心肝。”太祖醒后,想到梦中人话,不由说道:“难道是要我杀书生取心肝吗?”一旁的马皇后提醒太祖说:“依臣妾的想法,所谓心肝,就是秀才们所写的文章。”太祖听了大为赞赏,立即命有关官员逞上学者的研究心得,终使纸币得以
顺利发行。
909、赵威后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问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一陽一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衄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一胡一 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不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译文】
齐王命使者送信给赵威后向她请安。书信尚未取出来,赵威后就问使者:“今年田地的收成如何?人民生活是否都好?大王的身体是否康健?”
使者很不高兴地说:“我奉王命前来向王后请安,王后不先问大王近况,却先问农地的收成和百姓的生活,把大王的事放在最后,这不是有些尊卑颠倒吗?”
赵威后说:“话不是这么说的。假使田地收成不好,百姓就不能安居乐业;国家没有百姓,又怎会有君王呢?如果先问君王事,那才真是舍本逐末呢。”
接着赵威后又问:“齐国有位叫锺离子的处士,他目前的生活还好吧?他这个人是不管自己有没有饭吃,都想办法给他人饭吃;不管自己有没有衣服穿,都想办法给他人衣服穿。这样一个辅佐大王养民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拔擢他?还有,业一陽一子这个人也好吗?他同情失去丈夫的女人和失去妻子的鳏夫,抚恤失去父母的孤儿和失去子女的老人,常常帮助穷困的人,以弥补他们生活上的不足,这也是个辅佐大王养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也不拔擢他?还有,北宫的女婴儿子(人名)好吗,她放弃自己婚姻的幸福,将珠花首饰搁在一旁,留在家里侍奉父母,可说是一位贤慧的女子,可做为天下万民的表率,为什么到今天还没让她进宫呢?如果朝延不重视前面这二位贤臣和一位贤女,那齐王又如何能以王者姿态统治万民呢?于陵(地名)的子仲还活着吗,这个人上不能尽忠于王,下不能治理室家,中不能结交诸侯,只知道驱使百姓做些无益的事,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把他杀了呢?”
9!”0、刘娥
【原文】
刘聪妻刘氏,名娥,甚有一宠一 于聪。既册后,诏起皇鸟仪殿以居娥。廷尉陈元达切谏,聪大怒,将斩之,娥私敕左右停刑,手疏上,略曰:“廷尉之言,关国大政,忠臣岂为身哉?陛下不唯不纳,而又欲诛之,陛下此怒,由妾而起;廷尉之祸,由妾而招,人怨国怨,咎皆归妾;拒谏戮忠,唯妾之故,自古败亡之辙,未有不因于妇人者也。妾每览古事,忿忿忘食,何意今日妾自为之,后人视妾,亦犹妾之视前人也,复何面目仰侍巾栉,请归死此堂,以塞陛下色荒之过。”聪览毕,谓群下曰:“朕愧元达矣。”因手娥表,示元达曰:“外辅如公,内辅如娥,朕复何忧?”
[议]
姜后、樊姬、徐惠妃一流。
【译文】
刘聪(五一胡一 十六国前赵人,刘肃第四子,字玄明,晋永嘉年自立为帝)的妻子叫做刘娥,刘聪对她一宠一 爱有加。册立为皇后后,下为她建造皇鸟仪殿。廷尉(官名,掌刑狱)陈元达上书劝谏,言辞激切,刘聪大为震怒,下令斩陈元达。
刘后听说这件事,秘密敕令左右停止行刑,亲笔写了奏章说:“廷尉的话,关系着国家兴亡、百姓福祉。忠臣进言时,哪里会先想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呢?想不到陛下不仅不采纳他的忠言,反而要诛杀他。陛下的怒气是因臣妾而起,廷尉遭到杀害是由臣妾招致,如此一来,天下的罪过都集中在臣妾身上;陛下拒绝进谏,杀害忠良都是因为臣妾的关系。自古以来国家的败亡,往往由于妇人所引起,臣妾每见史册所记,常常难过得吃不下饭。没想到今天自己却做出这种事,那么后人看臣妾,不是如同今日臣妾看古人吗,臣妾还有什么脸面来服侍陛下,请求在这堂下赐臣妾一死,以防止陛下贪慕美色的过失。”
刘聪看了奏章,对群臣说:“朕实在愧对元达。”他又把刘氏的表章拿给陈远达看,说:“朕外有像贤卿这样的大臣辅佐,内有像刘后这样的贤妻辅佐,还有什么事情好忧虑的呢?”
[议译]
姜后(周宣王之后,有贤德)、樊姬(春秋楚庄王夫人)、徐惠妃(唐朝人,八岁就能写文章,太宗召为才人)等都是和刘氏同样的贤德的人。
9!”!”、李邦彦母
【原文】
李太宰邦彦父曾为银工。或以为诮,邦彦羞之,归告其母。母曰:“宰相家出银工,乃可羞耳;银工家出宰相,此美事,何羞焉?”
[评]
狄武襄不肯祖梁公,我圣祖不肯祖文公,皆此义。
【译文】
宋朝人李邦彦(字士美)的父亲曾是银矿场的采石工人。有人用李父的职业讥讽李邦彦,李邦彦觉得自己在人前无法抬头,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说:“宰相家的人曾沦落为矿工,的确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但矿工出身的父亲,家中出了个当宰相的儿子,却是件非常光彩的事,有什么好丢脸不敢见人的呢?”
[冯评译文]
宋朝的狄青,明朝的太祖不肯轻易认祖归宗,也都是和李邦彦有同样的想法。
9!”2、唐肃宗公主
【原文】
肃宗宴于宫中,女优弄假戏,有绿衣秉简为参军者。天宝末,番将阿布思伏法,其妻配掖庭,善为优,因隶乐工,遂令为参军之戏。公主谏曰:“禁中妓一女不少,何须此人?使阿布思真逆人耶,其妻亦同刑人,不合近至尊之座;若果冤横,又岂忍使其妻与群优杂处,为笑谑之具哉?妾虽至愚,深以为不可。”上亦悯恻,遂罢戏而免阿布思之妻,由是咸重公主。公主,即柳晟母也。
【译文】
唐肃宗在宫中欢宴群臣,宴中有女艺人表演助兴,其中有一段是穿着绿衣手持简牌,模仿参将打扮的表演。天宝末年,番将阿布恩获罪被杀,他的妻子被发配宫廷充当艺人,肃宗命她反串表演参军。
公主劝阻说:“宫中女乐已经够多了,不差这名女子。再说,如果阿布恩真是叛将,他的妻子也该视为受刑人,按律不能接近皇上身边;如果阿布恩是含冤横死,皇上又怎么忍心让他的妻子与其他艺人杂处,成为别人娱兴助乐的工具呢?臣妹虽然愚笨,但仍认为皇上要慎重。”
肃宗听了,不由得同情起阿布恩的妻子,于是下令取消演出,另外也赦免阿布恩妻子。从此对公主也更加敬重。这位公主,就是柳晟(柳敏六世孙)的母亲。
9!”3、房景伯母
【原文】
房景伯为清河太守。有民母讼子不孝,景伯母崔氏曰:“民未知礼,何足深责?”召其母,与之对榻共食,使其子侍立堂下,观景伯供食。未旬日,悔过求还,崔曰:“此虽面惭,其心未也,且置之。”凡二旬余,其子叩头出血,母涕泣乞还,然后听之,卒以孝闻。
[评]
此即张翼德示马孟起以礼之智。
【译文】
后魏人房景伯(字长军)为清河太守时,有位民妇呈递状纸控诉儿子不孝。房景伯的母亲崔氏说:“百姓们没有知识,怎么忍心苛责呢?”于是召来民妇母子,与民妇同榻共食,要民妇儿子在一旁观看房景伯平日是如何侍奉母亲。不到十天,民妇的儿子便表示悔过,要求与母亲一同回家,崔氏说:“这个孩子虽然面有惭愧的神色,但心中并没有真正的悔改,暂时再留他们一段时间。”过了二十多天,民妇的儿子向房景伯不断磕头,甚至额头都磕出血来,非常地悔过,民妇也哭着要求回家。后来,民妇的儿子果然成为一位远近知名的孝子
[冯评译文]
这就是张飞提醒马超对刘备要以事君之礼的智计。
9!”4、柳仲郢婢
【原文】
唐仆射柳仲郢镇郪城,有婢失意,于成都鬻之。刺史盖巨源,西川大将,累典支郡,居苦竹溪。女侩以婢导至,巨源赏其技巧。他日巨源窗窥通衢,有鬻绫罗者,召之就宅,于束缣内选择,边幅舒卷,第其厚薄,酬酢可否。时婢侍左,失声而仆,似中风。[边批:诈。]命扶之去,都无言语,但令还女侩家。翌日而瘳,诘其所苦,青衣曰:“某虽贱人,曾为仆射婢,死则死矣,安能事卖绫绢牙郎乎?”蜀都闻之,皆嗟叹。
[评议]
此婢胸中志气殆不可测,愧杀王濬冲一輩人。
【译文】
唐朝刑部尚书柳仲郢出任郧城令时,在成都卖了一个和家人处不来的婢女。刺史盖巨源以西川大将军的身份开拓边疆,当他驻守苦竹溪期间,一家佣工介绍所把这婢女介绍给他。盖巨源很欣赏这名婢女心灵手巧。
一天,盖巨源从窗内往街上看,无意中看到一个卖绫罗绸缎的商贩,于是唤进宅里准备买一些。他将所有布匹都摊开来,然后薄薄厚厚,好好坏坏挑个没完。那时这婢女也站在旁边,突然叫了一声便倒地不起,好像中风一般不醒人事。于是盖巨源就叫人把她抬回原来那家介绍所。
第二天婢女病愈,人们问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她回答说:“我虽是个出身卑贱的女婢,但毕竟还曾经服侍过尚书,我宁可死,也不愿给那种俗不可耐的人当婢女,如果我不倒地装病,他又怎肯辞退我呢。
此事一时传遍整个成都城,大家都很钦佩这婢女的志节。
[评议译文]
这名婢女胸中的气节颇值得钦佩,王濬仲(王戎)那种人和她比起来可真要羞死了。
9!”5、崔敬女 络秀
【原文】
唐冀州长史吉懋欲为男顼取南宫县丞崔敬女,敬不许。因有故,胁以求亲,敬惧而许之。择日下函,并花车卒然至门,敬妻郑氏初不知,抱女大哭曰:“我家门户低,不曾有吉郎。”女坚卧不起,其小女白其母曰:“父有急难,杀身救解,设令为婢,尚不合辞,姓望之门,何足为耻,姊若不可,儿自当之!”遂登车而去,顼后贵至拜相。
周顗母李氏,字络秀,少在室,顗父浚时为安东将军,因出猎遇雨,止秀家。会秀父兄出,乃独与一婢为具数十人馔,甚精腆,寂不闻人声。浚怪觇之,见秀甚美,因求为妾,父兄不许。秀曰:“门户单寒,何惜一女,焉知非福?”已归浚,生顗及嵩,谟,已三子并贵显。秀谓曰:“我屈节为汝门妾,计门户耳。汝不与吾家为亲亲者,吾亦何惜余年?”顗等敬诺,自是李氏遂振。
[评]
绝无一毫巾帼气。“生男勿喜女勿悲”,此诗正堪为二女咏耳。
【译文】
唐冀州副刺史吉懋,想要为儿子吉顼娶南宫县丞崔敬的女儿为妻,但是崔敬认为两家门第悬殊而拒绝。于是吉懋就利用权势胁迫崔敬,崔敬恐惧之余只好同意。吉懋选了个黄道吉日,抬着一顶花轿带着聘金前来迎娶。由于事出突然,崔敬的妻子郑氏还不知道已答应这门亲事,因此抱着女儿痛哭,感叹自己家的门第太低,连女儿的终身大事都不能做主;女儿也赖在床 上不肯起来。这时崔敬的小女儿对母亲说:“父亲遭逢危难,杀身营救乃属当然,即使被卖为一奴一婢也心甘情愿,想那吉家也算是名门大户,嫁到他家并不算耻辱,如果姊姊不愿意嫁,那就让我来代替好啦。”于是妹妹坐上花轿,吉顼果然很有出息,后来官至宰相。
晋朝人周顗(字伯仁)的母亲李氏,闺名叫“络秀”。当她还待字闺中时,周顗的父亲周浚官拜安东将军。有一次,周浚外出打猎遇到大雨,投宿在络秀的家中。正巧这天络秀的父兄外出,她跟婢女两人作了满桌的菜,色香味俱全,让周浚和随行的许多人饱餐一顿。由于家中悄然没有人声,周浚觉得很奇怪,就偷偷探头往室内看,这才发现络秀是一个出奇的美一女 ,惊喜之余,想要把她纳为侍妾。络秀的父亲、哥哥对这门婚事都不表同意,可是络秀却说:“我们家门第这么卑下,为什么还可惜我这个女儿,我嫁过去以后说不定会很幸福。”
络秀嫁给周浚为妾后,一共生了周顗、周嵩、周谟三个儿子,每个儿子都非常有出息,成为朝中显贵。
后来络秀对儿子们说:“我所以愿意嫁来你们家当妾,为的是想照顾一娘一家,可是你们却不把我的一娘一家当亲戚,我对往后的日子还有什么好指望的呢?”从此周浚就和络秀的一娘一家经常来往,李家也因而一天比一天有声望。
[评译文]
绝无一毫巾帼气。“生男勿喜女勿悲”,这句诗正好可借为咏叹这两位奇女子。
9!”6、乐羊子妻
【原文】
乐羊子尝于行路拾遗金一饼,还以语妻,妻曰:“志士不饮盗泉,廉士不食嗟来,况拾遗金乎?”羊子大惭,即捐之野。
乐羊子游学,一年而归。妻问故,羊子曰:“久客怀思耳。”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自一丝而累寸,寸而累丈,丈而累匹。今若断斯机,则前功尽捐矣!学废半途,何以异是?”羊子感其言,还卒业,七年不返。
乐羊子游学,其妻勤作以养姑。尝有他舍鸡谬入园,姑杀而烹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故,对曰:“自伤居贫,不能备物,使食有他肉耳。”姑遂弃去不食。
[评]
返遗金,则妻为益友;卒业,则妻为严师;谕姑于道,成夫之德,则妻又为大贤孝妇。
【译文】
乐羊子有次在路边捡到一锭金子,回家后很高兴的把这件事告诉妻子。妻子说:“有志节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节的人不吃乞讨来的食物,更何况是捡来的金子呢?”乐羊子听了大为惭愧,立即将金子放回路边。
乐羊子离家求学一年后突然返家,妻子问他为何提早回家。乐羊子说:“久居异乡心中想家,所以就回来了。”妻子就拿着剪刀走到织布机旁,对乐羊子说:“这匹绢布是由一丝一线累成尺寸,再由尺寸累成丈,最后成匹,今天若是剪掉织布机只织到一半的布,那么前些日子所织的布,全都成没有用的废物了。现在你求学半途而废,和我将这半成品毁掉有何差别?”乐羊子被妻子这番话所感动,于是发愤继续求学,七年间不曾返家。
乐羊子离家求学期间,妻子辛勤持家,照顾婆婆。有一次,邻家所养的鸡误闯入乐羊子的园中,婆婆便抓来杀了做菜吃。到吃饭时,乐羊子妻知道鸡的来历,直对着那盘鸡流泪,不吃饭。婆婆感到奇怪,问她原因,乐羊子妻说:“我是难过家里太穷,不能有好菜吃,才让您吃邻人家的鸡。”
婆婆听了大感惭愧,就把鸡丢弃不食。
[评译文]
劝勉丈夫不拾遗金,乐羊子妻可说是益友;断织布鼓励丈夫坚持完成学业,乐羊子妻可说是严师;用道理晓喻婆婆,保全丈夫的名声,又可说是贤德的孝妇了。
9!”7、孙太学妻
【原文】
嘉靖间,娄东有孙太学者,与妓某善,誓相嫁娶,为之倾赀。无何孙丧妇,家益贫落,亲友因唆使讼妓。妓闻之,以计致孙饮食之,与申前约,以身委焉。孙故不善治产,妓所携簪珥,不久复费尽,妓日夜勤辟纑以奉之,饘粥而已。如是十余年,孙益老成悔过,选期已及。自伤无赀,中夜泣,妓审其诚,于日坐辟绩处,使孙穴地得千金,皆妓所一陰一埋也,孙以此其选县尉,迁按察司经历。宦橐稍润,妓遂劝孙乞休归,享小康终其身。
[评]
既成就孙,而身亦得所归,可谓两利;所难者,十余年坚忍耳。
【译文】
明朝嘉靖年间,娄江地方有位孙太学(太学,对监生的尊称),他和一个妓一女是老相好,两人立下非卿不娶、非君不嫁的誓言。孙太学为了她散尽家财。
没多久,孙太学元配去世,孙家的家道更加衰落,生活日益困难。亲友们于是唆使孙太学具状控告妓一女。妓一女听说这件事,就派人照料孙太学的起居,并提醒他两人曾有的盟约,愿意嫁他为妻。
孙太学本来是个不善理财的人,不久便把妓一女陪嫁过来的玉簪、珠宝都散尽花光,妓一女日夜辛勤的纺织,张罗家用,也仅够糊口而已。
这样一晃便是十多年,孙太学年纪大了,开始后悔年轻时的荒唐孟浪,眼看又到大比之年,想到没有盘缠赴京应考,不禁伤心落泪。
妓一女发觉孙太学是真心想上进求功名,就要孙太学在她平日织布的地方向下挖,结果挖出一千多两黄金,都是妓一女悄悄埋藏的。孙太学终于如愿赴京参加考试,放榜后被任命为县尉,后来调升为按察司经历。生活比以往改善许多,于是妓一女勤孙太学辞官回家,安享余年。
[评译文]
妓一女既成就孙太学,也为自己觅得一个好归宿,可说是相互得利;所难的是她竟能熬得住这十多年。
9!”8、吴生妓
【原文】
真定吴生有声于庠,性不羁。悦某妓,而橐中实无余钱。妓怜其才,因询所长,曰:“善樗蒲。”妓乃馆生他室中,所遇凡爱樗蒲者,辄令生变姓名与之角,生多胜。因以供生灯火费,妓暇则就生宿,生暇则读书,后生成进士,欲娶妓,而妓适死,因为制一服 执丧,葬之以礼,每向人言,则流涕。
[评]
吴生从未出丑,此妓胜汧国夫人多多矣。
【译文】
真定地方有个姓吴的书生,性情豪迈不拘,在太学中小有名声。他爱上一名妓一女,但实在没有多余的钱可让他常上妓一院。妓一女怜惜吴生是个人才,就问他擅长什么。吴生说:“掷骰。”于是妓一女就在妓馆中另辟一室,凡是碰到喜欢掷骰的客人,就要吴生改名换姓与客人对掷,吴生常赢,于是就有余钱充当生活费。
妓一女有空就去陪吴生,吴生也尽量利用空闲时读书,后来吴生高中进士,想迎娶妓一女,没想到妓一女却在这时去逝。吴生为她服丧,并以礼厚葬她,后来每逢向人道及妓一女的种种往事,必会流下泪来。
[评译文]
以吴生豪放不羁的个性,在妓馆掷骰从未出过差池,这妓一女真是胜过妍国夫人多多呀!
9!”9、陶侃母
【原文】
陶侃母湛氏,豫章新淦人。初侃父丹聘为妾,生侃。而陶氏贫贱,湛每纺绩赀给之,使交结胜己。侃少为浔一陽一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封鲊遗母,湛还鲊,以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唯不能益我,乃以增吾忧矣。”鄱一陽一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仆马甚多,湛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卧荐以为马草,遂具精馔,从者俱给,逵闻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至洛一陽一,大为延誉,侃遂通显。
【译文】
陶侃的母亲湛氏是豫章新淦人,早年被陶侃的父亲纳为妾。生下陶侃后,陶家更加穷困,湛氏每日辛勤的纺织供给陶侃日常所需,要他结交才识高的朋友。
陶侃年轻时当过浔一陽一县衙小吏,曾掌鱼市交易。有一次他派人送给母亲一条腌鱼,湛氏退还腌鱼,并且写了封信责备陶侃说:“你身为官吏,假公济私把鱼拿来送给我,非但不能让我高兴,反而更增加我的困扰。
鄱一陽一的范逵以孝闻名,被举为孝廉(时选举科目名,推举能孝顺父母,德行廉洁清正的人)。一次他投宿陶侃家,正逢连日冰雪,陶侃家中空无一物,而范逵随行仆从,马匹甚多,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请客人留下,我自有打算。”
湛氏有一头乌黑亮丽,长度及地的头发,她一刀剪下头发,买得好几斗米回来,又将睡觉用的草垫一割为二,做为马匹的粮草,再砍断屋柱作柴薪,就这样准备了丰盛的馔食,使范逵主仆受到周全、忱的招待。
事后范逵曾感叹的说:“没有湛氏这样的母亲,生不出陶侃这样的儿子。”
范逵到洛一陽一后,对陶侃大加赞誉,极力推荐陶侃的才学,陶侃终于成为晋朝大臣。
920、李畲母
【原文】
监察御史李畲母,清素贞洁。请禄米送至宅,母遣量之,剩三石,问其故。史曰:“御史例不概。”问脚钱几,又曰:“御史例不还脚车钱。”母怒,令送所剩米及脚钱,以责畲。及追仓官科罪,[批:既沿例亦不必科罪。]诸御史皆有惭色。
【译文】
唐朝监察御史李畲(字玉田)的母亲,是个清廉贞节的人。有一次李畲命人把自己的俸米送回家,李母命人量米,结果多出三石,问小吏原因。小吏说:“按旧例御史所领的俸米,都会超过应领的数量。”李母又问要给搬夫多少工钱。小吏答:“按旧例御史是不用给脚钱。”李母听了大为生气,命人把多领的俸米及工钱送还,并生气的责备李畲。于是李畲追究有关官员的失职罪,令其他的御史大感惭愧。
92!”、王孙贾母
【原文】
齐湣王失国,王孙贾从王,失王之处。其母曰:“汝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汝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汝今事王,不知王处,汝尚何归?”贾乃入市呼曰:“从我者”袒!”从者三百人,相与攻杀淖齿,求王子奉之,卒复齐国。
[述评]
不杀淖齿,则乐毅之势不孤,而兴复难于措手,非但仇不共戴天已也。张伯起作《灌园记》传奇,只谱私欢,而于王孙母子忠义不录,大失轻重,余已为改正矣。
【译文】
战国时齐国淖齿叛乱,当初王孙贾追随齐湣王,齐湣王去世后,他的母亲说:“每当你朝出晚归,我总是倚门盼望你回来,又或你晚出不归,我也总是倚闾盼望你回来。你口口声声要事奉君王,如今连君王在哪里都不知道,你还能追随谁呢?”
王孙贾听了大感惭愧,就来到市街大声叫喊:“淖齿叛乱,杀了君王,有谁愿意和我一起去杀淖齿的,请卷起衣袖,露出你的左臂来!”经他大声一呼,立刻有三百人愿意跟随他一起去杀了淖齿,并找到湣王的儿子,拥立他为齐王,最后终于复兴齐国。
[冯评译文]
王孙贾不率众人杀淖齿,燕国乐毅的用兵形势就不会显得薄弱,如此一来齐国不仅无法报杀君之仇,更谈不上复兴了。
张伯起著有《灌园记》传奇,但只记叙男女情爱,对于像王孙贾母子这般忠义的事迹却不予记载,失去著书立论的轻重旨趣,我已加以改正了。
922、赵括母 柴克宏母
【原文】
秦、赵相距长平,赵王信秦反间,欲以赵奢之子括为将而代廉颇。括平日每易言兵,奢不以为然,及是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父子异志,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坐。”王许诺,括既将,悉变廉颇约束,兵败身死,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评]
括母不独知人,其论将处亦高。
后唐龙武都虞侯柴克宏,再用之子也。沈嘿好施,不事家产,虽典宿卫,日与宾客博奕饮酒,未尝言兵,时人以为非将帅才。及吴越围常州,克宏请效死行阵,其母亦表称克宏有父风,可为将,苟不胜任,分甘孥戮。”元宗用为左武卫将军,使救常州,大破敌兵。
[评议]
括唯不知兵,故易言兵;克宏未尝言兵,政深于兵。赵母知败,柴母知胜,皆以其父决之,异哉!
【译文】
战国的秦国派兵攻打赵国,两国军队在长平对阵,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想派赵奢的儿子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赵括平日将兵法等闲视之,善于纸上谈兵,但父亲赵奢总认为儿子赵括的本领还不到。听说赵括即将率兵启程时,他的母亲亲自上书赵王,说不可派用赵括。赵王问为什么,赵母说:“当初赵括他父亲在世为将时,屈身去亲奉饮食的人就有十几人,和他结交为友则有一百多位;国君及皇室所赏赐东西,先夫全都分给官兵;每当接受君命之日起,便不问家事专心投入作战准备;现在赵括做了将军,军官无人敢抬头看他,君王一有赏赐,就统统拿回家收藏起来;看到便宜、增值快的田宅,能买的便把它买下来。大王认为赵括像他父亲,其实父子的心志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去。”
赵王说:“你不用再多说了,孤王已经决定。”
赵母说:“既然大王已经决定,如果今后赵括有不称职的事情发生,请大王记得老妇有言在先,不要怪罪于我。”
赵王立即答应。
赵括代廉颇为将军后,完全改变廉颇的作战方式,最后果然兵败身死,赵王因有言在先,所以赵母并未受到牵连。
[评文]
赵母不仅仅是了解自己的儿子,谈论带兵之道也颇为高明。
后唐的柴克宏是柴再用的儿子。平日不多话但喜欢帮助别人,平时对自家产业的经营并不重视,虽然他身为禁宫警卫,但从来没有听他谈论用兵之道,只是和朋友下棋饮酒,有人因此断定他绝非将帅之才。
后来吴越王围攻常州时,柴克宏请求准许随军御敌,他的母亲也上表章说儿子有乃父之风,可以任命为将领,如果日后柴克宏有失职之处,愿意领罪受罚。
元宗于是任命他为左武卫将军,命他救援常州,果然大破敌兵。
[评译]
正因赵括只知死读兵书,不知随机应变,所以才敢轻易的谈论兵事;柴克宏不曾谈论兵事,却深懂用兵之道。赵母知道儿子带兵必败,柴母知道儿子为将必胜,两位母亲都是由他们的父亲来评断儿子日后的作为,不能不令人称奇。
923、陈婴母 王陵母
【原文】
东一陽一少年起兵,欲立令史陈婴为王。婴母曰:“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封侯;不成,非世所指名也。”婴乃推项梁。
王陵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向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私送使者,泣曰:“愿为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遂伏剑而死。[边批:干净。]
[评]
婴母知废,胜于陈涉、韩广、田横、英布、陈豨诸人;陵母知兴,胜于亚父、蒯通、贯高诸人。姜叙讨贼,其母速之:马超叛,杀刺史、太守,叙议讨之,母曰:“当速发,勿顾我。”超袭执叙母,母骂超而死,明大义也;乃楚项争衡,雌雄未定,而陵母预识天下必属长者,而唯恐陵失之,且伏剑以绝其念,死生之际,能断决如此,女子中伟丈夫哉!徐庶之不终于昭烈也,其母存也,陵母不伏剑,陵亦庶也。
【译文】
汉朝时东一陽一的年青人杀死县令,聚集两万人,想拥立陈婴(秦二世时为东一陽一令史,谥安,为王)。陈婴的母亲说:“你家不曾有过显赫的祖先,突然获致尊荣,并非吉兆,不如依附他人,如果起义成功,日后仍能封侯;即使失败,也不致成为后世指名叫骂的对象。”于是陈婴率军推项梁为王。
汉朝人王陵(曾率兵归汉,天下既定,受封为安国侯)率兵投靠汉王刘邦,项羽把王陵的母亲请来,安置在军中,王陵派人探问消息,项羽就让王陵母亲向东坐,表示尊敬,想以此招降王陵。王陵的母亲偷偷送走使者,哭着对他说:“希望你替我转告王陵,好好事奉汉王,汉王是个长者,最后终会得到天下,不要因为我的关系,对汉王抱持二心。”于是引剑自一杀。
[评译文]
陈婴的母亲在起义之初,就已断定必败,就这点已强过陈涉、吴广等人;王陵的母亲断定刘邦必胜,也强过亚父、贯高等人。
马超谋叛,姜叙的母亲鼓励他尽快发兵,并因此而死,可说是位深明大义的妇人。楚汉相争,胜负未定时,王陵的母亲已断言天下必属于汉王,惟恐王陵失去辅佐汉王定天下的机会,引剑自一杀,了断王陵心中的牵挂,生死关头能如此果断,真可说是女中丈夫。
徐庶最后不能辅佐刘备,是为保全母亲的性命,如果王陵的母亲不自一杀,王陵的遭遇也将和徐庶一样吧!
924、叔向母
【原文】
初,叔向[晋大夫羊舌]欲娶于申公巫臣氏,其母欲娶其一党一 。叔向曰:“吾母多而庶鲜,吾惩舅氏矣。”其母曰:“子灵之妻夏姬也杀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国两卿矣,可无惩乎?吾闻之,甚美必有甚恶。昔有仍氏生女,发黑而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取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贪惏无厌,忿顈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今三代之亡,共子之废,皆是物也,汝何以为哉?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叔向惧,不敢取。平公强使取之,生伯石。伯石始生,叔向之母视之,及堂,闻其声而还,曰:“是豺狼之一声 也!狼子野心,非是,莫丧羊舌氏矣。”遂弗视。
【译文】
春秋时,晋大夫叔向(本名羊舌芢)想娶申公巫臣的女儿为妻,可是叔向的母亲却希望他娶自己一娘一家的人。
叔向说:“我的庶母虽然很多,但是庶兄弟却很少,我讨厌亲上加亲。”
他母亲说:“子灵的妻子,夏姬,害死了三个丈夫,一个国君,一个儿子,导致一个国家和两位卿大夫灭亡,这还不够可怕吗?我听说:‘世上出现过份美丽的女人,必然有凶险万端的祸事伴随而来。’古时的有仍氏生了个女儿,一头青丝又黑又美,光可鉴人,人称她为‘玄妻’。后来乐正后夔娶她为妻,生了个儿子名叫‘伯封’。这儿子的性情像猪一样,贪婪无厌,凶狠无度,所以人们给他取了一个‘封豕’的外号。后来有穷国的后羿把伯封杀了,从此夔氏断了香烟。三代的灭亡,和晋太子申生的废立,祸端都是出在美一女 ,你为什么还要娶美一女 呢?天生的美人足以迷惑人心,假使没有完美的品德,一定会带来灭祸。”
叔向听了母亲的话,觉得害怕,就打消娶尤物为妻的念头。可是晋平公却强一逼一叔向娶申公巫臣的女儿,婚后生了个儿子名叫伯石。当伯石出生时,叔向的母亲前去探视,才到堂前,听见婴儿的哭声就掉头而走,说:“这哭声简直像豺狼的声音!狼子野心,如果有了他,恐怕我们羊舌家会灭亡。”她因而不肯探视孙子。
925、严延年母
【原文】
严延年守河南,酷烈好杀,号曰“屠伯”。其母从东海来,适见报囚,大惊,便止都亭,不肯入府。因责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汝东归,扫除墓地。”遂去归郡。后岁余,果败诛。东海莫不贤智其母。
【译文】
汉朝河南太守严延年凶狠好杀,河南郡的人都称他为“屠伯”。有一天,他的母亲从东海来,正好碰上他在决狱,一看之下大为震惊,便留在都亭,不肯走进郡府。
她见了严延年便责备道:“一个人要敬畏天道神明,不可任意杀人,我不想在年老的时候看到自己正值壮年的儿子遭到刑狱。好了,我要回东海去,如果你再不改过,我会先在东海替你整理墓地,等你的噩耗传来。”
她于是回到东海郡,一年多以后,严延年果然被判死刑,东海郡的人都称赞他母亲的贤明与智慧。
926、伯宗妻
【原文】
晋伯宗朝,以喜归。其妻曰:“子貌有喜,何也?”曰:“吾言于朝,诸大夫皆谓我智似一陽一子。”对曰:“一陽一子华而不实,主言而无谋,是以难及其身,子何喜焉?”伯宗曰:“我饮诸大夫而与之语,尔试听之。”曰:“诺。”其妻曰:“诸大夫莫子若也。然而民不能戴其上久矣,难必及子,盍亟索士,憖庇州犁[州犁,伯宗子]焉?”得毕一陽一。后诸大夫害伯宗,毕一陽一实送州犁于荆。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译文】
春秋时晋国大夫伯宗早朝后很高兴的回到家里,他的妻子问他说:“有什么喜事让夫君这么高兴呢?”
伯宗说:“今天我在朝上奏事,其他大夫们都称赞我,说我和一陽一处父(春秋晋国太傅)一样的有智慧。”
妻子说:“一陽一处父徒有外表,内心却不实在。说话冲动但常不经深思,所以后来才会灾祸临身。说夫君像他有什么好高兴的呢?,
伯宗说:“我把在朝上所发生的事讲给你听,你就会明白了。”
说完后,他妻子说:“其他大夫和夫君不同,再说百姓对朝政的不满已经很久了,我怕夫君会遭到殃及,何不招募侍卫保护州犁(伯宗儿子)的安全呢?”于是找到毕一陽一。后来诸大夫想陷害伯宗,州犁遂在卫士毕一陽一的护卫下避难楚国。
其实当初伯宗每次上朝时他的妻子就经常提醒他说:“盗匪憎恶有钱的富人,饥民怨恨不爱民的官吏。夫君平日喜欢疾言直谏,要提防因此而惹来灾祸。”
927、李新声
【原文】
李新声者,邯郸李岩女。太和中,张谷纳为家妓,长而有一宠一 。刘从谏袭父封,谷以穷游佐其事,新声谓谷曰:“前日天子授从谏节钺,非有拔城野战之功,特以先父挈齐还我,去就间未能夺其嗣耳。自刘氏奄有全赵,更改岁时,未尝以一履一蹄为天子寿,且章武朝数镇倾覆,彼皆雄才杰器,尚不能固天子恩,况从谏擢自儿女子手中耶!以不法而得,亦宜以不法而终,公不幸为其属,若不能早折其肘臂以作天子计,则宜脱旅西去,大丈夫勿顾一饭烦恼,以骨肉腥健儿衣食。”言毕悲泣不已,谷不决,竟从逆死。
【译文】
李新声是邯郸人李岩的女儿。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张谷把李新声纳为家妓,非常一宠一 爱她。刘从谏承袭父亲的官职后,张谷就以私人的交谊为他做事。
有一天,李新声对张谷说:“日前天子虽颁授刘从谏大将军的符信,并不是因为他有攻城掠地的辉煌战功,只是将他先父的官职赐还他,保留他的继承权罢了。自刘氏建汉到现在改朝换代,从不见刘从谏对当今天子有任何尽忠报效的举动,再看看当初那些伐蜀汉立大功的英雄豪杰们,尚且不能长久蒙受天子皇恩,更何况刘从谏只是个从诸多兄弟中挑选出来继承官位的人呢。,凡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东西,到头来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失去它,您不幸身为刘从谏的属下,如果不能痛下心意斩断与他的关系,而尽心效忠当今皇上,就该脱离军籍向西走,大夫夫千万不要因对方对您有一饭之恩,享有暂时的荣华,而使骨肉蒙受血腥的灾难。”说完后,难过得不停的流泪。
然而,张谷却未听从李新声的忠告,最后与刘从谏一起遭到诛杀的命运。
928、娄妃
【原文】
宁藩将反,娄妃尝泣谏之,不听。既就擒,槛车北上,与监押官言往事即痛哭,且曰:“昔纣用妇言而亡天下,吾不用妇言而亡家国,悔恨何及?”
[述评]
仆固怀恩之母劝其子勿反,谢综等赴东市,综母独不出视,皆能识大义者,与妃而三耳。
【译文】
宁王朱宸濠想举兵谋反,娄妃在他起事前曾流着眼泪劝阻,但朱宸濠不听。后来朱宸濠兵败被擒,被关在牢车中押送北方时,与押车的狱卒闲话旧事,不由悔恨痛哭,说道:“从前殷纣王听信一宠一 妃褒姒的话断送了商朝,我没有听从娄妃的忠言也遭到丧家灭族的命运,现在后悔已来不及了。”
[述评译文]
唐朝的仆固怀恩想起兵反叛时,曾遭他母亲劝阻;谢综被绑赴东市斩首时,谢母独不外出看望。这三位妇人都是能深明大义者。
929、侯敏妻
【原文】
则天朝,太仆卿来俊臣之强盛,朝官侧目。上林令侯敏偏事之,其妻董氏谏曰:“俊臣国贼也,势不可久,一朝事坏,奸一党一 先遭,君可敬而远之。”敏稍稍而退,俊臣怒,出为涪州武隆令,敏欲弃官归,董氏曰:“但去莫求住。”遂行,至州,投刺参州将,错题一张纸,;[边批:故意。]州将看尾后有字,大怒曰:“修名不了,何以为县令?”不放上,敏忧闷无已,董氏曰:“但住莫求去。”停五十日,忠州贼破武隆,杀旧县令,略家口并尽,敏以不许上获全,后俊臣诛,逐其一党一 流岭南,敏又获免。
【译文】
武则天临朝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性残忍)权重气骄,朝中大臣对他无不敬畏三分。上林令侯敏则与来俊臣往来密切,侯敏的妻子董氏劝阻丈夫说:“来俊臣是戕害国家的国贼,得势不会太久,万一哪天失势获罪,他的一党一 羽一定会遭殃,夫君不妨对他敬而远之。”侯敏听从妻子的劝告,对来俊臣略微疏远,立即引起来俊臣的不满,不久被贬为涪州武隆县令。
侯敏想辞官回乡,董氏说:“只管去报到,但千万不要存有长久居留的打算。”于是侯敏就前往涪州报到,在给州将呈递名片时,故意写错了格式,州将看了之后,生气地说:“连张名片都写不好,怎么当县令?”就搁置他前来报到的公文。
侯敏忧心忡忡,董氏说:“只管住下,千万不要有逃走的打算。”
住了五十天后,忠州贼匪作乱,不但杀了武隆县的旧县令,并且还杀害旧县令的家人,侯敏因不得上任而保全一命。
日后,来俊臣被诛杀,他的一党一 羽全部流放岭南,侯敏因听从董氏的话,并未遭到牵连。
930、王章妻
【原文】
王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诀,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在廷,贵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后章历位至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边批:遭乱世不得不尔。]章曰:“非女子所知。”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号哭曰:“平日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明日问之,章果死。
[吴长卿曰]
“妻能料生,女能料死,虽然,其妻可及也,其女不可及也。”
【译文】
汉朝人王章还是儒生时,在长安求学,与妻子住在一起。境十分穷困,有一次王章生病,由于家里没有棉被,王章只好用牛栏中的乱麻保暖。时万念俱灰,流着眼泪与妻子诀别,妻子生气的叱责王章,说:“放眼当今朝廷众官,有谁的才学能比得上你?今天你只是有病在身,一时遭遇困顿,不自我激励奋发,反倒流泪怨叹,难道不觉得惭愧吗?”
后来王章果然居高位,成帝时官至椋京(官名,掌治京师),想上书密奏弹劾王凤,妻子劝阻他说:“一个人要守分寸,不要贪求高位。你难道忘了当年在乱麻堆中流泪的日子吗?”王章说:“国家大事不是你们女人懂得的。”于是仍上书弹劾,果然获罪下狱,妻女也都成为阶下囚。
当时王章的女儿只有十二岁,半夜时惊醒,哭着说:“平常狱吏要囚犯报数都是到九,今天只报数到八,父亲个性刚直,一定会先判死刑。”第二天询问狱吏,王章果然已经死了。
[吴长卿评译文]
妻子能指出如何明哲保身,女儿能推断出死期。然而,王章妻子的保身哲学,并非难以企及,但他女儿的推断,就实在非常人所及了。
93!”、陈子仲妻 黄霸妻
【原文】
楚王聘陈子仲为相。仲谓妻曰:“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于前矣。”[边批:陋甚。]妻曰:“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乱世多害,恐先生之不保命也。”于是夫妻遁去,为人灌园。
黄霸与同郡令狐子伯为友。子伯为楚相,子为郡功曹。子伯遣子奉书于霸,客去,久卧不起。妻怪问之,霸曰:“向见令孤子容甚光,举措自适;而我儿蓬发历齿,未知礼则,见客而有惭色。父子恩深,不觉自失耳。”妻曰:“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今子伯之贵孰与君之高?奈何忘夙志而惭儿女子!”霸决起而笑曰:“有是哉!”遂共终身隐遁。
[评议]
孟光梁鸿妻、桓少君鲍宣妻得同心为匹,皆能删华就素,遂夫之高;而子仲、黄霸之妻,乃能广其夫志,使炎心顿冷,化游无患,丈夫远不逮矣。
【译文】
楚王想聘陈子仲(战国齐人,名子终)为相。陈子仲回家后,对妻子说:“今天我成为相国,明天开始,我出门就有四匹骏马拉乘的马车可坐,每餐摆在我面前的都是山珍美味了。”
他的妻子说:“乘坐四匹骏马拉乘的马车,只不过是坐起来比较舒服;每餐的山珍海味,只不过是吃起来比较奢华。今天只是为坐的舒服、吃的奢华,就担负楚国兴亡的重责。目前世局纷扰,处境艰危,我担心你会因此而丧命。”
于是夫妻两人埋名隐姓,为人浇灌果园了。
汉朝时黄霸(字次公,谥定)和同乡令狐子伯是好朋友。子伯为丞相,儿子是州郡的属官。有一天令狐子伯要儿子送封信给黄霸,客人走后,黄霸一直赖在床 上不肯起来。他的妻子觉得奇怪,问他原因。
黄霸说:“刚才看令狐子伯的儿子容光焕发,举止优雅,想想自己的儿子不修边幅,不懂礼仪,客人来了常不知所措,真有乌鸦凤凰之别,父子情深,我觉得自己平日疏于教导儿子,感到十分愧疚。”
妻子说:“夫君节操清廉,不贪慕官禄荣华。今天令狐子伯的显贵,与夫君的清廉,究竟是谁的气节高,为什么因为儿女而妄了自己以往所坚持的理念呢?”
黄霸由床 上一跃而起,笑着说:“夫人说得好。”
于是夫妻二人决定从此隐居。
[评议译文]
梁鸿(后汉人,字伯鸾)的妻子孟光、鲍宣(东汉人,曾拜桓父为师)的妻子桓少君都是能和丈夫同甘共苦,一洗过去的奢华而安于朴素,成就丈夫清廉气节的妇人;陈仲子、黄霸的妻子,能开阔丈夫的心志,打消丈夫逐名追利的野心,终身优游不患身边祸患。这种远识是世间一般男子所比不上的。
932、屈原姊
【原文】
屈原既放逐。其姊闻之,亦来归,责原矫世,喻令自宽,故其地名姊归县。《离一騷一》曰:“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余。”[楚人谓女曰媭。]
[评议]
梁公委蛇,其姊讽之以方正;仁杰往候卢姨,欲为表弟求官,卢曰:“姨只一子,不欲其事女主。”仁杰大惭;屈平方正,其姊进之以委蛇。各具卓识,而姊之作用大矣。
【译文】
屈原的姊姊听说屈原遭楚王放逐,就前去探望屈原,责备他太过耿直,要屈原放开心怀,不要太过忧伤,所以当地的地名叫“姊归县”。《离一騷一》中有一回说道:“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余”,意思是说:阿姊关心我,再三的责骂我。
[评议译文]
唐朝的狄仁杰接受武则天任命的官职,他的姨一妈一讽谕他要正直刚毅,狄仁杰曾想为表弟在朝中谋一官职,他姨一妈一说:“阿姨就这一个儿子,不希望他效命女君王。”狄仁杰大感惭愧。
屈原太过刚直,他姊姊用委婉的言辞劝诫宽慰他。
不论是屈原的姊姊或是狄仁杰的姨一妈一,她们都是有见识的妇人,可见身为姊姊对弟妹的影响是很大的。
933、僖负羁妻
【原文】
晋公子重耳至曹,曹共公闻其骈胁,使浴而窥之。曹大夫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早自贰焉。”乃馈盘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及重耳入曹,令无入僖负羁之宫。
[议]
僖负羁始不能效郑叔詹之谏,而私欢晋客;及晋报曹,又不能夫妻肉袒为曹君谢罪,盖庸人耳。独其妻能识人,能料事,有不可泯没者。
【译文】
晋公子重耳到达曹国时,曹共公听说重耳天生肋骨连成一片,于是就趁重耳洗澡时,故意走近他身边偷看。曹大夫僖负羁的妻子说:“我看晋公子重耳的随从,个个都是将相之材,重耳在他们辅佐下,日后一定能重返晋国,登上王位;重耳成为晋君之后,也一定能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一旦成为霸主,必然会诛伐以前曾对他无礼的国家,那么第一个遭殃的一定是曹国。你为什么不趁现在结交重耳呢?”
于是僖负羁派人送了一盘食物给重耳,并且暗中放了一块宝玉在食物里,可是重耳只收下食物,却退回宝玉。
日后,重耳即位为晋文公,果然攻打曹国,他念及僖负羁当年的厚遇,特别下令三军不得侵入僖负羁住的地方。
[议译]
僖负羁不能仿效叔詹劝郑伯杀重耳在先,却私下巴结重耳;等重耳再返曹国,僖负羁又没有挺身为曹共公的怠慢谢罪在后,实在是在没有见识的庸人。唯独他的妻子,不仅有眼光,而且能推断事理,不得不令人另眼相看。
934、漂母
【原文】
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觉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边批:信之受祸以责报故。]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
[述评]
刘季、陈平皆不得于其嫂,何亭长之妻足怪!如母厚德,未数数也。独怪楚、汉诸豪杰,无一人知信者,虽高祖亦不知,仅一萧相国,亦以与语故奇之,而母独识于邂逅憔悴之中,真古今第一具眼矣!淮一陰一漂母祠有对云:“世间不少奇男子,千古从无此妇人。”亦佳,惜祠大隘陋,不能为母生色。
刘道真少时尝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有一老妪识其非常人,[边批:具眼。]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尽,了不谢。最非常人。妪见不饱,又进一豚,食半而去。后为吏部郎,妪儿时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不知其故,问母,母言之。此母亦何愧漂母,而道真胸次胜淮一陰一数倍矣!
【译文】
韩信还没有显达时,家里贫贱,平日也没有什么善行。为了填饱肚子,常在熟人家吃闲饭,所以很多人都讨厌他。
有一次韩信在南昌亭长家白吃白住了好几个月,亭长的妻子非常讨厌他,于是每天就早早做好了饭,躲在房间里吃,等韩信来了之后,也不请他坐下吃饭。韩信察觉到他们不礼貌的举动,就调头而去。
有一天,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一些妇人在附近漂洗衣物,其中一个见韩信没饭吃,就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这样。韩信很高兴,对老妇人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报答您。”老妇人很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养不活自己。我看你一表人才,可怜你才给你饭吃,谁指望你的报答!”
后来韩信显贵后,以千金酬谢那位老妇人。
[述评译文]
汉高祖、陈平等人在还没有显贵时,也都曾遭嫂嫂的白眼,所以亭长妻子的举动也不足为怪。老妇人这般宅心仁厚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当时楚汉的英雄豪杰,竟没有一个人能了解韩信身价的,甚至连汉高祖也不例外,唯有萧何在和韩信谈话时,认定韩信是个奇才,而老妇人在河边偶遇饥饿憔悴的韩信,就一眼看出他有过人的才识,真可说是古今第一慧眼!淮一陰一县有座漂母祠,其中有幅对联是:“世间不少奇男子,千古从无此妇人。”正是最佳写照,可惜祠堂太窄陋,不足为漂母生色。
刘道真年轻时,也曾在河边捕鱼为生,他天生一副好嗓音,听到他歌声的人都忍不住要停下脚步欣赏。有一位老妇人知道他绝非普通人,再加上喜欢他的歌,就杀了一只小猪请他吃,刘道真吃完猪并不向老妇道谢。老妇人见他好像还没吃饱,又再杀一头猪,刘道真吃了一半就离去了。
后来刘道真官至吏部侍郎时,老妇人的儿子只是一名地方小官,刘道真越级拔擢他,妇人的儿子感到奇怪,问他母亲,他母亲就把当年杀猪一事告诉儿子。
唉!这妇人识人的眼光也不比漂母差,但刘道真的心胸却要比韩信大得多了。
935、何无忌母
【原文】
何无忌夜于屏风里草檄文,其母,刘牢之姊也,登凳密窥之,泣曰:“汝能如此,吾复何忧?”问所与谋者,曰:“刘裕。”母尤喜,因为言玄必败,事必成,以示之。
[评]
既识大义,又能知人。
【译文】
晋朝人何无忌(桓玄篡位后,与刘裕等人起兵讨伐桓温)夜晚在屏风后面草拟讨贼文书,他的母亲是刘牢之的姊姊,站在矮凳上偷偷观察何无忌的举动,不禁高兴得流泪说:“你能如此上进奋发,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接着又问他共谋大事的人是谁。
答说:“刘裕。”(即南朝宋武帝。)
他母亲听了更为高兴,接着分析桓玄必败、他们起兵必成的原因给他听。
[评译文]
何母既深明大义,又有知人之明。
936、王珪母
【原文】
王珪始隐居时,与房、杜善。母李氏尝曰:“儿必贵,然未知所与游者何许人,试与偕来。”会玄龄等过其家,李窥见,大惊,敕具酒食,尽欢。喜曰:“二客公辅才,尔贵不疑。”见《新唐书》。
一说,珪妻剪发供客,窥坐上数公皆英俊,末及最少年虬髯者,曰:“汝等成名,皆因此人。”少年乃太宗也,杜子美有诗纪其事。
【译文】
唐朝人王珪,字叔珍,默默无闻隐居时,与房玄龄(唐名相,字子乔)、杜如晦(唐名相,字克明)等人交往密切。王珪的母亲李氏曾说:“我儿是大贵之人,不知平日都和哪些人往来,有空不妨请他们到家中坐坐。”
正巧有一天房玄龄等人路过他家,李氏一见房玄龄大感惊异,立即准备丰盛的酒菜款待他们,宾主尽欢。
李氏高兴的对王珪说:“有房玄龄等人的提携,日后你必会显贵。”见《新唐书》。
此事另有一种说法是:王珪的妻子剪发卖钱,招待来客。他窥见座上诸客个个英挺俊美,最后看见一位留着一胡一 子的年轻人,说:“日后你们的显贵全靠这年轻人。”这年轻人就是唐太宗。杜子美(即杜甫)有诗记叙这件事。
937、潘炎妻
【原文】
潘炎侍郎,德宗时为翰林学士,恩渥极异,妻刘晏女。有京兆谒见不得,赂阍者三百缣。夫人知之,谓潘曰:“为人臣,而京兆尹愿一谒见,遗一奴一三百缣。其危可知也!”劝潘公避位。子孟一陽一初为户部侍郎,夫人忧惕,谒曰:“以尔人材,而在丞郎之位,吾惧祸之必至也!”户部解喻再三,乃曰:“试会尔同列,吾观之。”因遍召客至,夫人垂帘观之。既罢会,喜曰:“皆尔俦也,不足忧矣。”[边批:轻薄。]问末座惨绿少年何人,曰:“补阙杜黄裳。”夫人曰:“此人全别,必是有名卿相。”
【译文】
唐朝礼部侍郎潘炎,有节操,在德宗时曾任翰林学士,极受德宗一宠一 信,权大势重,他的妻子是刘晏(字士安)的女儿。
有一天京兆尹(官名,掌治京师)有事想求见潘炎,为门仆所阻,只好贿赂门仆三百丝绢。夫人知道后,对潘炎说:“你只是一名朝臣,京兆尹想见你一面,竟要贿赂门仆,你将惹来什么危险就可得而知了。”于是劝潘炎辞官,避居孟一陽一。
当初潘炎还是户部侍郎时,夫人也常提醒潘炎说:“以你的学识才能任侍郎,我实在担心哪天会有祸事临头。”潘炎再三的向妻子解释,要妻子放宽心,夫人说:“请你的同事到家中,让我认识认识。”
于是潘炎请同事到家作客,夫人在帘后窥视,聚会结束后,夫人很高兴的说:“他们的才识和你不相上下,我不用担心了。”
接着又问席间坐在最后面的那位年轻人是谁。潘炎答:“补阙杜黄裳(即杜如晦)。”夫人说:“这人和其他人不同,日后必是有名的卿相。”
938、辛宪英
【原文】
晋羊耽妻辛宪英,魏侍中毗女,有才鉴。初曹丕得立为世子,抱毗项谓曰:“知吾喜不。”毗归语之,宪英叹曰:“世子,代君主国者也,代君不可不戚,主国不可不惧,宜戚宜惧而反喜,魏其不昌乎?”弟敞为曹爽参军,宣帝谋诛爽,或呼敞同赴爽,敞难之,宪英曰:“爽与太傅同受顾命而独专恣,于王室不忠。此举度不过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安可不出,若夫死难,则亲昵之任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敞叹曰:“吾不谋诸姊,几不获于义。”
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曰:“将伐蜀。”宪英曰:“会任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难至吾家矣。”琇固辞,文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军旅之间,唯仁恕可以济。”会至蜀,果反,琇守其戒,竟全归。
【译文】
晋人羊耽的妻子辛宪英是辛毗(三国魏人,字佐治)的女儿,颇有才识。
当初,曹丕刚继立为太子时,曾抱着辛毗的脖子说:“你知道我心中的高兴吗?”辛毗回家后,将此事告诉辛宪英,辛宪英叹口气说:“太子是代掌君主宗庙、社稷的人,继位为君,不可以不忧戚;主持国政,不可以不戒慎。应该忧戚戒慎的心情,却反而高兴,难道说魏国不会昌盛太久吗?”
后来魏宣帝想要杀曹爽,邀集辛宪英的弟弟辛敞出城参与此事,辛敞觉得很为难。辛宪英说:“曹爽与太傅司马懿都同样接受先皇顾命辅佐当今,而今天曹爽专断独行,对王室不忠,太傅只不过想杀曹爽罢了。”
辛敞说:“那我能不出城吗?”
辛宪英说:“怎么能不出城呢?为人做事而不能尽忠职守,这是大不祥啊!再说受人器重,为人而死,这是最感荣一宠一 的事,你还是随众人出城吧。”
于是辛敞出城,宣帝果然诛杀了曹爽。
事后,辛敞感叹的说:“如果不听姊姊的话,我几乎要成为不义的人了。”
钟会为镇西将军时,辛宪英问他丈夫的堂侄羊祜说:“钟会为什么率军西行?”
羊祜说:“要去攻打蜀汉。”
辛宪英说:“钟会身为大将军,任性放纵,不是朝臣应该有的行为,我怕他心有二志。”
钟会即将出发伐蜀前,请辛宪英的儿子羊琇做参军,辛宪英忧愁地说:“以前我替国家忧心,现在要忧心家里人了。”
羊琇向文帝表明希望辞去参军职务的心意,但文帝不答应。
辛宪英对儿子说:“可以去,但要小心谨慎,身在军旅,只有心存仁恕才能成大事。”
钟会到蜀后果然谋反,羊琇谨遵母亲的告诫,终能平安归来。
939、许允妻
【原文】
魏许允为吏部郎,选郡守多用其乡里,明帝遣虎贲收之。妇阮氏跣出,谓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否,若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得人,乃释允。及出为镇北将军也,喜谓其妇曰:“吾其免矣。”妇曰:“祸见于此,何免之有。”允与夏侯玄、李丰善,事未发而以他事见收,竟如妇言。允之收也,门生奔告其妇。妇坐机上,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生欲藏其子,好曰:“无预诸儿事。”乃移居墓所。大将军遣钟会视之,曰:“乃父便收。”儿以语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会语,便自无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不可数问朝事。”儿从之。大将军最为猜忌,二子卒免于祸者,母一之 谋也。
【译文】
三国魏人许允在吏部任官选派郡守时,常任用同乡,明帝为此派卫士收押许允。许允的妻子见丈夫被抓,光着脚跑来对许允说:“明理的君主可以用道理说服他,但不能向他求情。”许允来到明帝面前后,明帝问他任用同乡的原因。
许允说:“皇上曾要臣推举人才,臣的同乡都是臣所知的人才,皇上只要检核他们的职位和能力是否相称,如果他们的能力不足胜任职务,臣愿接受责罚。”
明帝经过检试后,发觉每人都能胜任其职,就将许允释放了。
后来许允官运亨通,被任命为镇北将军,很高兴的对妻子说:“今后我可以不再担心有祸事发生了。”
他妻子说:“我看祸事正由此产生,怎么说不会有祸事呢?”
当时许允与夏侯玄(三国魏人,字太初)、李丰(中书令)等人往来密切,想谋诛司马师,还未发兵,就受其他事件牵连下狱,果真如他妻子所予言的。
许允被收押后,他的学生急忙赶来告诉他妻子,当时她坐在织布机前,神态从容的说:“我早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学生们想将许允的儿子藏起来,许妻说:“不要先安排儿子们的事。”于是带着儿子搬到墓地去住。
大将军派锺会去探视他们,交代锺会说:“他们若提起父亲就擒下他们。”儿子将这话告诉母亲,他母亲说:“你们虽然乖巧,但才识仍嫌不足,只要坦率地与锺会交谈就会平安无事,不须表现出极度的悲伤,也不可询问锺会最近朝廷所发生的事。”
儿子们听从母亲的话,大将军疑心病重,许允的两个儿子能免遭祸害,完全是得自于母亲的智谋。
940、李衡妻
【原文】
丹一陽一太守李衡,数以事侵琅琊王。其妻习氏谏之,不听。及琅琊即位,衡忧惧不知所出。妻曰:“王素女善慕名,方欲自显于天下,终不以私嫌杀君明矣。君宜自囚诣狱,表列前失,明求受罪,如此当逆见优饶,非止活也。”衡从之,吴主诏曰:“丹一陽一太守李衡以往事之嫌,自拘司狱,其遣衡还郡。”
【译文】
丹一陽一太守李衡(三国吴人,字叔平)屡次跟琅琊王发生冲突,他的妻子习氏屡劝不听。后来琅琊王即帝位,李衡大为惊恐,不知该如何是好,习氏说:“琅琊王本是位喜好名声的君王,现在初即位更是想显扬美名于天下,所以显然不会因为你们过去的嫌隙而杀你。现在你倒不如自动请罪入狱,一一列举你以前的过失,表示你诚心认错。这么一来,不但能促全一命,还能化敌为友,转祸为福。”
李衡采纳了妻子的建议,吴王果然下诏说:“丹一陽一太守李衡,由于过去曾冒犯寡人,如今自请入狱,并愿接受司直(法官)定罪,这种勇于认错的行为值得嘉许,寡人愿既往不咎,李衡仍续任为丹一陽一太守。”
94!”、庾友妻
【原文】
庾友妇,桓宣武温弟豁女也。桓诛庾希,将及友,桓女徒跣求进,阍禁不纳,女厉声曰:“是何小人?我伯父门不听我前!”因突入,号泣请曰:“庾玉台[友小字]脚短三寸,常因人,当复能作贼不?”宣武笑曰:“婿故自急。”遂原庾友一门。
【译文】
庾友的妻子是桓温弟弟桓豁的女儿。桓温杀了庾希(庾冰的儿子,字始彦),眼看庾友也难活命。
庾妻亲自前去求见桓温,看门的人不肯让她进入,她就大声骂道:“你这个狗一奴一才,竟敢不让我进我伯父的大门!”说着强行闯入,见了桓温后堆出笑容说:“庾友人矮腿短,常听人摆布,这种人是作贼的料吗?”
桓温笑着说:“我根本无意杀他,是他自己多心。”于是饶了庾友一命。
942、李文姬
【原文】
李固既策罢,知不免祸,乃遣二子归乡里。时燮年十三,姊文姬为同郡赵伯英妻,贤而有智。见二兄归,具知事本,默然独悲,曰:“李氏灭矣,自太公以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密与二兄谋,豫藏匿燮,托言还京师,人咸信之。有顷难作,下郡收固三子,二兄受害,文姬乃告父门生王成[边批:知人。]曰:“君执义先公,有古人之节,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成感其义,乃将燮乘江东下,入徐州界内,令变姓名为酒家佣,而成卖卜于市。名为异居,一陰一相往来,燮从受学。酒家异之,意非常人,以女妻燮。燮专精经学。十馀年间,梁冀既诛,为灾眚屡见,明年,史官上言:“宜有赦令,又当存录大臣冤死者子孙。”于是大赦天下,并求固后嗣。燮乃以本末告酒家,酒家具车,重厚遣之,皆不受。遂还乡里,姊弟相见,悲感旁人。既而戒燮曰:“先公正直,为汉忠臣,而遇朝廷倾乱,梁冀肆虐,令吾宗祀血食将绝。今弟幸而得济,岂非天耶?宜杜绝众人,勿妄往来,慎无以一言加于梁氏,加梁氏则连主上,祸重至矣,唯引咎而已。”
【译文】
后汉人李固(字子坚)被罢官后,知道自己必不能躲过灾祸,就将两个儿子遣返回乡。当时小儿子李燮才十三岁,他的姊姊文姬是同乡赵伯英的妻子,贤德有智慧。李文姬见两个哥哥回乡,知道事情的原委,遂在一旁独自哀伤,心想:“李氏一门从此要断绝香火了,想我李家自前代太公以来,行善积德,怎会遭到这种报应呢?”于是暗地与两个哥哥商议,将小弟送往外地避难,假装是要送他到京师父亲那儿,左右邻居都相信了。
不久,难事发生,朝廷下令收押李固的三个儿子。两个哥哥遇害后,李文姬对父亲的门生王成说:“先父秉持正义,有古人气节。现在不幸遇害,今天我将李氏孤儿托付给你,李氏的香烟能否存续就看你的了。”
王成被李氏的节义所感动,就带着李燮顺江东下来到徐州,要李燮改名换姓,投身酒家作酒保,而自己则在市场中为人卜卦算命,表面上两人不相识,暗中却保持联系。后来李燮在王成的指导下求学,酒家老板认为李燮绝非普通人,就把女儿嫁他为妻。
李燮潜心研究经学,十多年来世局变化颇大,大将军梁冀(后汉顺帝梁皇后之兄,字伯车)被诛后,不时有自然灾害发生。第二年史官上书天子,请求准许颁下特赦令,又建议应当照顾抚恤当年含冤而死的大臣的子孙,于是大赦天下,并访求李固的后代。
这时李燮才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丈人,丈人准备车辆,礼物为他饯行,李燮都予婉拒,他回到故乡,姊弟相见,悲喜交集,连一旁观看的邻人,都忍不住落泪。李文姬告诫弟弟说:“先父为人正直,是汉朝忠臣。只是遭逢朝廷变乱,梁冀逞凶肆虐,几乎断绝我李氏一门。今天弟弟能安然活命,岂不是老天保佑?从今起更应小心交友,千万不要有任何对梁氏不满的言辞。对梁氏的不满就是间接批评了皇上,又会再度招致灾祸,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943、王佐妾
【原文】
都指挥使王佐掌锦衣篆,而陆松佐之。松子炳未二十,佐器其才貌,教以爰书,公移之类,曰:“锦衣帅不可不精刀笔。”炳甚德焉。后佐卒,炳代父职,有一宠一 ,旋掌篆,势益张。而佐有孽子不肖,纵饮博,有别墅三,炳已计得其二。最后一墅至雄丽,炳复图之,不得,乃陷以狎邪中罪,捕其一党一 与其不才一奴一一二,使证成佐子罪而后捕之,死杖下者数人矣。佐子窘甚,而会其母,故妾也,名亦在捕中。既入对,炳方与其僚列坐,张刑具而胁之。其子初亦固抗,母膝行而前,道其子罪甚详。其子恚,呼母曰:“儿顷刻死,忍助虐耶?”母叱曰:“死即死,何说?”指炳坐而顾曰:“而父坐此非一日,作此等事亦非一,而生汝不肖子,天道也,复奚言?”炳颊发赤,伪旁顾,汗下,趣遣出,事遂寝。
【译文】
明朝时,都指挥使王佐被任命为锦衣卫总监,陆松担任副总监。陆松的儿子陆炳,当时只有二十岁,王佐很器重陆炳的才学,就自动教他爰书(司法文书)和公移(行政文书)等公牍,并且告诉他:“身为锦衣卫的总监,不可不在刀笔上下功夫。”陆炳因此非常感激王佐。
后来王佐死了,陆炳接替父亲的职务,颇得到天子的器重,当上锦衣卫总监,一天比一天有权势。
王佐有个妾生的儿子,平日喜欢喝酒赌一博 。王佐留给他的三座庄院,被忘恩负义的陆炳用计夺去两座,但陆炳仍不满足,还想夺取那座最华丽的庄院,由于一直无法得逞,因此就怀恨在心,设计陷害。陆炳以王佐的儿子为非作歹为由,把他逮捕下狱,并且找来两名混混,编造虚假的证词,想要置之死罪。
在狱中经常有人犯被乱棍打死,王佐的儿子在狱中的境况相当凄惨,这时王佐的妾因为儿子的关系,成为陆炳逮捕的对象,也被抓来问罪。陆炳与其他的狱卒高高上坐,而把刑具排列在他们母子俩的面前,借此要胁恫吓。
开始时王佐的儿子顽固地不说话,可是王佐的妾却跪地求饶,详述儿子的罪状。王佐的儿子大声埋怨母亲说:“我已经快要被杀了,您再说这种话不是要我快些死吗?”母亲叱责儿子说:“死就死,说了又怎么样。”说着手指陆炳的坐椅说:“想当初你父亲坐在这个位子也非一天两天的时间,做这种事应也不只一次,生下你这个不肖的儿子,也只能说是老天爷的报应,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这话一说,把陆炳羞得面红耳赤,假装把脸扭过去看别处,很快就把他们母子都释放了,不再有夺取王佐遗产的念头。
944、王冀公孙女
【原文】
陈恭公执中当国日,曾鲁公由起居注除待制。恭公弟妇,王冀公孙女,曾氏出也。岁旦拜恭公,公迎谓曰:“六新妇,曾三除从官喜否?”王固未尝归外家,辄答曰:“三舅甚荷相公收录,但太夫人不乐,责三舅曰:‘汝三人及第,必是全废学,丞相姻家,备知之,故除待制也。’ ”恭公嘿然,未几改知制诰,盖恭公不由科举,失于查考,女子之警敏如此。
【译文】
宋朝人陈执中(字昭誉)当宰相时,曾鲁公由起居注(官名,掌皇帝起居)转任为特制(官名)。陈执中的弟妹是王冀公的孙女,曾氏所生。过年时前往陈执中家拜年,陈执中说:“新娘子,曾三被任命新官,你高兴吗?”由于王女出嫁后尚未回一娘一家,就回答说:“我三个舅舅很感激您的照顾,只是太夫人不高兴,责备他们说:‘你们三兄弟虽高中科举,但一定才学不精,亲家丞相知道得很清楚,所以才调为待制。’ ”
陈执中一听,说不出话来。
不久,曾鲁公的官职改为知制诰(官名,草拟皇上诏令)。原先陈执中并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朝廷一时疏忽,才被任命为官,王女真可说是机警敏锐啊。
945、袁隗妻
【原文】
袁隗妻,马融女也,字伦,有才辩。家世丰豪,资妆甚盛,初成礼,隗问之曰:“妇奉箕帚而已,何过珍丽乎?”对曰:“慈亲垂爱,不敢逆命。君若慕鲍宣、梁鸿之高者,妾亦请从少君、德曜之事矣。”隗又曰:“弟先兄举,世以为笑,处姊未适,先行可乎?”对曰:“妾姊高行殊貌,未遭良匹;不似鄙薄,苟然而已。”[边批:隗应大惭。]又问曰:“南郡君学穷道奥,文擅词宗,而所在动以贿闻,何也?”对曰:“孔子大圣,蒙毁武叔;子路大贤,见愬伯寮。家君获此,固其宜耳。”隗默然,不能屈。
【译文】
后汉人袁隗(字次一陽一)的妻子是马融的女儿,名伦,有辩才。因家世显赫,所以平日非常注重衣着妆扮。刚嫁入袁家时,袁隗曾问妻子:“妇人在家只是洒扫、整理家务而已,为什么要穿得如此华丽?”
妻子说:“父母的爱心不敢违逆,如果夫君羡慕鲍宣(汉朝人,字子都)、梁鸿的气节,愿意效法他们,妾身当然也愿追随夫君。”
袁隗又说:“兄弟二人,如果弟弟比哥哥先中举人,世人就会讥笑那个做哥哥的人;你姊姊还没嫁,你怎么就先嫁了呢?”
妻子答:“我的姊姊品高貌美,一时间找不到可堪匹配的郎君,不像我眼光鄙俗,一切马马虎虎也就算了。”
袁隗又问:“老丈人学识渊博,更擅长词赋,只是为什么他老人家任官之地,常有贿赂的传闻发生呢?”
妻答:“像孔子这般的圣人,也曾遭武叔(春秋鲁大夫,即叔孙州仇)毁谤;像子路这般的贤者,也曾遭伯僚(孔子弟子,字子周)的诬陷。我父亲会遭到小人谗言毁谤,也就不足为怪了。”
袁隗说不过妻子,只好闭口不语。
946、李夫人
【原文】
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李生昌邑王。]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以燕媠见帝。”上曰:“夫人第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见。”上复言,必欲见之,夫人遂转向嘘唏而不复言。于是上不悦而起,夫人姊妹让之曰:“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耶.何为恨上如此?”夫人曰:“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上所以恋恋我者,以平生容貌故。今日我毁坏,必畏恶吐弃我,[边批:识透人情。]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及夫人卒,上思念不已。
【译文】
李夫人(李延年之妹,受一宠一 于汉武帝)病势危急时,汉武帝亲临探病,李夫人听说皇帝来了,急忙用棉被蒙着脸说:“臣妾生病这期间,形容憔悴,不敢见皇上,只希望将臣妾儿子昌邑王及臣妾兄弟的后事托付皇上。”
武帝说:“夫人既然病重,为什么不见这最后一面,托付后事呢。”
夫人说:“臣妾未经修饰妆扮,不能见皇上。”
武帝说:“只要夫人见朕一面,朕立即赐予千金,封夫人兄弟高官厚爵。”
夫人说:“封官是陛下的恩典,与见面不相关。”
武帝仍然坚持要见一面,夫人索性转身向内,抽抽噎噎的哭起来,武帝非常不高兴地离去。
夫人的姊妹纷纷埋怨说:“你为什么就不肯见皇上一面,嘱托兄弟呢?”
夫人说:“以容貌事奉君王的人,一旦容貌衰老,对方的爱意也会跟着衰退;爱意一衰退,则恩情也将断绝。上之所以对我还恋恋不忘,就是贪恋我往日的美貌,今天如果见了我这憔悴的样子,一定失望厌恶,还肯以往日的恩情照顾我兄弟吗。我之所以不肯见皇上,正是为了要托付兄弟啊。”
不久李夫人死,武帝果然思念不已。
947、张说女
【原文】
张说女家卢氏,女尝为其舅求官,说不语,但指搘床 龟示之,归告其夫曰:“舅得詹事矣。”
【译文】
张说的女儿嫁入卢府,张女为公公向父亲要求谋一官职,张说不说话,只是用手指着支床 的乌龟。张女回家后对丈夫说:“公公已经被任命为詹事(官名,掌东宫内外庶务,詹事与‘占事’谐音,以手指龟,影射占卜之事)了。”
948、湖州妓
【原文】
湖守饮饯。客有献木瓜,所未尝有也,传以示客。有中使即袖归曰:“禁中未曾有,宜进于上。”顷之解舟而去。郡守惧得罪,不乐,欲撤饮。官妓作洒纠者立白守曰:“请郎中尽饮,某度木瓜经宿,必委中流也。”守征其说。
曰:“此物芳脆,初因递观,手掐必损,何能入献?”会送使者还,云:“果溃烂弃之矣。”守因召妓,厚赍之。
[评议]
谚云:“智妇胜男。”即不胜,亦无不及。吾于赵威后诸人得“见大”焉,于崔敬女、络秀诸人得“远犹”焉,于柳氏婢得“通简”焉,于侯敏、许允、宰宪英妇得“游刃”焉,于叔向母、伯宗妻得“知微”焉,于李新声、潘炎妻等得“亿中”焉,于王陵、赵括、柴克宏诸母得“识断”焉,于屈原姊、娄江妓得“委蛇”焉,于王佐妾得“谬数”焉,于李文姬得“权奇”焉,于陶侃母得“灵变”焉,于张说女得“敏悟”焉。所以经国祚家、相夫勖子,其效亦可睹已!
【译文】
湖州郡守为人送行饯别,有客人送来一个木瓜,由于平日难得一见,所以传给在坐的客人轮流观赏。客人中有一位是天子身边的近臣,手捧木瓜说:“这珍果连宫中都不曾有,应该拿回宫中献给皇上。”说完近臣离席搭船返京,近臣离去后,郡守很担心,怕为此事而获罪,因此面带忧戚地宣布散席。
这时有个在席间斟酒的官妓,起身对郡守说:“何不请大家再坐下继续畅饮?依我推断,这木瓜过不了今晚,就会被扔到河里。”
经这官妓一说,郡守才想到,木瓜的皮肉很细致,很容易受损伤,再说经过这么多客人观赏,必然很快就腐烂,近臣如何能献给皇帝呢?不久护送近臣的使者回来,向郡守报告,木瓜因腐烂而被近臣丢到河里去了。郡守召来那名官妓予以重赏。
二十六 不让须眉
【原文】
士或巾帼,女或弁冕;行不逾阈,谟能致远;睹彼英英,惭余谫谫。集“雄略”。
【译文】
有时男人会作妇人打扮,有时女人要装扮做男子;她们的行动完全可以成为楷模,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看看那些妇女的英雄事迹,我们这些男士真要汗颜三分。
949、齐襄王后
【原文】
秦王使人献玉连环于君王后,[齐襄王之后,太史氏。]曰:“齐人多智,能解此环乎?”君王后取椎击碎之,谢使者曰:“已解之矣。”
[述评]
君王后识法章于佣一奴一之中,可谓具眼。其椎碎连环,不受秦人戏侮,分明女中蔺相如矣。汉惠时,匈一奴一为书以谑吕后,耻莫大焉,而乃过自贬损,为好语以答之。平、勃皆在,无一君王后之智也,何哉?
【译文】
秦王派使者拿玉连环献给齐襄王的皇后,说:“听说齐国人很聪明,所以把这种有‘智慧环’之称的玉连环送到齐国,希望有人能解开。”
齐襄王后拿起金锤,一举把玉连环击碎,然后对使者说:“已经解开了。”
[述评译文]
齐后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难题,可算是独具“智眼”的人。她用金锤打碎玉连环,等于驳斥秦王蓄意的戏弄,真可说是女中的蔺相如。
汉惠帝时,匈一奴一王曾写了一封信给吕后,极尽戏谑侮辱,对汉朝而言,可说是莫大的耻辱。但是当时虽然有陈平、周勃等名臣,尤其陈平又是以善于谋略闻名,最后仍想不出对策,只是给单于回了一封措词极为谦卑的信。为什么堂堂汉朝有那么多的智谋之臣,却没一位有齐襄王后的智慧呢?
950、齐姜 张后
【原文】
晋公子重耳出亡至齐,齐桓妻以宗女,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留齐五岁,无去心。赵衰、狐犯辈乃于桑下谋行,蚕妾在桑上闻之,以告姜氏。姜氏杀之,劝公子趣行,公子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姜氏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子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评]
五伯桓、文为盛,即一女一妻,已足千古。
张氏,司马懿后也,有智略。懿初辞魏武命,托病风痹不起。一日晒书,忽暴雨至,懿不觉自起收之,家唯一婢见,后即手杀婢以灭口,而亲自执爨。
【译文】
晋公子重耳出奔齐国,齐桓公非常礼遇,把女儿姜氏嫁他为妻,并且还送给他八十匹马。重耳因为在齐国的生活舒适,住了五年仍不想回到晋国争取王位。但是随行的家臣赵衰、狐犯等人都认为齐国非久留之地,他们聚集在桑树下商议,这时恰好有一个养蚕的女子在树上采桑叶,偷一听 到他们的计划,告诉姜氏。姜氏怕养蚕女泄露消息,就把养蚕女杀了,劝重耳离开齐国。重耳说:“人生但求安乐,何必管其他的事呢?”
姜氏说:“夫君是一国公子,被迫出奔齐国,追随夫君的臣子个个愿为夫君效死。夫君若是不急于重返晋国、争取王位,只是一味留恋妻子和贪图享受,如何对得起那些追随你的人?臣妾实在为夫君感到惭愧。现在不回晋国,什么时候才会有成功的一天?”于是姜氏和赵衰)舅犯等人合谋,把重耳灌醉抬到车上,离开了齐国。
[评译]
春秋五霸中,以齐桓公、晋文公的声名最盛,名传千古,全靠一女一妻的功劳。
司马懿的妻子张氏,聪明有谋略。
当初司马懿托词中风,向武帝(曹操)辞官。有一天司马家晒书,忽然下起一阵暴雨,司马懿在情急下,竟不自觉的跑去收书,被家中一名婢女瞧见,张氏立即杀了那名婢女灭口,自己接替婢女煮饭的工作。
95!”、宋太祖姊
【原文】
宋太祖将北征,京师喧言“军中欲立点检为天子”。太祖告家人曰:“外间讻讻如此,将若之何?”太祖姊方在厨,引面杖击太祖,逐之曰:“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于怀,乃来家间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默而出。
[议]
分明劝驾。
【译文】
宋太祖赵匡胤还没有得到天下时,在他行将率军北征的前夕,都城突然谣言满天飞,说军队打算拥立赵匡胤为天子。赵匡胤问家人:“外面一片乱哄哄的,谣言满天飞,怎么办?”他姊姊正在厨房作饭,拿起面杖就打他,说:“男子汉大丈夫遇到大事临头,应该拿出主见去决定,拿外面的流言来惊吓家中的女流,你是干什么吃的?”太祖默默无语走出家门。
[议译]
太祖姊姊这番话显然是鼓励赵匡胤接受拥立为帝,后来他果然黄袍加身即皇帝位。
952、刘太妃
【原文】
太妃刘氏,晋王克用妻也。克用追黄巢,还军过梁,朱温一陽一为欢宴,一陰一伏兵,夜半攻之。克用逃归,即议击温,刘谏曰:“公本为国讨贼,今梁事未暴,而遽反兵相攻,天下闻之,莫分曲直,不若敛军还镇,自诉于朝,然后可声罪也。”克用悟,从之,天下于是不直温。
[按]
克用困上源驿,左右先脱归者,以汴人为变告刘。刘神色不动,立斩之,一陰一召大将约束,谋保军以还。此其智勇,岂克用所可及哉?假令克用不幸而死,必能为张茂之妻;设犹幸未死,必能为邵续之女。虽然,为张茂之妻、邵续之女易,为刘太妃难。何也?其勇可及,其智不可及也!
张茂为吴郡守,被江充所害,妻陆氏率茂部曲为先登讨充。充败,遂为陆所杀。
邵续女嫁刘遐,遐为石季龙所困。女将数骑拔围,出遐于万人之中。
太原被围,克用屡败,忧窘不知所为。时大将李存信劝且亡入北边,以图后举,克用以语刘,刘骂曰:“存信代北牧羊一奴一,何足与计成败!公尝笑王行瑜弃邠州走,卒为人擒,今乃躬蹈之耶?昔公亡走鞑靼,几不能自脱,赖天下多故,乃得南归。今屡败之兵,人无固志,一失守,谁复从公者?北边其可至乎?”克用悟,乃止。
【译文】
刘太妃是晋王李克用的妻子。李克用在追杀并大败黄巢的军队后,率军经过汴州,朱温假意盛宴招待李克用,暗中发动军队半夜围攻,李克用逃回自己的营区后,想要带兵攻打朱温。刘氏劝阻说:“夫君本是为国征讨贼寇,今天朱温在汴州围攻夫君的事,天下无人知晓,如果夫君擅自发动军队攻击,那么,天下有谁能分辨这是非曲直呢?不如率军回营,另向朝廷申诉之后,再声讨朱温的罪行。”李克用依刘氏的话去做,于是天下人都指责朱温。
[按译]
当李克用被朱温围困在上源驿时,李克用的亲信曾脱逃回来报告汴人发动军变的消息。刘氏不动声色,立刻把他杀了。暗中召集将领,部署士兵,策划如何救援。这等智谋勇略,岂是李克用比得上的?
如果李克用不幸中朱温埋伏身亡,那么刘氏一定会像张茂(晋人,字伟康,元帝时与三个儿子遭江充所害)的妻子般为夫报仇;如果李克用不死而只是被围,刘氏也一定会像邵续(晋人,字嗣祖)的女儿救夫突围。
然而,不论是身为张茂的妻子或邵续的女儿,她们的处境都比刘太妃容易。为什么呢?因为勇气可以培养,智慧却不容易养成。
张茂为吴州郡守时,被江充所害。张茂的妻子陆氏率吴郡百姓为先锋,征讨江充。江充兵败,终为陆氏所杀。
邵续的女儿嫁刘遐为妻。刘遐被石李伦围困,刘妻率数名骑兵突围,从一万多贼兵包一皮围下救出丈夫。
当初太原被围,李克用屡战屡败,正不知该如何进退时,大将李存信曾劝李克用暂到北方,日后再图谋反攻。李克用把李存信的建议告诉刘氏,刘氏骂道:“李存信只是个北方牧羊人的小孩,哪能懂得事情成败的关键呢?大王曾经讥笑王行瑜(唐朝节度使,曾因功获赐铁券,谋废帝,李克用出兵征讨,后为部将所杀)轻易放弃守城,以至于死在别人手中,今天大王为什么要重蹈覆辙呢?况且大王以前也在鞑靼呆过,几乎无法免于灾难,幸好天下纷扰多事,才能重返南方。今天只要离开守城,就会有无法预料的灾祸发生,战败的士兵,信心动摇,一旦离开、有谁会继续追随大王?北方又怎能走得到?”李克用听从刘氏的话,乃打消去北方的念头。
953、苻坚妻
【原文】
坚妻张氏,明辨,有才识。坚将寇晋,群臣切谏不从,张氏进曰:“妾闻圣王御天下,莫不因其性而鬯之,汤、武灭夏、商,因民欲也,是以有因成,无因败。今朝臣上下,皆言不可,陛下复何所因乎?术士有言:‘鸡夜鸣者,不利行师;犬群嗥者,宅室必空。兵动马惊,军败不归。’秋冬以来,每夜犬嗥鸡鸣,又闻厩马惊逸,武库兵器,无故作声,即天道崇远,非妾所知;遽斯人事,未见其可,愿陛下熟思之。”坚曰:“军旅之事,岂妇人所知?”遂兴兵,张氏请从。坚败,张氏即自一杀。
【译文】
苻坚的妻子张氏不但有才识,而且能明辨是非。苻坚想出兵攻打东晋,群臣极力劝阻,苻坚不肯听从。张氏劝谏说:“臣妾听说圣王治理天下,莫不是依顺万物自然的天性。汤、武率百姓攻打桀、纣,是顺从民意。所以顺民意者能成功,不顺者会失败。现在无论在朝的官员,或是在野的百姓,都认为现在不是伐晋的时机,陛下却执意伐晋。臣妾不知道陛下所凭借的理由是什么?相命术士说:‘夜里鸡啼,代表行军不利;狗成群哀号,表示屋宅将有丧事发生。’兵器无故的摇动,马匹无由的惊恐,是战争失利不能归来的先兆。自从秋、冬以来,每夜都可听到鸡啼狗号,马厩中的战马也显得惊恐不安,武库中陈列的兵器,更是无故的发出声响。虽然天道神明不是臣妾所能推断,但就常理而言,也非出兵的瑞兆。请陛下再三思。”
苻坚说:“行军打仗的事,哪是女人能懂得的?”于是出兵伐晋,张氏请求随军同行,后来苻坚兵败,张氏自一杀而亡。
954、刘知远妻
【原文】
刘智远至晋一陽一,议率民财以赏将士。夫人李氏谏曰:“陛下因河东创大业,未有惠泽及民,而先夺其生资,殆非新天子所以救民之意也!请悉出军中所有劳军,虽复不厚,人无怨言。”智远从之,中外大悦。
【译文】
刘知远到晋一陽一后,想征收百姓的财产封赏将士。夫人李氏劝谏说:“陛下凭借河东拥有江山。即位之初,还没有嘉惠百姓的措施,就先剥夺百姓生活的资产,这恐怕不是一位初登帝位的天子顺从民意造福百姓的做法。臣妾建议陛下使用府库中所有资财来犒赏三军,虽然赏赐不算丰厚,但不会招致百姓怨言。”
刘知远采纳夫人建议,朝野额手称庆。
955、李景让母
【原文】
唐李景让母郑氏,性严明。景让宦达,发已斑白,小有过,不免捶楚。其为浙西观察使,有牙将逆意,杖之而毙,军中愤怒,将为变。母闻之,出坐厅事,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天子付汝以方面,岂得以国家刑法为喜怒之资,而妄杀无罪,万一致一方不宁,岂唯上负朝廷,使垂老之母含羞入地,何以见汝之先人哉?”命左右褫其衣,将挞其背,将佐皆为之请,良久乃释,军中遂安。
[按]
郑氏早寡,家贫子幼,母自教之。宅后墙陷,得钱盈船,母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若矜我贫,则愿诸孤学问有成,此不敢取。”遽掩而筑之,盖妇人中有大见识者。景让弟景庄,老于场屋。每被黜,母辄挞景让。此事可笑,然景让终不肯属主司,曰:“朝廷取士,自有公道,岂可效人求关节乎?”其渐于义方深矣。
【译文】
唐朝人李景让(字后己,事母至孝)的母亲郑氏,是位个性严谨、处事明快的人。李景让显达时,已是发色斑白,但只要有一点小过错,仍会遭到母亲的鞭打。
当李景让出任浙西观察使时,有位副将违反李景让的命令,李景让大怒之下,令人鞭打副将,没想到竟因此将副将打死。士兵们听说这件事,都感到忿恨不平,想发动兵变。李母得到消息后,就由后室走到厅堂坐下,要李景让站在庭下,责备他说:“天子交付给你军权重责,怎能以个人的喜怒而随意动用刑法,妄杀无罪之人,万一因此而导致变乱,你岂不是辜负朝廷厚恩,又使老母含羞入地,要我拿什么脸面去见你地下的祖先?”
郑氏遂命左右剥去儿子的上衣,要鞭打他的脊背,左右副将都为李景让求情,过了许久,母才答应原谅李景让一次,军中的情绪也得以平复。
[按译文]
郑氏很早开始守寡,家境贫穷,儿子年纪又小,郑氏亲自教导儿子。有一天,家中宅壁突然崩塌,在宅壁间竟然藏有大批钱财,郑氏祝祷上苍说:“我听说不劳而获会招致灾祸,上天若是可怜我身家穷困,请保佑我的儿子日后能学有所成,至于这笔钱财,我不敢动用。”于是仍将这笔钱财用土掩埋,这郑氏可说是位有见识的妇人。
李景让的弟弟景庄,考一辈子试始终没有中。每次落榜,李母就鞭打景让,这事就显得李母的可笑。但李景让始终不肯派任弟弟官职,他说:“朝廷任官自有一定原则,我怎可失节学别人关说呢?”这句话对标榜正义的人来说,实在值得深思。
956、杨敞妻
【原文】
霍光与张安世谋废立。议既定,使大司农田延年报杨敞。敞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延年起更衣,敞夫人遽从东厢谓敞曰:“此国家大事,今大将军议已定,使九卿来报君,君不疾应,与大将军同心,犹豫无决,先事诛矣。”延年更衣还,夫人与延年参语许诺。
[评]
此何等事,而妇人乃了然于胸中,不唯敞不如,即大将军亦不如。
【译文】
大将军霍光(汉名将霍去病弟弟,字子孟)与张安世商议好废帝为昌邑王的事,派田延年向丞相杨敞报告。杨敞听了吃惊得汗流浃背,只是恭敬的应诺,不知该说什么才好。田延年站起身到更衣室更衣时,杨敞的夫人急忙从东厢跑出来,对杨敞说:“这是国家大事,既然大将军已商议好,并派大司农田延年来知会,你还不赶快表明一定会和大将军同心协力,站在同一阵线?若再迟疑不决,是会招来杀身之祸的啊!”
田延年从更衣室走出,杨敞和夫人便向田延年说了几句话,同意霍光的计划。
[冯评译文]
废立君主这是何等重大的国家大事,连一位妇人都能有深切的体认,而身为丞想的杨敞,竟然在一时之间无法认识应对,
不但杨敞不如他妻子,连大将军霍光的见识也比不上杨敞之妻。
957、莒城妇
【原文】
莒有妇人。莒子杀其夫,已为嫠妇。及老,托于纪鄣。纺焉,以度而去之。及师至,则投诸外,或献诸子占。子占使师夜缒而登,登者六十人。缒绝,师鼓噪,城上之人亦噪,莒公惧,启西门而走。
[评]
莒妇之为嫠且老矣,血恨积中,卒以灭国,人亦何可轻杀也!君犹不能得之一嫠妇,一嫠妇犹能报之其君,况他乎?
【译文】
莒城有位妇人,国君杀了她丈夫,这妇人成了寡一妇 。已经老了,在纪鄣城纺织度日。子占率军攻莒,老妇人把绳子投到城外,有人把绳垂城墙的事报告子占,子占命人利用夜晚攀绳登城。六七人登城之后,绳断了,登上城楼的士兵在城楼大声叫喊,城下的士兵也呼喊响应。莒君大为惊恐,由城西逃走。
[评译文]
一个孤寡的莒城老妇,只因心中有血海深仇,就能灭莒国,人怎能轻易夺取他人性命呢?堂堂君王不能抚慰老寡一妇 的心,一个老寡一妇 却能对君王报杀夫之仇。老寡一妇 尚有这种作为,更何况他人呢?
958、孟昶妻
【原文】
孟昶妻周氏,昶弟觊妻,又其从妹也。二家并丰财产。初桓玄尝推重昶,而刘迈毁之,昶深自惋失。及刘裕将建义,与昶定谋,昶欲尽散财物以充军粮。其妻非常妇,可语大事,乃谓曰:“刘迈毁我于桓公,便是一生沦陷,决当作贼。卿幸可早尔离绝,脱得富贵,相迎不晚。”周氏曰:“君父母在堂,欲建非常之谋,岂妇人所谏?事之不成,当于奚官中奉养大家,义无归志也!”昶怆然久之而起,周氏追昶坐云:“观君举厝,非谋及妇人者,不过欲得财物耳。”因指怀中所生女曰:“此儿可卖,亦当不惜,况资财乎?”遂倾资给之,而托以他用。及将举事,周氏谓觊妻云:“吾咋梦殊恶,门内宜浣濯沐浴以除之,且不宜赤色,当悉取作七日藏厌。”觊妻信之,所有绛色者,悉敛以付焉。乃置帐中,潜自剔绵,以绛与昶,遂得数十人被服。赫然,悉周氏所出,而家人不之知也。
[评]
周氏非常妇,其夫犹知之未尽。
【译文】
晋朝人孟昶(与刘裕合谋讨桓玄,后畏罪自一杀)的妻子周氏,与弟妇孟觊之妻是表姊妹,两家都有丰厚的家产。
当初,桓玄曾对孟昶的才识极为器重,但遭刘迈反对,孟昶曾深惜错失良机。后来刘裕想起兵声讨桓玄,来与孟昶商议,孟昶便有意散尽家财,充当军费。孟妻不是一般平凡的妇女,平时就可以和她谈论大事,孟昶于是对妻子说:“若非刘迈曾在桓玄面前谗毁我,今天我早就沦为贼寇,幸好我及早与桓玄脱离关系,虽未能富贵,但日后仍能有番大作为!”
周氏说:“夫君的双亲仍然健在。夫君既然想做一番非常的事业,又岂是妇人所能劝阻的?万一起兵失败,就随意谋一差事奉养父母,不要有其他的打算。”孟昶呆默许久才起身,周氏又说:“观察夫君的举止,并没有顾及家人生活,只是想取得家用资助军旅。”接着指着怀中女儿说:“只要需要,女儿我都舍得卖,何况是家财呢。”于是她将所有家用都交给孟昶,而对其他家人表示另有他用。
等到快起事时,周氏对觊妻说:“我昨晚梦到家里有许多大蜘蛛,我们今天大扫除,把家里红色的东西都收起来,蜘蛛不喜欢红色,收藏七天后再拿出来用。”觊妻真的相信周氏梦到大蜘蛛,就把家中所有红色的衣物,统统取下交给周氏。周氏暗地里在屋帐中拣选绵纱,制成军衣交给孟昶,一共做了好几十人的衣服、棉被。
周氏所做的这些事,家人全都蒙在鼓里。
[评译]
周氏真是位杰出不凡的妇人,身为丈夫的孟昶,对其妻恐怕仍知之未尽。
959、一邓一 曼
【原文】
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官名,即屈瑕。]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夫人一邓一 曼,一邓一 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于蒲一騷一之役,[先是屈瑕败郧人于蒲一騷一。]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夫固谓君训众而好镇抚之,召诸司而训之以令德,见莫敖而告诸天之不假易也。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使赖人追之,不及,莫敖果不设备,师败而缢。
【译文】
鲁桓公十三年,楚大夫屈瑕(楚武王之子公子瑕,被封在屈,所以用屈为姓氏)率军攻打罗国,斗伯比为他送行。回程时对车夫说:“屈瑕这次一定会吃败仗。看他走路时脚抬得那么高,证明他心神不宁。”于是去见楚王,请求增派援军。楚王并没有答应,回到寝宫把斗伯比请求增派援军的事告诉夫人一邓一 曼,一邓一 曼说:“斗伯比并非真的请求大王增派援军,他是暗示贤君治国,对百姓要诚信,训令官吏要施恩德,尤其要约束屈瑕的骄横放纵。屈瑕常自恃蒲一騷一之役的战功,[早先屈瑕败郧人于蒲一騷一。]认为自己才干超人,所以今天他率军攻伐罗国,一定心存轻敌。如果大王不加约束,岂不是等于是一支不设防的军队吗?所以斗伯比要大王训诫官员,约束屈瑕,尤其要让屈瑕明白天道是不容忽视的,他难道不知道楚军已动员了全部力量?”
楚王顿时领悟,于是派人追屈瑕,未能追到,屈瑕果然因轻敌不设防而兵败,结果被缢死在荒谷。
960、冼氏
【原文】
高凉冼氏,世为蛮酋,部落十余万家。有女,多筹略,罗州刺史冯融聘以为子宝妇。融虽世为方伯,非其土人,号令不行。冼氏约束本宗,使从民礼;参决词讼,犯者虽亲不赦。由是冯氏得行其政。高州刺史李迁仕遣使召宝,宝欲往,冼氏止之曰:“刺史被召援台,[时台城被围。]乃称有疾,铸兵聚众而后召君,此必欲质君以发君之兵也!愿且勿往,以观其变。”数日,迁仕果反,遣主帅杜平虏将兵一逼一南康。陈霸先使周文育击之,冼氏谓宝曰:“平虏今与官军相拒,势不得还;迁仕在州,无能为也,君若自往,必有战斗,宜遣使卑词厚礼,告之曰:‘身未敢出,欲遣妇参。’彼必喜而无备,我将千余人步担杂物,昌言输赕,得至栅下,破之必矣。”宝从之,迁仕果不设备,冼氏袭击,破走之。与霸先会于赣石,还谓宝曰:“陈都督非常人也,甚得众心,必能平贼,宜厚资之。”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粤,数州宴然,共奉夫人为“圣母”。
[评]
智勇具足,女中大将。
隋文帝时,番州总管赵讷贪虐,诸狸獠多叛,夫人遣长史上封事,论安抚之宜,并言讷罪状。上置讷于法,敕夫人招慰亡叛,夫人亲载诏书,自称“使者”,历十馀州,宣述上意,所至皆降。及卒,谥“诚敬夫人”。
【译文】
南北朝时,高凉的冼氏,世代都是蛮人酋长,统领十万多户土族。冼氏有个女儿灵慧多智谋,罗州刺史冯融为儿子冯宝求得该女为媳妇。
冯融虽身为刺史,但当地的土人却不听他的指挥。冼氏入门后首先约束本族的族人,使之遵守当地的风俗;遇有诉讼,虽亲人犯法也一律按律量刑。从此冯氏就能顺利的推行政务。
高州刺史李迁仕派使者召请冯宝前往高州。冯宝正要前去,冼氏阻止说:“当初台城被围,朝廷征召李刺史救援,李刺史却称病不去。现在他铸造兵器、聚集兵众,又召你去,这一定是要扣押你做人质,好胁迫你发兵助他。你不要去,先观察一阵再说。”
几天后,李迁仕果然造反,并派手下大将杜平虏率兵进一逼一南一陽一。陈霸先(即南朝陈武帝)派周文育迎战。冼氏对冯宝说:“杜平虏迎战官兵,一时间不会回到高州,而李迁仕在高州也无法救援杜平虏。若是夫君率军而去,李迁仕必会与夫君发生争战,夫君不如派人带着厚礼,用谦卑的言辞对李迁仕说:‘我不敢自己率兵,只好请妻子代我前往。’他听后一定高兴的松懈防备,这时我再率领一千多人装做要挑贝去卖,等来到他营前再发动突击,一定可击败他。”
冯宝照妻子的话去做,李迁仕果然不加防备,遭冼氏突然袭击后逃走。
冼氏与陈霸先在赣石相遇,回家后对冯宝说:“陈都督器宇非凡又深得人心,必能平定乱贼,我们应当全力支持他。”
冯宝死后岭南地区发生大乱,冼氏全力安抚百粤各族,数州又恢复平静,百姓共同尊奉冼氏为圣母。
[评译]
冼氏智勇双全,堪称女中大将。
隋文帝时,番州总管赵讷贪财暴虐,部族纷起反叛。冼夫人请长史上书文帝,建言安抚部族,并列举赵讷的罪状。文帝将赵讷治罪后,特命夫人招抚宣慰逃亡或叛变的部族,夫人亲自用车盛载天子诏书,自称是朝廷使者,遍访十多州,宣扬文帝安抚部族的圣德,所到的州郡,土人都纷纷归降。她死后,朝廷谥号为“诚敬夫人”。
96!”、白瑾妻
【原文】
白瑾妻,山一陰一葛氏女也。瑾素弱,葛善为调节,使读书。成化中,以进士为分宜令,葛与俱往。其明年,瑾病愈时,而库所贮折银尚数千两,邻境有因饥作乱者,聚徒百人,将劫取。县固无城郭,寇卒至,诸薄丞挈家去匿,葛独分命家人力拒其两门,乃迁白公于他室,[边批:不慌不忙,有条有理。]埋其银污池中,著公之服,升堂以候贼。贼至,则一陽一为好语相劳苦,尽出其所私藏钗珥衣服诸物以与贼,贼谢而去,不知一陰一已表识,竟物色捕得之。
[议]
白公衣,合让与此妇穿戴。
【译文】
明朝人白瑾的妻子,是山一陰一葛家的女儿。白瑾的身体一向虚弱,但葛氏看他是位有为的青年,就经常鼓励他奋发读书。果然不负葛氏的期望,到了宪宗承化年间,白瑾高中进士,并且被任命为分宜县令。葛氏也跟着白瑾一起到任所。
第二年白瑾病好了,而县库里有几千两银子的积蓄。那时邻县发生大饥荒,饥民群起抢劫。分宜县城并无守备的城郭,盗贼突然而至,县衙内上上下下的大小官员,都带着家小逃难,只有葛氏指挥家人,先加强大门和院墙,再把丈夫白瑾安顿在内室,然后把银子埋在泥池中,最后她自己穿上丈夫的官服,到县衙等暴民到来。
暴民进城后,葛氏假意热诚招待,把家中所藏的首饰衣物都拿给暴民,暴民心满意足的离去,不知葛氏早已暗中作了记号,后来官府就根据衣物上的记号进行调查追缉,加以逮捕。
[议译]
白瑾这一身官服,该让给妻子穿。
962、朱序母
【原文】
朱序镇襄一陽一,苻坚遣其将苻丕率众围之。先是序母韩氏亲登城审势,谓西北角当先受敌,乃率百余婢并城中女丁,于其角头预斜筑城二十余丈,其后贼攻城,西北角果溃,凭新筑处固守,得完。襄一陽一人遂号其筑为“夫人城”。
963、唐平一陽一昭公主
【原文】
唐平一陽一昭公主,大穆皇后所生,下嫁柴绍。初高祖兵兴,主居长安。绍曰:“尊公将以兵清京师,我欲往,恐不能偕,奈何?”主曰:“公行矣,我自为计。”绍诡道走并州,主奔鄠,发家资,招南山亡命,得数百人以应帝。遣家一奴一马三宝谕降名贼何潘仁,因略地至盩厔、武功,纪律严明,远近咸附。勒兵七万,威震关中。帝渡河,绍以数百骑从南山来,主引精兵万人,与秦王会渭北。绍及主对置幕府,京师号“娘子军”。
【译文】
唐朝的平一陽一昭公主,是大穆皇后所生,后来下嫁紫绍。当初高祖李渊想起兵平天下时,公主住在长安。紫绍对公主说:“岳父率兵攻打京师,我想助一臂之力,恐怕无法与公主一同前去,该怎么办呢?”公主说:“夫君只管先去,我自有主意。”
紫绍由便道到并州,公主则直赴鄠州,散家财招募南山的亡命之徒,得到好几百人响应。,另外她又派家一奴一马三宝去招降贼寇何潘仁,一路率兵至武功。由于军纪严明,远近的人都起而归附,最后拥兵七万人,一时威名震动关中。
高祖渡河后,紫绍带数百骑兵由南山而来,公主则率一万精兵与他在渭北会合。紫绍与公主旗下各设幕府,京师称为“娘子军”。
964、李侃妻
【原文】
建中末,李希烈陷汴州,谋袭陈。李侃为项城令,欲逃去,妇曰:“寇将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逃之?若重赏募死士,可守也。”侃乃召吏民告之曰:“令诚若主,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皆在,宜相与竭力死守。”众皆泣,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钱千;以刀矢杀贼者,赏钱万。”得数百人,率以乘城,妇自炊爨以享众,使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徒失和,无益也。”会侃中流矢,走还。妻怒曰:“君不在,人谁肯守,死于外,不犹愈于床 乎?”侃乃登城,贼引去,县卒完。
【译文】
唐朝建中末年,李希烈攻陷汴州后,打算进兵袭击陈州。当时项城守令李侃想弃城逃逸,李侃妻子说:“叛贼来攻,理当据城死守。万一城破,大不了一死而已,何必逃走呢?再说如果重金招赏勇士守城,一定能击退叛贼。”
李侃召集全城的官吏百姓,对他们说:“我身为县令,虽是一城之主,但官职届满就会离去;不像各位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祖墓家产全都在此地,所以今天我们应该同心尽力,拼死守城。”
众人感动得流下泪来,李侃接着又说:“凡是自愿用瓦石击贼者赏一千钱,用刀箭杀贼者赏一万钱。”李侃因此得勇士数百人,于是率众登城守御,妻子则亲自做饭给众人吃。李侃又派人告诉叛贼说:“项城父老决心抗战守城,即使城破也不能威服百姓,只徒然失去民心,毫无益处。”
后来,在一次守城激战中,李侃不幸中了敌人的乱箭,便走下城来,他的夫人看见了,生气地对他说:“你不在城上了,谁还肯守城?战死在城上不胜过死在床 上吗?”于是李侃不顾箭伤,又再登城督战,一时士气大振,贼兵果然无法破城,只好退兵离去,项城终获保全。
965、晏恭人
【原文】
晏氏,宁化人,嫁福之曾氏。夫死,守幼子不嫁。宋绍定间,寇大举,晏依山为砦,召田丁谕曰:“汝曹衣食吾家,可念主母,各当用命。不胜,即杀我。”因解藏橐悉散与之,田丁莫不感奋,晏自捶鼓,令诸婢鸣金,贼退散。乡人挈家归砦者甚众,晏以家粮助不给者,拓砦为伍,互相援应,贼弗能攻。全活老幼以数万计。事闻,封恭人,赐寇帔,补其子承信郎。
[述评]
汉天子曰:“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岂忧匈一奴一哉?”虽然,何必颇、牧,诚得李侃妇、晏恭人以守,邵续女、崔宁妾以战,刘太妃为上将,平一陽一昭公主副之,一邓一 曼、冼氏为参军,荀崧女为游奕使,虽方行天下可也!
大历中,杨子琳袭成都,据之。崔宁屡战力屈,宁妾任氏魁伟果干,出家财十万募勇士,信宿间得千人。设队伍将校,手自麾兵,以一逼一子琳,琳拔城自溃。
荀崧小女灌,有奇节。崧守襄城,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且战且走,卒获免。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贼闻救至,遂散走。
【译文】
宋朝宁化人晏氏,年轻时嫁曾氏为妻,丈夫死后独力抚育幼儿,未曾再嫁。绍定年间贼寇作乱,晏氏依山建立山寨,召集田丁说:“你们都靠我曾家养家活口,念在过去主人情份,希望你们尽力御贼,万一贼人破寨,就杀了我,免得受贼人羞辱。”接着将家财全部分给田丁、一奴一仆,人人都心怀感激,无不奋力御贼。晏氏亲自击鼓助战,命其他女婢敲锣,终于将贼人击退。
贼人退去后,乡人带领家人前来投靠晏氏的非常多,晏氏又拿出家里粮食周济那些生活贫困的人,扩大山寨而成五寨,相互支援照应,贼人始终不能破寨。晏氏的举动,救活不下数万条老幼的人命。
皇帝听说这项义举后,封晏氏为恭人(古四品官之妻称恭人),并赐衣冠,晏氏的儿子也被任命为承信郎。
[述评译文]
汉天子曾感慨的说:“朕只是缺少像廉颇、李牧这般的大将罢了,否则怎么会担心匈一奴一的侵扰?”其实又何必一定要有像廉颇、李牧这般的大将呢?若有李侃妻、晏恭人为守备,邵续女、崔宁妾出战,刘太妃为上将,平一陽一昭公主为副,一邓一 曼、冼氏为参军,荀嵩女儿为巡逻使,便是平抚天下四方,也不成问题!
唐代宗大历年间,杨子琳袭击成都城,崔宁经过数次激战后已有力不从心之感,崔宁的妾室是个体格魁梧,行事果决的女人,夫妻俩拿出十万家财招募勇士,一夜 间募得一千多人,编组成队后亲自率兵抵御,杨子琳不敌而退。
晋朝人荀崧(字景猷)的小女儿荀灌,自幼聪慧胆大。当时荀崧镇守襄一陽一城,为杜曾(初为显南将军,永嘉之乱斩一胡一 亢,后为周访所杀)围困,眼看粮尽力竭,只好向平南将军石览求援。荀灌当时只有十三岁,率领数十名勇士,越过襄一陽一突破贼兵包一皮围而出,贼兵追击不舍,荀灌边战边走,终于摆脱贼兵追击。她亲自面见石览请求救援,又代父写信向中郎将周访求救兵。杜曾听说援兵将至,于是撤兵而去。
966、窦良女
【原文】
李希烈入汴时,强娶参军窦良之女。女顾其父曰:“慎无戚,我能灭贼。”[边批:奇。]女闻希烈将陈仙奇忠勇,因劝希烈任之;又闻其妻亦窦姓,言于希烈,愿与通家往来,以结其心。及希烈有疾,窦女乘间谓仙奇妻曰:“贼虽强,终必败,奈何?”妻以告仙奇,仙奇始悟,赂医人使毒杀之,希烈已死。子不肯发丧,欲悉诛诸将而自立,适有献桃者,窦女请分遗诸将以示暇,因染帛裹絮如桃状,而藏书信于中,仙奇妻剖桃,始知希烈凶信,仙奇乃率兵入,斩希烈子,并枭希烈一门共七首,献诸天子。诏拜淮西节度使。
【译文】
唐朝时李希烈攻陷汴州后,强娶汴州参军窦良的女儿。窦女对父亲说:“请父亲千万不要悲伤难过,女儿一定会消灭贼子。”
窦女听说李希烈手下有个名叫陈仙奇的将领正直勇敢,就劝李希烈重用他;又听说陈仙奇的妻子也姓窦,就对李希烈说愿意与陈仙奇妻子结成知心姊妹。后来李希烈患了重病,窦女利用机会对陈仙奇的妻子说:“李希烈的势力虽然庞大,但终将败亡,你看怎么办?”陈妻将此事告诉丈夫,陈仙奇有所领悟,于是贿赂医生毒杀李希烈。
李希烈死后,他儿子不肯发丧,想杀掉诸将以自立。此时正巧有人献桃,窦女建议将桃分送诸将,表示府邸平安无事,于是将帛布染成桃色,裹成桃状,并在假桃中暗藏密函,陈仙奇妻子剖开假桃,才知道李希烈已死,陈仙奇于是率兵入府,斩杀李希烈的儿子及家人共七口,呈报大唐天子。皇帝下诏拜陈仙奇为淮西节度使。
967、王翠翘
【原文】
王翠翘,临淄妓也。初曰“马翘儿”,能新声,善一胡一 琵琶;以计脱假母,而自徙居海上,更今名。倭寇江南,掠翠翘去。寨主徐海越人号明山和尚,绝爱幸之,尊为夫人,凡一切计画,唯翘指使。乃翘亦一陽一昵之,实一陰一幸其败事,冀一归国以老也。会督府遣华老人招海降,海怒,缚老人将杀之,翘谏曰:“降不降在君,何与来使事?”亲解其缚,而赠之金,且劳苦之。[边批:示之以意。]老人者,海上人,翘故识之;而老人亦私觑所谓“王夫人”似翘,不敢泄,归告督府曰:“贼未可图也,第所爱幸王夫人者,臣视之,有外心,可借以磔贼耳。”督府曰:“善。”乃更遣罗中军诣海说,而益市金珠宝玉以一陰一贿翘。翘日在帐中从容言:“大事必不可成,不如降也。江南苦兵久,降且得官,终身共富贵。”海计遂决,督府大整兵,佯称逆降,迫海寨。海信翘言,不为备。[边批:愚人。]官兵突入,斩海首而生致翘。倭人歼焉。凯旋,督府设大飨于辕门,令翘歌而行酒,诸参佐皆起为寿。督府酒酣心动,降价与翘戏。夜深,席大乱。明日悔之。而以翘功高,不忍杀,乃以赐所调永顺酋长。翘去,渡钱塘,叹曰:“明山遇我厚,我以国事诱杀之。杀一酋,更属一酋,何面目生乎?”夜半,投江死。[边批:可怜。]
[评议]
鸟尽弓藏,红颜薄命,翠翘兼之。始疑西子沉江,真有是事!一胡一 梅林脱略边幅,其乱而悔,悔而使翘不得志以死,此举殊不脱酸腐气。吾谓翠翘有功,言于朝,旌之可也;若侠骨相契,虽纳之犹可也;不则开笼放雪衣,亦庶几不负其归老之初意乎?梅林之功而获罪,或者其天道与!
【译文】
王翠翘是临淄城的妓一女,本名马翘儿。能作新曲,弹得一手好琵琶。她用计摆脱妓馆大一娘一的控制,改名王翠翘,搬到海边落户。
有一次倭寇侵扰江南,虏去王翠翘。寨主徐海对她一宠一 爱有加,不但尊为夫人,对她更是言听计从。此后,王翠翘表面上帮徐海策划如何攻城掠物,实际上却暗中破坏,一心只希望有一天能终老故乡。
后来督府派华老人招降徐海,徐海心惊之下,擒下华老人并且想杀了他。王翠翘劝阻说:“愿不愿意投降在你,这跟前来招降的使者有什么关系?”于是亲自为华老人松绑,并且赠送他金帛,慰问他的辛劳。”
华老人也住在海边,所以王翠翘认识他。华老人对这寨主夫人也觉得面善,但又不敢随便指认,回去后对督府说:“海贼顽强,一时间不容易招抚。但是他所一宠一 爱的王夫人,依臣看似乎怀有二心,或者可说动她见机谋刺海贼。”
督府说:“好。就照你的意思去办。”于是再派罗中军招降徐海,另外暗中携带大批珠宝送给王翠翘,想收买她。王翠翘每晚在徐海耳边轻描淡写的说,眼看局势日坏,不如投降官军,江南一带遭倭寇侵扰已有一段时日,现在投降官军,或者还可谋得一官半职,那夫妻二人岂不可以终身享有富贵荣华,于是徐海决定接受招降。
而另一方面,督府却加紧点校军队,进一逼一徐海营寨。徐海原相信王翠翘的话不加防备。没想到官兵突然冲杀入寨,砍下徐海首级,生擒王翠翘,一干倭寇全部歼灭,官军大获全胜。
督府在军门大开庆功宴,席间命王翠翘唱歌敬酒,各将领也频频举杯向督府敬酒道喜,督府借着酒意,竟把持不住,走下台阶调戏王翠翘,席间一片狼籍。
第二天,督府酒醒后,对昨晚的行为深感后悔,但又顾及这次能破徐海,王翠翘居首功,所以不忍心杀她,只好把她赐给永顺酋长为妾。王翠翘在奉命渡钱塘江时,感叹的说:“徐海待我情义深重,但是为了国家我大义灭亲。没想到杀了一名贼酋,现在却把我送给另一名土酋,我还有什么颜面活下去?”于是在半夜投江而死。
[评议译文]
人常说,当一件物品的价值利用完了,这物品也就该丢弃了,而美丽女子命运又常是坎坷不平。这两种不幸的情况,都发生在王翠翘的身上。
传说越国的西施后来投江自尽。看到王翠翘的遭遇,我理解了西子为什么会投江。
一胡一 梅林逾越礼教调戏王翠翘,事后又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悔恨,然而他的悔恨却使得王翠翘含恨而死。看来一胡一 梅林处理事情太过迂腐。我认为可将王翠翘的功迹上奏朝廷表扬天下,若是真心倾慕她的侠义,纳为小妾也未尝不可,否则赐田地,供衣食,也不致辜负她当初一心想终老故里的心愿。日后一胡一 梅林获罪,或者是老天的报应吧?
968、孙翊妻
【原文】
孙翊为丹一陽一守,妫览时为都督督兵。戴员为郡丞,与左右亲信边鸿等数患苦翊,会翊送客,洪从后斫杀诩,迸进入山。翊妻徐氏,购募追捕得鸿,杀之。览遂入军府,悉取翊嫔妾及左右侍御,欲复取徐。徐恐见害,乃绐之曰:“乞须晦日,设祭除服乃可。”览听之,徐潜使人语诩旧将孙高、傅婴等,高、婴相与涕泣,共誓合谋。至晦日,徐氏设祭讫,乃除服,薰香沐浴,更于他室安施帏帐,言笑欢悦。览密觇,无复疑意。徐先呼高、婴与诸婢罗列户内,览入,徐出户拜览,即大呼,高、婴俱出,共杀览。余人就外杀员,徐乃还缞绖,奉览、员首以祭翊,举军震骇。
【译文】
孙翊(三国吴人,孙权弟,字叔弼)为丹一陽一太守时,当时的都督妫览,部丞(官名,掌管奖励农事的官员)载员以及亲信边鸿等人,都对孙翊感到不满。
有一天,边鸿趁孙翊送客的时候,从孙翊身后将他刺杀,逃入山中。孙翊的妻子徐氏招募武士追捕,终于擒获边鸿,将他杀了。从此妫览专权,搬入军府,不但接收孙翊所有的侍卫,连他的嫔妾、女婢也一律占为己有,甚至想更进一步强占徐氏。徐氏怕如果拒绝会遭到杀害,于是就骗妫览说:“请准许我到月底时,摆设祭台,除丧服后再侍候您。”妫览答应徐氏的要求,徐氏于是暗中派人告诉孙翊昔日手下的将领孙高、傅婴。高、婴等人知道妫览的作为后,都流着眼泪发誓要除掉妫览报仇。
到了月底,徐氏祭拜完后就脱下丧服,然后薰香沐浴,更在内室放下帏帐等待妫览,举止神色间显得非常欢悦愉快,妫览暗中观察,对徐氏的表现非常满意,于是不再怀疑徐氏。
徐氏事先就要孙高,傅婴与其他婢女在内室等侯,妫览一进府,徐氏就出房拜见,接着大声叫喊。喊声未歇,孙高,傅婴等人已共同击杀妫览,其他的女婢等则围杀载员。事后,徐氏重新穿上丧服,奉上妫览,载员的首级祭拜孙翊。这事引起全军震骇。
969、申屠希光
【原文】
申屠氏,长乐人,慕孟光之为人,自名希光。有诗才,既适侯官秀才董昌,绝不复吟,食贫作苦,宴如也。郡中大豪方六一闻希光美,心悦之,乃使人诬昌一陰一重罪,罪至族。六一复一陽一为居间,[边批:恶极。]得轻比,独昌报杀,妻子俱免,因使侍者通殷勤,强委禽焉。希光具知其谋,谬许之,密寄其孤于昌之友人,[边批:要紧着。]乃求利匕首,挟以往。好言谢六一,因请葬夫而后成礼。[边批:大事。]六一大喜,使人以礼葬昌。希光则伪为色喜,艳妆入室。六一既至,即以匕首刺之帐中,六一立死。因复杀其侍者二人。至夜中,诈谓六一暴病,以次呼其家人,至则皆杀之,尽灭其宗。因斩六一头,置囊中,至昌葬所祭之。明日悉召村民,告以故,且曰:“吾将从夫地下。”遂缢而死,时靖康二年事。
[评]
六一陷人于族,乃人不族而己族矣。以一文弱妇人,奋其白刃,全家为戮,义愤所激,鬼神助之,有志竟成,岂必须眉丈夫哉!
【译文】
宋朝的申屠氏是长乐人,由于仰慕东汉孟光的为人,特别为自己取名“希光”。希光很会作诗,但自从嫁给福建秀才董昌之后,就不再吟诗作对。虽然每天操劳家事、生活困苦,但是她却能毫无怨尤,很快乐的过日子。
郡中有个叫方六一的土豪,听说希光的美貌,想把她占为己有,于是派人诬陷董昌,暗中行一贿官员,要处董昌全家死罪,表面上却假意从中调解,请求官员减刑,只处斩董昌一人,至于他妻子及其他家人都赦免无罪。
董昌死后,土豪派心腹到董家,准备强纳希光为妾,这时希光已经完全明白方六一的一陰一谋,表面上假装答应方六一的要求,暗中先把儿子寄放在董昌的好友家,然后买了一把非常锋利的匕首藏在身上,接着前去方家拜访方六一,对他表示,希望他帮忙料理丈夫后事。只要办完丧事,她就正式跟方某结为夫妻。
方六一一听,欣喜若狂,赶紧派人料理董昌的丧事,这时希光装出一副满面春风的样子,化好妆准备跟方六一进洞房。方六一一上床 ,希光就一刀刺入他的胸膛,方六一当场气绝身死。接着希光又连杀两名方六一的心腹,等到半夜时再假称方六一得了急病,陆续把方家的人都叫进洞房,然后一个一个把他们都杀死。一夜 之间,方家竟遭希光灭门。
最后希光砍下方六一的头,放在祭盘里,来到丈夫董昌的坟前祭吊。
第二天,希光召集所有的村民,告诉他们事情的经过,然后说:“现在我要去地下见我丈夫。”说完就上吊而死。
这是宋钦宗靖康二年的事。
[评译文]
方六一虽然陷董昌全家死罪,实际上并没有杀死董昌全家,可是却招来自家的灭门之祸。仅凭一位纤弱的妇女,就能手刃方某全家,这主要是由于方六一的伤天害理,才激发出希光的义愤和勇气,再加上神明保佑,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看来雪耻报仇,也并非只有男子汉大丈夫才能办得到。
970、邹仆妻
【原文】
梁末,襄州都军务邹景温移职于徐,亦管都军之务。有劲仆自恃拳勇,独与妻策驴而行,至芒、砀泽间,大声曰:“闻此素多豪客,岂无一人与吾曹决胜负乎?”[边批:太恃。]言毕,有五六盗自丛薄间跃出,一夫自后双手交抱,搏而仆之,抽短刃以断其喉,盖掩其不备也。唯妻在侧,殊无惶骇,[边批:好急智。]但矫而大呼曰:“快哉,今日方雪吾之耻也。吾以良家之子,遭其俘掠,以致于此,孰谓无神明哉。”贼谓其诚而不杀,与行李并二驴,驱以南迈,近五六十里,至亳之北界达孤庄南而息焉。庄之门有器甲,盖近戍巡警之卒也。此妇遂径入村人之中堂,盗亦谓其谋食,不疑。乃泣拜其总首,且告其夫遭屠之状。总首潜召其徒,一时执缚,唯一盗得逸。械送亳城,咸弃市,妇返襄一陽一,为尼终焉。
[评议]
徐氏、申屠氏、邹仆之妻,皆能为夫报仇于身后者也。徐,贵人之妇,而又宿将合谋于外,诸婢协力于内,以制一粗疏不备之妫览,如击病鼠耳;申屠氏则难矣,然仇迹未露,犹可从容而图之;邹仆妻则又难矣,变起仓卒,亲见群凶攒刃于其夫,即秦舞一陽一旁观,不能不动色,而意中遂作复仇之算,甘言诳贼,不逾日而以计擒灭,可不谓大智大勇者乎?生于下贱,何曾读书知礼义,而临变不乱,处分绰如,世之自命读书知理义者,吾不知有此手段乎否也?
【译文】
梁朝末年,襄州掌管军务的邹景温被调往徐州,但仍掌管军务。他的家仆中有个人自认拳脚功夫不错,单独与妻子骑着驴前往徐州邹景温的住所。行经一片芒草水泽地时,这名家仆大声叫道:“听说这里常有绿林好汉出没,难道没有人敢现身与我一较胜负吗?”话才说完,就有五,六名盗匪从草丛中跳出,一名盗匪从家仆身后抱住他,把他击倒在地,随即出身上短刀,割断家仆咽喉。
家仆的妻子在一旁目睹这一幕,竟然毫不惊惶害怕,只听见她娇声大叫说:“痛快啊,今天各位总算为我报仇雪恨了!我本是良家女子,遭这贼人绑架,才来到此地,今天各位壮士为我杀贼雪恨,谁说没有神明保佑?”
盗匪听她表白,就带着她及行李,两匹驴一起往南边走,走了约五、六十里路,来到亳城北边一个名叫达孤庄的村落休息,庄外放有武器盔甲,这原是附近守卫巡逻士兵的武器。妇人直接走向庄园的正堂,盗匪以为妇人是向村民乞讨食物,也就没有起疑。
妇人见到村长,告诉他丈夫遭盗匪屠一杀 的惨状。村长于是暗中召来士兵,出奇不意地围捕盗匪,结果只有一名盗匪脱逃,其余都戴上刑具送往亳城,在市集斩首。事情结束后,妇人也返回襄一陽一,终身为尼。
[评议译文]
徐氏、申屠氏、邹仆妻等,都是丈夫遭人陷害后,能为夫报仇的妇人。徐氏在外联合昔日部将,在内与诸女婢合力,内外应合制一服 妫览,就如击杀一只病鼠般容易;申屠氏的为夫报仇就比较困难,但她在不显露复仇的心意下,仍能从容的进行复仇计划;邹仆的妻子最是难得。变难突起,亲眼目睹盗匪们手持利刃夺取丈夫性命,即使是秦舞一陽一在一旁看了,都不能做到不动声色,但她却一面在心中盘算如何复仇,一面美言诳骗盗匪,当天用计擒灭盗匪,不能不说她是位大智大勇的妇人。
这些妇人出身贫贱,何尝读圣贤书,知礼明义,但却能处变不惊,从容计划。世上那些自认是饱读诗书,知礼明义的书生们,我实在不知他们是否也有这份能耐。
97!”、谢小娥
【原文】
谢小娥者,豫章估客女也。生八岁,丧母,嫁历一陽一段氏。故二姓常同舟,贸易江湖间。小娥年十四,始及笄,父与夫皆为劫盗所杀,二姓之一党一 歼焉。小娥亦伤脑折足,漂流水中,为他船所获,经夕而活。因流转乞食,至上元县,依妙果寺尼净悟。初,小娥父死时,梦父谓曰:“杀我者,‘车中猿,门东草。’”又数日后,梦其夫谓曰:“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小娥不能解,常书此语,广求智者辨之,历年不得。至元和八年,李公佐罢江西从事,泊舟建业,登瓦官寺阁。僧齐物为李述之,李凭栏书空,疑思嘿虑,忽然了悟,令寺童疾召小娥,谓之曰:“杀汝父者申兰,杀汝夫者申春也,其曰‘车中猿’者,车字之中乃‘申’字,申非属猴乎?草下有门,门中有东,‘兰’字也。又‘禾中走’,是穿田过,亦是‘申’字, ‘一日夫’者,夫上更一画,下一日,是‘春’字。其为申兰、申春可明矣!”小娥恸哭再拜,密书四字于衣,誓访二贼以复其冤。更为男子服,佣保江湖间。岁余,至浔一陽一郡,见纸榜子召佣者,娥应召,问其主,果申兰也。娥心愤貌顺,[边批:大有心人。]在兰左右,积二岁余,甚见亲爱,金帛出入之数无不委之。每睹谢之衣物器具,未尝不暗泣。兰与春,宗昆弟也,春家在大江北独树浦,往来密洽。一日春携大鲤兼酒诣兰,至夕,群贼毕至,酣饮,暨诸凶既去,春沉醉卧于内室。兰亦覆寝于庭,小娥潜锁春于内,[边批:贼在掌中,从容摆布。]抽佩刃先斩兰首,呼号邻人并至。春擒于内,兰死于外,获赃货至数千万。初,兰、春有一党一 数十人,暗记其名,悉擒就戮。时浔一陽一太守张公嘉其孝节,免死,娥竟剪发为尼以终。[边批:还当旌异,岂特免死?]
[评]
其智勇或有之,其坚忍处,万万难及。
【译文】
谢小娥本是豫章商贩的女儿,八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把她许配给历一陽一人段氏,两家常同船往来江河做生意。
谢小娥十四岁那年正式过门,但不久父亲与丈夫就遭贼匪劫杀,两家的亲友无一幸免。谢小娥自己也身受重伤,失足掉入江中,后来被其他商船救起,昏迷多日才终于捡回一条命。从此谢小娥就开始流浪乞讨的生活,最后来到上元县,投靠妙果寺僧尼净悟。
当初,谢小娥父亲遭劫匪掠杀,小娥曾梦到父亲对她说:“杀我者,‘车中猿,门东草’。”几天后,又梦到丈夫说:“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谢小娥想不出这两句话的含意,就写下这些话,到处访求智者解语谜,但是经过多年仍无法解开。
唐宪宗元和八年,江西李公佐辞官后乘船到建业,游瓦官寺,寺中僧人将谢小娥的遭遇告诉这位李公佐。李靠着栏干用手指不断在空中比划,一面沉吟思索,忽然解出语谜,急忙命寺中小僮召来谢小娥,对她说:“杀你父亲的人叫申兰,杀你丈夫的是申春。所谓‘车中猿’,‘车’的中间是一‘申’字,而且‘申’不是属猴吗?草下有门,门下有东,这是‘兰’字,而‘禾中走’是穿田而过,也是一个‘申’字。‘一日夫’,‘夫’上有‘一’笔,下有‘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所以杀你父亲、丈夫的人很明显的就是申兰、申春。”
谢小娥听了痛哭不止,一面再三拜谢李公佐,并在衣服内里写下‘申兰申春’四字,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两名贼人,为父亲、丈夫报仇。
从此,谢小娥改换男装,为人作佣。
一年多后,谢小娥来到浔一陽一,见有人贴出告示征佣保,谢小娥前往应征,询问主人的姓名,赫然发现是申兰。谢小娥一股恨意涌上心头,但表面仍不动声色。两年多过去了,谢小娥在申兰身边甚得一宠一 爱,凡是财物收支都交由她经手。谢小娥每当见到故人衣物,只能暗自流泪伤心。
申兰与申春是兄弟,申春住在江北的独树浦,兄弟两人感情很好,来往得很密切。一天,申春带着大鲤鱼,水果及好酒来探望申兰,兄弟俩及其他贼人酣饮到半夜,后来其他贼人相继离去,只剩下申春醉倒在内室,而申兰也不胜酒力,醉卧在庭院。谢小娥暗中把申春反锁在内室,抽出申兰佩刀,割下申兰的脑袋。然后邀集邻人帮忙,擒下锁在内室的申春。
经清理,他们历年多所虏获的财货,总计有数千万之多。申兰、申春有一党一 羽数十人,谢小娥平日早已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一一擒下斩杀。当时浔一陽一太守嘉勉谢小娥的孝行,免小娥杀人的死罪。后来谢小娥削发出家,终身为尼。
[评译]
一般人或许有谢小娥的智慧勇气,但这份多年来寻访贼人的坚忍精神,却是万万难有。
972、吕母
【原文】
王莽时,琅琊海曲有吕母者,子为县吏,犯小罪,宰杀之。吕母怨,思报宰。母家故丰资,乃益酿醇酒,买刀剑衣服,少年来沽者,辄奢与之,衣敝者辄假衣,不问直。数年而财尽,少年欲相与偿之,母泣曰:“所为厚诸君,非求利也,徒以县宰枉杀吾子故,诸君肯哀之乎。”少年壮之,皆许诺,遂招合亡命数千,吕母自称将军,引兵攻破海曲,执宰,数其罪,诸吏叩头请宰,母曰:“吾子不当死,为宰枉杀,杀人者死,又何请乎?”遂斩宰,以头祭子冢,因以众属刘盆子。[边批:更高。]
[议]
世间有此等奇妇人,酷吏或少知警。
【译文】
王莽当朝时,琅琊海曲地方有位吕妇,她儿子是县吏,因犯了小过,竟被县宰判死罪。
吕母怨恨县宰的暴虐,想为子报仇,因为一娘一家家境富裕,就开设酒店卖酒,并购买刀剑衣服,遇到前来沽酒但手头不便的年轻人,吕母常让他们赊欠;若是碰到衣衫破烂的,也常送他们衣物,不问原因和价钱。
几年间,吕母把家财散尽,过去曾受吕母帮助的年轻人,都想回报吕母。吕母哭着说:“我以前照顾你们,并非想在各位身上图利,只是县宰冤杀我儿子,各位肯可怜我这老妇人,为我报杀子之仇吗?”
少年们一听,对县宰的错杀无辜都愤愤难平,答应为吕母复仇,不多久就约集了好千几名亡命之徒,吕母自命为将军,率众攻陷海曲,擒下县宰,数落他的罪状,其他官员也纷纷叩头请求饶命,吕母说:“我儿子罪不该死,却遭县宰冤杀,杀人者死,其他人与我的儿死无关,又何必请求饶命呢?”于是杀掉县宰,用县宰人头祭拜儿子。
而那群帮助吕母擒杀县宰的人们,日后都归附了刘盆子(东汉人,王章后代,王莽篡汉,赤眉贼樊崇立刘盆子为帝,后来归附光武帝。)
[评译]
世间竟然有吕母这般奇妇,那些严苛待人的官吏,或许可借此事而稍知警惕。
973、李寄
【原文】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围一丈。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与人梦,或喻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患之,共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辄夜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前后已用九女。一岁将祀之,募索未得。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留,今唯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一之 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钞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不听去,终不可禁止,寄乃行。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怀剑将犬诣庙中坐,先作数石米餈蜜麦少,以置穴口,蛇夜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越王闻之,聘寄为后,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冶无复妖邪。
[议]
刘季斫杀蛇,遂作帝;李寄斫杀蛇,遂作后。天下未尝无对。
【译文】
广东、福建交界的庸岭,绵长数十里。在山北低湿的地方,有一条长七、八丈,身围一丈多的大蛇出没。当地的土人迷信,再加上绘声绘影的传闻,使人们对大蛇更充满恐惧。当地的都尉,鉴于遭大蛇吞噬的土人很多,就常用牛羊祭拜大蛇,祈求减免灾祸。有巫师说大蛇托梦,想吃一名十二三岁的女童,都尉困扰不已,只好寻访私生女,或是罪犯家的女儿,到八月祭蛇时将女童送入蛇穴,大蛇在半夜出洞,将女童紧紧卷住,然后吞下蛇腹。年年如此,前后已经用了九名女童。
一年,又到了该祭大蛇的日子,但寻遍各地,找不到祭蛇的女童,将乐县李诞家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最小的女儿名寄,自愿献身蛇腹,但父母都不答应。李寄说:“爸一妈一不用舍不得,家里有六个女儿,却没有一个男孩,女儿无力学缇萦救父,也没有能力供养父母,只是白白耗费家用,活着无用,不如早些死,卖身的钱虽不多,但也能稍稍补贴家用,这样不是很好吗?”
父母舍不得,但拗不过李寄的坚持,只好答应。李寄求得一把好剑,带着猎犬前往都尉府。到八月初,李寄持剑带犬来到庙中,先做一个重达数石的米饼,外层涂上蜂蜜放在蛇洞口。夜晚大蛇出洞,只见蛇头大如米仓,蛇眼有如二尺宽的镜子,闻到米饼香气,就先吞食米饼,这时李寄放开猎犬,猎犬攻击大蛇,李寄随后用剑砍蛇,大蛇终于不支而死。
李寄进入蛇穴,发现穴中有九具女童的骷髅,将骸骨全部运出洞外后,叹息说:“由于你们的胆怯懦弱,才遭大蛇吞食,实在是可悲啊!”然后才慢慢走回家。
越王听说李寄杀蛇的事,聘娶她为皇后,又任命李父为将乐令,李寄的母亲及姊姊们也都各有赏赐,从此境内再也没有妖邪作乱。
[议译]
汉高祖刘邦杀蛇而成皇帝,无独有偶,李寄杀蛇而成皇后。天下的事,实在有许多相通之处。
974、红拂女
【原文】
杨素守西京日,李靖以布衣献策。素踞床 而见,靖长揖曰:“天下方乱,英雄竞起,公为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倨见宾客。”素敛容谢之。时妓妾罗列,内有执红拂者,有殊色,独目靖。靖既去,而执拂者临轩指吏曰:“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边批:见便识李靖。]靖具以对。妓诵而去。靖归逆旅,其夜五更初,忽闻叩门而声低者,靖启视,则紫衣纱帽人,杖一囊,问之,曰:“杨家红拂妓也。”延入,脱一衣 去帽,遽向靖拜,靖惊答之,再叩来意,曰:“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故来相就耳。”靖曰:“如司空何?”曰:“彼一尸一居余气,[边批:又识杨素。]不足畏也。诸妓知其无成,去者甚众矣,[边批:如何方是有成,须急着眼。]彼亦不甚追也。计之详矣,幸无疑焉。”问其姓,曰:“张。”问其伯仲之次,曰:“最长。”观其肌肤仪状、言辞气语,真天人也,靖不自意获之。愈喜愈惧,万虑不安,而窥户者无停履。数日,亦闻追讨之一声 ,意亦非峻。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将归太原。行次灵石旅舍,既设床 ,炉中烹肉且熟。张氏以发长委地,立梳床 前;靖方刷马,忽有一客,中形,赤髯如虬,策蹇驴而来,投革囊于驴前,取枕欹卧,看张氏梳头。[边批:便知非常人。]靖怒甚,欲发,张熟视客,一手映身摇示靖,令勿怒,[边批:又识虬髯客。]急梳毕,敛衽前问其姓,客卧而答之,曰:“姓张。”对曰:“妾亦姓张,合是妹。”遽拜之。问其第几,曰:“行三。”亦问妹第几,曰:“最长。”客喜曰:“今日幸逢一妹。”张氏遥呼:“李郎,且来见三兄!”靖骤拜之,遂环坐,问煮何肉,曰:“羊肉,计已熟矣。”客曰饥,靖出市一胡一 饼。客抽腰间匕首,切肉共食,复索酒饮,于是开革囊,取下酒物,乃一人首并心肝,却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乃天下负心者,衔之十年,今始获之。”又曰:“观李郎贫士,何以得致异人?”靖不敢隐,具言其由,曰:“然。故知非君所致也,今将何之?”曰:“将避地太原。”曰:“望气者言太原有奇气,吾将访之。”靖因言州将子李世民,客与靖期会于汾一陽一桥,遂乘驴疾去。及期候之,相见大喜,靖诈言客善相,因友人刘文静得见。“世民真天子矣!”废然而返,遂邀靖夫妇至家,令其妻出见,酒极奢,因倾家财付靖,文簿匙锁,共二十床 ,曰:“赠李郎佐真主立功业也。”与其妻戎服跃马,一一奴一从之,数步遂不复见。靖竟佐命,封卫公。
[吴长卿曰]
“红拂见卫公,自以为不世之遇,视杨素蔑如矣;孰知又有一虬髯也,视李郎又蔑如矣。惜哉,不及见李公子也!”
【译文】
隋朝的杨素镇守西京时,李靖以平民身份求见杨素,杨素坐在椅子上,态度傲慢的接见李靖。李靖向杨素深深行礼后,说:“天下即将大乱,英雄群起。杨公身为国家重臣,理应谦恭对待贤士,网罗豪杰引为心腹,怎么可以坐在椅子上待客?”
杨素一听这话,就赶紧改变一态 度道歉。当时杨素身边围绕着好几名侍妾,其中一位手拿红拂的侍妾长得最美,她特别注意李靖的言行。当李靖告辞离去,她特别跟出去,站在台阶上手指小吏说:“赶快去问问刚才离去的客人,他科举功名第几,现在家居何处?”李靖一一详细回答小吏,那侍妾在一旁听完后,又默默复诵一遍才又进屋。
李靖回到旅店,睡到半夜,突然听见有人敲门,并且很小声的叫他名字。他打开一房门一看,只见一位身穿紫衣、头戴纱帽、手拿一只口袋的人。李靖讯问,原来是昨天在杨素家所见的那位手持红拂的侍女,便请她进屋。侍女脱去外衣、纱帽,向李靖行礼,李靖惊慌答礼,并且问她来意,她说:“我服侍杨司空已经有一段日子,也见过不少天下豪杰,但没有一位可与阁下相比,所以特别前来投靠。”
李靖听了这番话,就问她杨素的为人,她回答说:“不过是一具行一尸一走肉而已,不值得谈论。许多侍女眼见日后没有指望,都纷纷离他而去,及早投靠有前途的人。而杨公也不怎么追究她们的离去,我说的全是事实,阁下不要怀疑。”
李靖问她姓名,她只回答姓“张”,再问她家中排行,她回答说“排行老大”。
李靖看她容貌举止,以及说话的语气,简直像天人一般。李靖见红拂女投奔自己,心中既高兴又害怕,然而下意识中又总觉不妥,开门探头,也没见有人跟踪。但几天后,却传出有人追捕红拂女的风声,李靖觉得事不宜迟,立即改装骑马出城,准备带红拂女回太原。
两人行经灵右,投宿客栈。一天,厨房的炉火上正炖着一锅肉,红拂女披散着一头拖地长发,站在床 前梳头,李靖在客栈外刷洗马,突然有一位客人来到客栈门口,中等身材,蓄着满腮红一胡一 子,骑着一匹跛腿驴,下了驴,先丢一袋草料给驴吃,然后走进客栈,取过一只枕头斜卧在床 ,一双眼却一直注视红拂女梳头的动作。
李靖见了很生气,正准备发火,红拂女在观察来客的举动后,却摇手制止李靖,要他先不要发脾气。红拂女赶紧梳完头,整整衣裳,然后上前问客人姓名,客人躺在床 上回答“姓张。”红拂女说:“我也姓张,算起来应该是你妹妹。”又问虬髯客家中排行,虬髯客答:“排行老三。”红拂女说:“我排行老大。”虬髯客非常高兴认了一个妹妹。
红拂女招呼李靖过来,要李靖跟三哥见面,李靖向他行礼致意,于是三人围坐闲聊,虬髯客问李靖炉上炖的是什么肉,李靖答:“羊肉,看来快熟了。”张某说肚子饿了,李靖拿出买来的一胡一 饼,虬髯客从腰间抽出匕首切肉,三人一面吃肉配饼,一面喝着酒,接着张某从皮囊中拿出下酒菜,原来是一颗人头和一副人的心肝,虬髯客把人头放回袋中,用匕首切开心肝,邀李靖一起吃,并且说:“这个人是天下最忘恩负义的人,我花了十年的时间,才找到他砍下他的脑袋。”
接着又说:“我怎么看你都是一个穷书生样,你是如何得到这位绝世美人的?”李靖不敢隐瞒,就把结识红拂女的经过说给虬髯客听。虬髯客笑着说:“原来如此呀,我想光凭你自己,怎么也无法获美人心,那么今后你有何打算呢?”李靖回答:“想暂时到太原避一阵子。”虬髯客说:“据术士观察星象,说太原上空有股不寻常的云气,我也想去太原看看。”于是李靖谈到自己将去拜访李世民,李靖并与虬髯客约在太原汾一陽一桥碰面,说完虬髯客就骑着驴走了。
到了两人约定的日子,虬髯客和李靖都依约来到汾一陽一桥,两人再度碰面都非常高兴,李靖假称虬髯客会看相,托友人介绍见了李世民,两人一见面,虬髯客发觉李世民是真命天子,就颓丧的回家。于是虬髯客邀李靖夫妇到自己家中,介绍妻子与他们认识,并置酒菜招待他们,另外更变卖家财,将变卖的钱财,满满装了二十车的东西,交给李靖辅佐李世民建立功业,他自己却与妻子穿着军服跨上快马,带着一名一奴一仆飘然而去,一眨眼便望不见踪影。
后来李靖辅佐李世民统一天下,被封为卫国公,
[吴评译文]
红拂女见李靖,以为遇见当世奇才,把杨素看得一文不值;日后又碰上虬髯客,那气度又远胜李靖了。可惜啊,当时红拂女未能遇见李世民。
975、沈襄妾
【原文】
锦衣卫经历沈鍊,以攻严相得罪,谪田保安。时总督杨顺、巡按路楷皆嵩客,受世蕃指“若除吾疡,大者侯,小者卿。”顺因与楷合策,捕诸白莲教通虏者,窜鍊名籍中,论斩,籍其家。顺以功荫一子锦衣千户,楷侯选五品卿寺。顺犹怏怏曰:“相君薄我赏,犹有不足乎。”取鍊二子杖杀之,而移檄越,逮公长子诸生襄。至则日掠治,困急且死。会顺、楷被劾,卒奉旨逮治,而襄得末减问戍。襄之始来也,只一爱妾从行,及是与妾俱赴戍所,中道微闻严氏将使人要而杀之,襄惧欲窜,而顾妾不能割,妾曰:“君一身,沈氏宗祧所系,第去勿忧我。”[边批:自度力能摆脱群小故。]襄遂绐押者:“城中有年家某,负吾家金钱,往索可得。”押者恃妾在,不疑,纵之去。久之不返,押者往年家询之,云:“未尝至。”还复叩妾,妾把其襟大恸曰:“吾夫妇患难相守,无倾刻离,今去而不返,必汝曹受严氏指,戕杀我夫矣。”观者如市,不能判,闻于监司,监司亦疑严氏真有此事,不得已,权使妾寄食尼庵,而立限责押者迹襄。押者物色不得,屡受笞,乃哀恳于妾,言:“襄实自窜,毋枉我。”因以间亡命去。久之,嵩败,襄始出讼冤,捕顺、楷抵罪,妾复相从。襄号小霞,楚人江进之有“沈小霞妾传”。
[评]
严氏将要襄杀之,事之有无不可知。然襄此去实大便宜,大干净。得此妾一番撒赖,即上官亦疑真有是事,而襄始安然亡命无患矣!顺、楷辈死,肉不足喂狗,而此妾与沈氏父子并传,忠智萃于一门,盛矣哉!
【译文】
明朝锦衣卫经历沈炼因批评丞相严嵩而获罪,被没收田产才得以保全一命。当时总督杨顺、巡按路楷都是严府的座上客,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指使他们说:“只要你们能为我除去心头痛,功大者封侯,功小者封卿。”杨顺和路楷商议,拘捕有通敌嫌疑的白莲教徒,将沈炼也列入名单中,斩首抄家。
杨顺因谋害沈炼有功,庇荫儿子当上锦衣千户;路楷却晋升为候选五品卿寺。因此杨顺满心不高兴的说:“丞相是否认为我不够尽力,不然为什么对我的封赏这么少?”于是再下令杀沈炼的两个儿子,并且发公文逮捕沈炼的孙子沈襄。公文一到,官府立即逮捕沈襄。沈襄命在旦夕,正巧此时杨顺与路楷分别遭到弹劾,皇帝下令逮捕两人治罪,因此沈襄得以减罪,只发配边地戍守。
当初逮捕沈襄时,他的一名爱妾也要求随行,而今沈襄也带着爱妾前往戍地。走到半途,沈襄听到严嵩派人来杀他的传闻,心中害怕,想趁机逃逸,但又舍不得丢下爱妾。爱妾说:“夫君身系沈氏一门香烟,只管逃命,不要顾虑我的安危。”于是沈襄就骗押解的吏卒,说城中有户年姓人家,欠沈家钱,只要去就能讨得债款,愿将讨得的债款分送押解的大哥。吏卒见他爱妾在自己手上,就放心的答应他去讨债。
过了许久,不见沈襄回来,吏卒便前往年家询问,年家的家人说根本没看见沈襄来过。
吏卒找不到沈襄,再回到住所,爱妾一把揪住吏卒衣领,大哭着说:“我们夫妻二人患难相守,从不曾有片刻的分离,今天我丈夫出门后就不见他回来,一定是你们受了严嵩的指使,杀了我的丈夫。”在旁围观的人很多,众人也无法断定谁是谁非,只好请监司裁夺,监司心中也怀疑是严嵩指使,但又没有确实证据,只好暂时命沈妾寄住尼姑庵,而下令吏卒在限期内找到沈襄。
吏卒遍寻不着沈襄,又多次遭到鞭打,只有哀求沈妾,强调沈襄是私自逃逸,表明自己的无辜,接着吏卒也弃职逃亡。后来,严嵩终于遭到弹劾,这时沈襄才露面申冤,官府将杨顺,路楷下狱治罪,沈襄与爱妾两人又再度一团一 圆了。
沈襄号小霞,楚人沈进著有《沈小霞妾传》。
[评译文]
严嵩是否真有意要杀沈襄不得而知,但沈襄计骗吏卒逃逸,手段干净俐落;加上沈妾一番啼哭撒赖,连官员都不得不信严嵩有意杀沈襄,这才使沈襄能安然逃亡在外,不担心官府的追捕。杨顺,路楷等人满手血腥,把他们的肉拿来喂狗,狗都不爱吃。沈妾与沈氏父子可说是集忠智于一门,他们的事迹永远为后人所传诵。
976、邑宰妾
【原文】
万历中,政务宽缓,刑部囚人多老死者。某乡科,北人,为邑宰,坐事入诏狱,久之不得雪,且老矣。己分必死,而自伤无子,乃尽鬻其产,营一室于近处,置所爱妾,而厚赂典狱者,一陰一出入焉。有侄颇不肖,稍窃其资,入博场中,为逻者所疑,穷诘之,因尽吐,且云:“家有一青骡子,叔行必乘之,无事则出赁,请以骡为验。”逻者伺数日,果如其言,宰方与妾对食中堂,群逻至,惊失箸,妾遽起迎曰:“翁胆薄,毋相迫,尔曹与翁有隙耶?”曰:“无之。”曰:“若然,不过欲多得金耳,金属我掌,第随我行,当以饱汝。”逻者顾妇人貌美而言甘,乃留一人守视宰,而群尾妾入房,妾指所卧床 曰:“金在其颠。”携小梯而登,众自下谑之,殊不怒,笑声达于外。须臾,捧一匣下,发之多金,妾曰:“未也。”再捧一巨箱下,大镪实焉,众攫金,声愈哄。守者贪分金,不能忍,足不觉前。宰以间潜逸,众怀金既餍,出视失宰,惧欲走,妾择弱者一人力持之,大呼“攫金贼在!”众奋拳齐殴,齿甲俱集,妾且死,终不释,声愈厉。动外人,外人入,众窜,获其一,并妾所持者两人,送巡城潘御中。妾诉群凶一婬一贪状,兼具所失鬻产银数,此两人不能讳,尽供其一党一 姓名,顷之,悉擒至,银犹在怀也。而以犯官逸出为解,御史使视诏狱,则宰在焉,众语塞,乃委罪于不肖侄。御史收侄,尽毙之箠下。妾取故金归,籍数报宰,病数日,乃死。
[评]
狱中囚私出入,非法也,诏狱甚矣。方群逻押至,不以宰为奇货哉!言胆薄坚其志,言多金中其欲,忍谑以坚之,空橐以饵之,怠守者而逸宰,固已在吾算中矣。出其不意,持一弱以羁众强,假令身毙老拳之下,罪人其免乎?至群凶先我死,而目可瞑也。妇之智不必言,独其猝不乱,死不怵,从容就功,有丈夫之智所不逮者!惜传者逸其名,虽然,千秋而下,知有一邑宰妾在浣纱女、锐司徒妻、车中女子之俦,斯不为无友也已!
【译文】
明朝万历年间政务松弛,行政效率缓慢,许多囚禁的嫌犯,往往尚未判决就已老死狱中。有个北方邑宰,因受牵连被押在狱,等了许久仍不见有昭雪的机会,眼见年纪一年年的老了,料想自己日后一定老死狱中,遗憾自己没有子嗣继承香火,就托人变卖家乡的产业,在监狱附近买了一幢房舍,安置爱妾,然后重金贿赂典狱官,让自己能暗中自一由 进出。
邑宰有个不成材的侄儿,偷了邑宰一些钱出入赌一场,巡佐怀疑他金钱的来处,盘问下,侄儿全盘招供,并且说叔父家有匹青骡,平日将骡租借他人,若叔父由监狱私出一定骑骡,如果巡佐不相信,可以跟踪那匹青骡。巡佐跟踪青骡,果真如那侄儿所说。
一天,邑宰与妾正在吃饭,突然一批巡佐闯入,邑宰吃惊得手上的筷子都掉在地上。邑宰妾不动声色地站起身,迎向巡佐说:“我丈夫胆子小,请各位不要一逼一他。请问各位与我丈夫有仇吗?”
答:“没有。”
邑宰妾说:“既然彼此间没有仇怨,那么各位的目的只是希望得到些好处。家里的财物是由我掌管,各位请随我来,我不会让各位失望。”
巡佐们一见这女人容貌美丽,说话又入耳,就留下一名巡佐看管邑宰,其余人随邑宰妾进入内室。邑宰妾指着卧床 说:“金子就藏在这上面。”说完登上一座小扶梯,巡佐们在梯下吆喝起哄,见邑宰妾并不生气,更是变本加厉,笑闹声连门外都听得见。不久,邑宰妾捧着一只匣盒下来,打开匣盒,只见里面全是金子。邑宰妾说:“还有。”再搬下一只装满金子的大箱。
众人抢夺金子时所发出的兴奋声愈来愈大。那名看守邑宰的巡佐,惟恐自己分得少,双脚不觉移向内室,邑宰乘机逃走。众人心满意足的分完金子,走到外堂,发觉邑宰已逃走,都害怕得想趁早离开。
这时,邑宰妾用力抓住一名身材瘦弱的巡佐,一面大声呼叫“抓抢金子的强盗呀!”其他巡佐纷纷上前殴打邑宰妾,邑宰妾的牙齿,指甲全都断裂,虽已奄奄一息,但仍死抓住那名巡佐不放,叫喊声也愈来愈大。终于惊动左邻右舍,邻人们冲入邑宰家,众巡佐夺门而逃,邻人抓到其中一名巡佐,与邑宰妾所抓的一共两名巡佐,送交巡城潘御史。
邑宰妾控诉巡佐们的贪一婬一,说出失窃的钱数,两名巡佐见事机败露,只好供出其他巡佐的姓名,不久,所有人犯带到,金子也都还在巡佐们身上。巡佐们解释他们是为缉捕人犯才到邑宰家,御史派人到监狱查人犯,邑宰赫然在监。巡佐们一时无话可答,就将全部罪过推给邑宰那个不成材的侄儿。御史命人收押侄儿,侄儿受不了狱卒的鞭打而丧命,邑宰妾收回了所有的金子,但她本人却在一连串事件后,也染上重病,没几天就死了。
[评文]
狱中囚犯私自外出,是一件违法的事,一经察觉,会受到很严厉的处分。当诸巡佐来到邑宰家后,都不认为抓邑宰治罪可以建大功。邑宰妾于是见机表示邑宰胆小多金,已诱发了诸巡佐的贪念;再强忍诸巡佐的戏谑,展示邑宰的家财,更加强巡佐勒索财物的野心;当诸巡佐为争夺钱财,致疏于看守使邑宰而逃逸时,诸巡佐实际上已在邑宰妾的掌握中了。然后邑宰妾更进一步挟持一名巡佐来牵制他人,如果邑宰妾在其他巡佐拳打脚踢下丧命,巡佐们能逃过殴人致死的罪名吗?如果诸巡佐能伏法,那么邑宰妾即使身死也瞑目了。
这位邑宰妾的智慧,实在不必我再多加赞美。她能临乱不慌,临死不惧,镇静地依自己的计划行事,表现出大丈夫所不及的智勇。可惜后代作传记叙述这事迹的人,遗漏这位邑宰妾的名字。
然而,能知道历史中有这么一位杰出的妇女,名入浣沙女、锐司徒之妻、车中女子之类的女中豪杰之列,虽名不见青史,也不会没有朋友了。
977、崔简妻
【原文】
唐滕王极一婬一。诸官美妻,无得白者,诈言妃唤,即行无礼。时典签崔简妻郑氏初至,王遣唤。欲不去,则惧王之威;去则被王之辱。郑曰:“无害。”遂入王中门外小阁。王在其中,郑入,欲一逼一之,郑大叫左右曰:“大王岂作如是,必家一奴一耳。”取只履击王头破,抓面流血,妃闻而出。郑氏乃得还。王惭,旬日不视事。简每日参侯,不敢离门。后王坐,简向前谢,王惭,乃出。诸官之妻曾被唤入者,莫不羞之。
[评]
不唯自全,又能全人,此妇有胆有识。
【译文】
后魏的唐滕王贪一婬一好色,见官员的妻眷稍具姿色,就假传王妃召唤,等官员的妻眷入府后,就加以染指。
当时典签(南北朝时官名,掌文书)崔简(一名览,字冲亮)的妻子郑氏刚到京城,唐滕王派人召唤郑氏前往王府。崔简不愿意妻子前去,但畏惧王一爷 的威权,只好答应妻子去王府,又怕妻子遭王一爷 羞辱。郑氏说:“放心,我自有主意。”
郑氏来到王府后,就被带到王府边的阁楼上,这时王一爷 已在阁楼等候,见郑氏来,就想强行一逼一郑氏就范。郑氏大叫来人,一面说:“这哪里是王一爷 会做的事,你一定是王一爷 府中的一奴一仆!”说完脱下鞋子,猛打王一爷 的头,并且用手把王一爷 抓得满脸是血。王妃听到打骂声,上阁楼探究竟。于是郑氏安然脱身返家。王一爷 觉得羞惭,十多天都不到官府处理公事。崔简每天都站在王府门外不敢离开,过了几天,王一爷 召见崔简,崔简向王一爷 谢罪,王一爷 更感惭愧,就释回其他官员的妻妾,那些曾被王一爷 召入王府的妻眷,都羞惭得不敢见人。
[评文]
崔简的妻子不仅保全了自己的名节,也使别的妇女不再受王一爷 一逼一迫,郑氏不但有胆量,更有见识。
978、蓝姊
【原文】
绍兴中,京东王寓新淦之涛泥寺,尝宴客。中夕散,主人醉卧,俄而群盗入,执诸子及群婢缚之,群婢呼曰:“司库钥者蓝姐也。”蓝即应曰:“有,毋惊主人。”付匙钥,秉席上烛指引之,金银酒器首饰尽数取去。主人醒,方知,明发诉于县。蓝姐密谓主人曰:“易捕也,群盗皆衣白。妾秉烛时,尽以烛泪污其背,当密令捕者以是验。”后果皆获,事见《贤奕编》。
【译文】
宋朝绍兴年间,京东王寓新淦在涛泥寺宴客。半夜时宴会结束,主人已酒醉不醒。有一群盗匪闯入王府,捆一绑了王府的守卫及女婢,女婢们大叫:“掌管府库钥匙的是蓝姊。”蓝姊立即答腔说:“钥匙在我这儿,不要惊吓了主人。”于是将锁匙交给盗匪,并且拿起桌上烛台为盗匪照路,将库府中所有的金银首饰、器皿好酒全部搬空。主人酒醒后,才知遭盗匪抢掠。第二天向官府报案时,蓝姊暗中告诉主人说:“要追捕这批盗匪很容易。这批人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妾在拿烛台照路时,曾暗中将蜡油滴在他们衣服上,只要寻衣服上的油记追捕就可以了。”后来,盗匪果然全部落网。
979、新妇
【原文】
某家娶妇之夕,有贼来穴壁。已入矣,会其地有大木,贼触木倒,破头死。烛之,乃所识邻人。仓惶间,惧反饵祸,新妇曰:“无妨。”令空一箱,纳贼一尸一于内,舁至贼家门首,剥啄数下,贼妇开门见箱,谓是夫盗来之物,欣然收纳。数日夫不还,发视,乃是夫一尸一。莫知谁杀,因密瘗之而遁。
【译文】
有一民家娶媳妇的那天晚上,有小偷挖墙想入宅偷东西,不巧碰倒了屋内的一根大木柱,竟然被大木柱给压死。夫妇俩点燃烛火一看,原来是熟识的邻居,惊异之下,新郎倌反而害怕会惹祸上身。
新妇说:“不要怕。”
她要丈夫挪出一只空箱,将邻人的一尸一首放在大箱中,抬到邻人的家门口,然后轻敲几下大门,立刻走开。邻妇闻声打开大门,见门口有一只大箱子,以为是丈夫偷来的财物,就很高兴的把箱子抬进屋内。几天后,见丈夫还不回来,打开箱盖,赫然发现箱中装的竟是丈夫的一尸一体,也不知道是谁杀的,只好秘密埋了远走他乡。
980、辽一陽一妇
【原文】
辽一陽一东山虏,剽掠至一家,男子俱不在,在者唯三四妇人耳。虏不知虚实,不敢入其室,于院中以弓矢恐之。室中两妇引绳,一妇安矢于绳,自窗绷而射之。数矢后,贼犹不退,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取箭来。”自绷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作矢声,贼惊曰:“彼矢多如是,不易制也。”遂退去。
[评]
妇引绳发矢,犹能退贼。始知贼未尝不畏人,人自过怯,让贼得利耳。
【译文】
山贼剽掠辽一陽一东山的一家民宅,不巧这户人家中的男人都不在,只有三四名妇人在家。但山贼不明白屋内状况,不敢贸然闯入,于是先在院中向屋内发箭,屋内的两名妇人分别拉着绳的两端,另一名妇人把箭放在绳的中央,由窗口向外朝一胡一 人还击,发射几箭后,山贼仍不退,但妇人手中已无箭可射,于是故意大声喊道:“拿箭来!”接着将一捆麻杆丢在地上,乍听之下,仿佛是箭。山贼大吃一惊:“他们箭多,不容易制一服 。”于是退走。
[评文]
几位妇人牵绳发箭,居然能击退贼人。其实贼人也会害怕迟疑,一般的人就是本身太过怯懦,才会让贼人得逞。
98!”、李成梁夫人
【原文】
相传李帅成梁夫人乃辽一陽一民家女也。辽民时苦寇掠,往往掘深井以藏货财。此家以避寇去,独留女伏守井中。有二寇入其室,觉井中有人,一人悬缒而下,得女甚喜,呼一党一 先牵女上,一党一 复临视,欲下缒,女自后遽推堕,即以物压盖之,得系马于门,跨而走。数日寇退,父母俱还家,女言其故,相与毙二寇,取首邀赏。李帅时在伍,闻女智略,求为妇,后为一品夫人。
【译文】
相传李元帅成梁的夫人,本是辽一陽一的民家女。当时辽一陽一的百姓,深以常遭贼寇侵扰为苦,居民往往挖掘深井,而将家财埋藏井中。有一户民家,全家为躲避贼寇而暂居他地,只留下一个女儿留在深井中看守财物。有两名贼人进入民宅抢掠,发觉井下有人,一名贼人垂下绳索入井,发现那名女孩,非常高兴,就叫一党一 羽先拉女孩出井,再准备缒绳搬取财物。女孩出井后,趁贼人俯身往井下探看时,将贼人推落井中,随即搬石压住井口,骑上贼人系在家门的马匹离去。
几天后,贼寇退走,女孩的父母回家,女孩将经过告诉父母,检视深井,贼人早已气绝,于是取下贼人脑袋向官府邀赏。当时军中李元帅听说这女孩的智略,就请求娶女孩为妻,后来这女孩成为一品夫人。
982、木兰 韩保宁 黄善聪
【原文】
秦发卒戍边,女子木兰悯父年老,代之行。在边十二年始归,人无知者。
韩氏保宁,民家女也。明玉珍乱蜀,女恐为所掠,乃易男子饰,托名从军,调征云南。往返七年,人无知者。虽同伍亦莫觉也,后遇其叔,一见惊异,乃明是女,携归四川,当时皆呼为“贞女”。
黄善聪,应天淮清桥民家女,年十二。失母,其姊已适人,独父业贩线香。怜善聪孤幼,无所寄养,乃令为男子装饰,携之旅游庐、凤间者数年,父亦死。善聪即诡姓名曰张胜,[边批:大智术。]仍习其业自活。同辈有李英者,亦贩香,自金陵来,不知其女也,约为火伴。同寝食者逾年,恒称有疾,不解衣袜,夜乃溲溺。弘治辛亥正月,与英皆返南京,已年二十矣,巾帽往见其姊,乃以姊称之。姊言:“我初无弟,安得来此?”善聪乃笑曰:“弟即善聪也。”泣语其故,姊大怒,[边批:亦奇人。]且詈之曰:“男女乱群,玷辱我家甚矣!汝虽自明,谁则信之?”因逐不纳,善聪不胜愤懑,泣且誓曰:“妹此身苟污,有死而已。须令明白,以表寸心。”其邻即稳婆居,姊聊呼验之,乃果处子,始相持恸哭,手为易去男装。越日,英来候,再约同往,则善聪出见,忽为女子矣,英大惊,骇问,知其故,怏怏而归,如有所失,盖恨其往事之愚也,乃告其母,母亦嗟叹不已。时英犹未室,母贤之,即为求婚,善聪不从,曰:“妾竟归英,保人无疑乎?”[边批,大是。]交亲邻里来劝,则涕泗横流,所执益坚。众口喧传,以为奇事,厂卫闻之,[边批:好媒人。]乃助其聘礼,判为夫妇。
[述评]
木兰十二年,最久;韩贞女七年,善聪逾年耳。至于善藏其用,以权济变,其智一也。
若南齐之东一陽一娄逞、五代之临邛黄崇嘏,无故而诈为丈夫,窜入仕宦,是岂女子之分乎?至如唐贞元之孟妪,年二十六而从夫,夫死而伪为夫之弟,以事郭汾一陽一;郭死,寡居一十五年,军中累奏兼御史大夫。忽思茕独,复嫁人,时年已七十二。又生二子,寿百余岁而卒。斯殆人一妖与?又不可以常理论矣!
【译文】
有一位老人接获戍守边疆的命令,他的女儿木兰不忍心让老父再受风霜,就改扮男装代父从军,戍守边疆十二年才返乡回家,但营中伙伴无人知晓她是女儿身。
韩保宁是位民家女。元末时明玉珍(曾自立为帝,国号夏,后归降明朝)在蜀地作乱,韩保宁怕被贼兵虏获受辱,就改扮男子,更换姓名从军。她被调往云南作战,前后一共七年,没有人知道她是女扮男装,连一起征战的伙伴也未察觉。后来在路上碰到她叔父,叔侄见面,才道破她是女儿身,叔父于是带她回四川,当时乡人都称韩保宁是“贞女”。
黄善聪是应天府怀清桥畔的一位民家女,十二岁时母亲去世,当时姊姊已嫁人,父亲以卖线香为生,见黄善聪年纪小,乏人照顾,就要她改扮成男孩模样,随自己在卢、凤等地贩卖线香。
几年后,黄父也过世了,黄善聪于是改名换姓叫张胜,仍承袭父亲旧业,卖香过日子。同行中有个叫李英的年轻人,由李陵来此地卖香,不知道张胜是个女子,两人结伴卖香,一年多来同寝共食。只是张胜常称有病,不脱一衣 袜,到半夜时才盥洗净身。
弘治年间正月,张胜与李英一同回到南京,这时她已二十岁了。一天黄善聪头戴巾帽前去探望姊姊。姊姊初见一名男子称呼自己为姊,就狐疑的表示自己并没有弟弟,黄善聪表明身份,然后将这些年的情形告诉姊姊。没想到姊姊生气的骂道:“男女住在一起,简直败坏我家门风!你虽自称清白,但是谁会相信?”要赶黄善聪出门。黄善聪不由得又恨又怨,一面哭一面发誓说:“如果妹妹的身子遭到玷污,愿意一死表明心意。”刚好邻居是一名有经验的产婆,姊姊请来产婆验身,证明妹妹仍是处一女 ,这时姊姊才抱着妹妹痛哭,亲手为妹妹脱去男装。
过了一些日子,李英前来探望,想约张胜一同再去卖香,结果见到回复女儿身的黄善聪,不禁大吃一惊,问明原因后,才若有失地回家。或许李英埋怨自己过去反应太迟钝了,回家后,就把黄善聪改扮男装的事告诉他母亲,他母亲听了也惊叹不已。李英还没有成家,他母亲是位贤德的妇人,就托人说媒,黄善聪却拒绝说:“如果我嫁给李英,还有人会相信我过去的清白吗?”两家的亲友,邻里纷纷劝说,但黄善聪流着泪,坚持不肯答应。事情传开后,乡人都认为是件奇事。官府听说这件事后,就判决二人为夫妇,还资助李英娶妻的聘礼。
[述评译文]
三人中木兰改扮男儿十二年最久,韩贞女是七年,黄善聪是一年多。但三人能不露痕迹,避人耳目的智慧却是相同的。但说起像南齐时东一陽一妇人娄逞,五代时临邛妇人黄崇嘏,毫无缘由的改扮男装,争取功名,这又哪里是个女子该守的本份呢?
唐朝有位姓孟的妇人,二十六岁嫁人,丈夫死后,假称是丈夫的弟弟,在郭子仪手下当差,郭子仪死后十五年间,竟然官至御史大夫。有一天又心血来潮想嫁人,当时她已七十二岁,婚后生下两个孩子,活到一百多岁才死。我想这妇人恐怕是人一妖吧,天下有许多事是不能用常理去推断的。
983、练氏
【原文】
章郇公[得象]之高祖,建州人,仕王氏为刺史,号章太傅。其夫人练氏,智识过人。太傅尝用兵,有二将后期,欲斩之,夫人置酒,饰美姬进之,太傅欢甚,迨夜饮醉,夫人密摘二将,使亡去。二将奔南唐,后为南唐将攻建州。时太傅已死,夫人居建州,二将遣使,厚以金帛遗夫人,且以一白旗授之,曰:“吾且屠城,夫人可植旗为识,吾戒士卒令勿犯。”夫人反其金帛,曰:“君幸思旧德,愿全合城性命,必欲屠之,吾家与众俱死,不愿独生也。”二将感其言,遂止不屠。
[评议]
夫人之免二将,必预知其为有用之才而惜之;或先请于太傅,不从,故以计释去耳。不然,军法后期者死,夫人肯曲法以市恩乎?至于后之食报,何其巧也!夫人免二将之死,而二将且因夫人以免一城之死,夫人之所收者厚矣。
按,太傅十三子,其八为夫人出。及宋兴,子孙及第至达官者甚众,皆出八房。一陰一德之报,岂诬也哉?
【译文】
章郇公(宋名臣章得象)的高祖父是建州人,官至刺史,人称章太傅。他的夫人练氏是一位机警聪慧的妇人。有一次太傅率兵出征,有两名将领延误日期,太傅下令处斩,夫人于是准备酒菜,并且刻意妆扮修饰陪太傅喝酒,太傅高兴之余,频频干杯,竟然喝醉了。夫人暗中放了那两名将领,要他们逃往他地。这两名将领出奔南唐,后来成了南唐大将,率军围攻建州。那时太傅已去世,夫人住在建州,两名大将派人慰问夫人,并致赠厚礼,另外交给夫人一面白旗,对夫人说:“我等即将攻城屠一杀 ,夫人可以高挂白旗为标帜,我等会命令士兵不可侵犯夫人。”
夫人命使者送回金银、丝帛说:“将军还记得往日救命之恩,实在是我的幸运。但如果将军一定要围攻建州,屠一杀 百姓,那我宁可与众百姓同死,不愿独活。”两位将军被练氏这番话所感动,于是打消屠城的计划。
[评议译文]
夫人之所以会救两名将领的性命,一定是知道他二人是人才,有爱才之心才会这么做;或者是事先曾向太傅求情,而太傅拒绝后,才用计让这两人逃走。否则延误军情,按罪是该处死,夫人如何肯违犯律法施恩呢?至于日后这两人的报恩,实在是巧合。夫人救二人一命,二人因夫人救命之恩而救全城人性命,夫人所得的回报实在丰厚。
太傅共有十三个儿子,其中夫人为太傅生了八个。宋建王朝后,夫人的八个儿子及孙子中,高中科举,被封高官者甚多。人说积德者必有善报,难道是一胡一 乱说的吗?
984、陈觉妻
【原文】
陈觉微时,为宋齐丘之客。及为兵部侍郎也,其妻李氏妒悍,亲执匕爨,不置妾媵。齐丘选姿首之婢三人与之,李亦无难色,奉侍三婢若舅姑礼。问其故,李曰:“此令公一宠一 幸之人,见之若面令公,何敢倨慢。”三婢既不自安,求还宋第,宋笑而许之。
[述评]
近有一甲科丧偶,眷一土妓。及继娶,每托言宿于外馆,深夜潜诣妓家,辨色即归。继夫人察知之,绝不漏言,伺其再往,于五鼓集其童仆轿伞,往彼迎接,传夫人之命,甲科大惭,遂止,亦善于用妒者也。
【译文】
南唐一人陈觉未显达时,曾是宋齐丘(字子嵩)的门客。后来陈觉显贵,官至兵部侍郎。陈觉的妻子李氏,不但凶悍而且嫉妒心重,亲自料理家务,不肯家中蓄养婢妾。宋齐丘为捉弄李氏,故意挑选三名容貌姣好的婢女送给李氏,李氏毫不为难的收下这三名婢女,把她们三人当作舅姑般侍候。有人问李氏为什么这样做,李氏说:“这三人都是宋先生所一宠一 幸的人,见了她们如同见宋先生面,我怎敢怠慢?”这三名婢女日夜寝食难安,自己要求回宋府,宋齐丘笑着答应她们回去。
[述评译文]
近人有位进士,元配死后迷上当地一名妓一女。后来娶了继室,仍常借口有事外宿,深夜暗到妓一女家过夜,天亮才回家。日子久了,继夫人心觉有异,但她不动声色,暗中跟踪丈夫。一天,五更时分,继夫人召集仆人、车轿往妓一女家,扬言“奉继夫人之命,接老爷回府。”进士大为惭愧,从此不敢再去妓一女家。这也算是善用“妒功”者的手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