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篇 禀祖父母•述与英国议和
【原文】
孙男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九月十三日接到家信,系七月父亲在省所发,内有叔父及欧阳牧云进制致函,知祖母于七月初三日因感冒致恙,不药而愈,可胜欣幸。
高丽参足以补气,然身上稍有寒热,服之便不相宜,以后务须斟酌用之,若微觉感冒即忌用。此物平日康强时和入丸药内服最好,然此时家中,想已无多,不知可供明年一单丸药之用否?若其不足,须写信来京,以便觅便寄回。
四弟六弟考试又不得志,颇难为怀,然大器晚成,堂上不必以此置虑。闻六弟将来有梦熊①之喜,幸甚!近叔父为婶母之病劳苦忧郁,有怀莫宣,今六弟一索②得男,则叔父含饴弄孙③,瓜瓞日蕃④,其乐何如!
唐镜海先生德望为京城第一,其令嗣极孝,亦系兄子承继者。先生今年六十五岁,得生一子,人皆以盛德之报。
英夷在江南,抚局已定。盖金陵为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不得不权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去年逆夷在广东,曾经就抚,其费去六百万两。此次之费,外间有言有二千一百万者,又有言此项皆劝绅民捐输,不动帑藏者,皆不知的否。现在夷船已全数出海,各处防海之兵,陆续撤回,天津亦已撤回。议抚之使,系伊里布、耆英及两江总督牛鉴三人。牛鉴有失地之罪,故抚局成后,即革职拿问;伊里布去广东,代奕山为将军;耆英为两江总督。自英夷滋扰,已历二年,将不知兵,兵不用命,于国威不少损,然此次议抚,实出于不得已,但使夷人从此永不犯边,四海晏然安堵,则以大事小,乐天之道,孰不以为上策哉?
孙身体如常,孙妇及曾孙兄妹皆平安,同县黄晓潭荐一老妈吴姓来,因其妻凌虐婢仆,百般惨酷,求孙代为开脱。孙接至家住一日,转荐至方夔卿太守处,托其带回湖南,大约明春可到湘乡。
今年进学之人,孙见《题名录》,仅认识彭惠田一人,不知二十三上都进人否?谢党仁、吴光照取一等,皆少年可慕。一等第一《题名录》刻黄生平,不知即黄星平否?
孙每接家信,常嫌其不详,以后务求详明,虽乡间田宅婚嫁之事,不妨写出,使游子如仍未出里门。各族戚家,尤须一一示知。幸甚!
敬请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余容后呈。
孙谨呈。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
【注释】
①梦熊:以前称生儿子为梦熊。
②一索:即第一胎。
③含饴(yí)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玩,形容老年人恬适的乐趣。
④瓜瓞(dié)日蕃:比喻子孙满堂。瓞:小瓜。
【译文】
孙儿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九月十三日接到家信,是七月父亲在省城发的,信中有叔父和欧阳牧云的信函,知道祖母在七月初三日感冒,没有吃药便好了,令人欣慰。
高丽参足以补气,然而身上稍微有点寒热,吃了就不合适,以后一定要反复斟酌后才可以服用,若稍微有些寒热便忌用此药。平日身体健康时把它和在丸药里吃最好,然而现在家里想必也没有多少了,不知还可不可以供应明年一个单子的丸药用量?如果不够,要写信到京城,以便找人带回家。
四弟六弟考试又没有考中,很难释怀,但是大才往往是晚年成就的,堂上大人不必为了这件事而忧虑。听说六弟将有生儿子的喜兆,很幸运!近来叔父为了婶母的病辛苦忧郁,心里有话难以表达,现在六弟第一胎便得了男孩,那么叔父颐养天年,子孙满堂,晚景是何等的快乐啊!
唐镜海先生的品德威望在京城里是首屈一指的,他的儿子十分孝敬,也是从兄长处过继过来的。先生今年六十五岁,生了一个儿子,人家都说这是他积满的德行所得到的报偿。
英国人在江南一带,朝廷安抚的决策已定了下来。因金陵是北面的咽喉之地,英国人既然已经扼住这个要害,我方不得不采取和戎的策略,以安定百姓,平息战火。去年英国侵略者在广东曾经接受安抚,花了六百万两银子。这次的费用,外面传言是两千一百万,又传说这项费用都是劝导官绅和百姓捐款,不动用国库,不知道消息是否准确。现在洋船已经全部出海,各处防海的军队陆续撤回,天津也已撤回。和谈的使节是伊里布、耆英以及两江总督牛鉴三个。牛鉴有守地失守的罪过,所以和谈以后,马上要革职拿问;伊里布去广东,代替奕山为将军;耆英为两江总督。自从英国侵略者滋事骚扰,已历经两年,带兵的不懂得如何打仗,当兵的不努力作战,以致我国的威望大大受损,而这次议和实在是出于不得已,假若能够使洋人永不来犯,四海升平,那么大事化小,乐天之道,谁说不是上策呢?
孙儿身体如常,孙媳妇及曾孙兄妹都平安,同县黄晓潭推荐一位吴姓老妈子来,因为黄晓潭的妻子虐待下人,十分残酷,因此求我帮忙开脱。孙儿接她在家里住了一天,转荐到方夔卿太守家,托他带回湖南,大约明年春天可到湘乡。
今年进学的人,孙儿看见《题名录》,只认识彭惠田一人,不知道我乡二十三岁以上的有人进学没有?谢党仁、吴光照考取一等,都是少年令人羡慕。一等第一名《题名录》上刻黄生平,不知道是不是黄星平。
孙儿每次接到家信,常常嫌信写得不详细,以后务请写得详细明白,虽说是乡间土俗,房屋、婚姻嫁娶的事,也不妨都写上,使在外的游子好像仍旧在家里一样。各族亲戚家的事,尤其要一一告知。拜托了!
敬请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其余容以后再禀告。
孙儿谨呈。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日
为政篇 致诸弟•喜述大考升官
【原文】
诸位老弟足下:
正月间曾寄一信与诸弟,想已收到。二月发家信时甚匆忙,故无信与弟。三月初六巳刻,奉上谕于初十日大考翰詹,余心甚着急,缘写作俱生,恐不能完卷。不图十三日早,见等第单,余名次二等第一,遂得仰荷天恩,赏擢①不次,以翰林院侍讲升用。格外之恩,非常之荣,将来何以报称?惟有时时惶悚,思有补于万一而已。
兹因金竺虔南旋之便,付回五品补服四付,水晶顶二座,阿胶二封,鹿胶二封,母亲耳环一双。竺虔到省时,老弟照单查收。阿胶系毛寄云所赠,最为难得之物,家中须慎重用之。竺虔曾借余银四十两,言定到省即还,其银二十二两为六弟、九弟读书省城之资,以四两为买书笔之资,以六两为四弟、季弟衡阳从师束脩之资,以四两为买漆之费,即每岁漆一次之谓也,以四两为欧阳太岳母奠金,贤弟接到银后,各项照数分用可也。
此次竺虔到家,大约在五月节后,故一切不详写,待折差来时,另写一详明信付回,大约四月半可到。贤弟在省,如有欠用之物,可写信到京,要我付回。另付回大考名次及升降一单照收。余不俱述。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
【注释】
①赏擢:奖赏,擢升。
【译文】
诸位老弟足下:
正月间曾寄一封信给弟弟们,想必已经收到。二月寄家信时非常匆忙,所以没有信件给弟弟们。三月初六巳刻,奉圣旨在初十日大考翰林詹事,我心里很着急,因为写作都生疏了,怕不能做完试卷。没有想到十三日早上,看到发榜的等第名单,我的名次列为第二等第一名,这样便仰仗皇上的恩典,又是赏赐又是擢升,升为翰林院侍讲。这种格外的恩惠,非常的荣誉,将来又如何报答?只有时刻保持惶恐警惕之心,以报答万分之一罢了。
现因金竺虔回湖南,便请他带回家五品补服四付,水晶顶戴二座,阿胶二封,鹿胶二封,母亲耳环一双。竺虔到省城时,老弟照清单查收。阿胶是毛寄云送的,是最难得的药品,家里要慎重地使用。竺虔曾经借我银子四十两,说好到省城便归还,这些银两中,二十二两是六弟和九弟在省城读书的学费,四两是买书买笔的费用,六两是四弟、季弟衡阳从师的礼金,四两是买漆的费用,就是每年漆一次寿材的费用,四两是给欧阳太岳母的祭奠礼金,贤弟接到银子后,可依照以上分配数付给即可。
这次竺虔到家,大约在五月节后,所以一切不详细写了,等通信兵来时,另外写一封详细的信带回,大约四月半可以到。贤弟在省城,如有什么缺乏之物,可以写信到京城,要我付回。另外信中附有大考名次以及官职升降表,请照收。其余不一一写了。
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
为政篇 禀祖父母•报告荣升侍讲
【原文】
孙男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二月十九日,孙发第二号家信。三月十九日发第三号交金竺虔,想必五月中始可到省。孙以下合家皆平安。三月初六日奉上谕,于初十日大考翰詹,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考试。孙初闻之,心甚惊恐,盖久不作赋,字亦生疏。向来大考,大约六年一次。此次自己亥岁二月大考,到今仅满四年,万不料有此一举。故同人闻命下之时,无不惶悚!
孙与陈岱云等在园同寓。初十日卯刻进场,酉正出场。题目另纸敬录,诗赋亦另誊出。通共翰詹一百二十七人,告病不入场者三人,病愈仍须补考,在殿上搜出夹带交刑部治罪者一人,其余皆整齐完场。十一日皇上亲阅卷一日。十二日钦派阅卷大臣七人,阅毕拟定名次,进呈皇上钦定。一等五名,二等五十五名,三等五十六名,四等七名。孙蒙皇上天恩,拔取二等第一名。湖南六翰林,二等四人,三等二人,另有全单。十四日引见,共升官者十一人,记名候升者五人,赏缎者十九人(升官者不赏缎)。
孙蒙皇上格外天恩,升授翰林院侍讲,十七日谢恩,现在尚未补缺,有缺出即应孙补。其他升降赏赉,另有全单。湖南以大考升官者,从前(雍正二年)惟陈文肃公一等第一,以编修升侍读,近来(道光十三年)胡云阁先生二等第四,以学士升少詹,并孙三人而已。孙名次不如陈文肃之高,而升官与之同,此皇上破格之恩也。孙学问肤浅,见识庸鄙,受君父之厚恩,蒙祖宗之德荫,将来何以为报,惟当竭力尽忠而已。
金竺虔于昨廿一日回省,孙托带五品补服四付、水晶顶戴二座、阿胶一斤半、鹿胶一斤、耳环一双,外竺虔借银五十两,即以付回。昨天竺虔处寄第三号信,信面信里皆写银四十两,发信后渠又借去十两,故前后二信不符。竺虔于五月半可到省,若六弟九弟在省,则可面交;若无人在省,则家中专人去取,或诸弟有高兴到省者亦妙。
今年考差大约在五月中旬,孙拟于四月半下园用功。孙妇现已有喜,约七月可分娩。曾孙兄弟并如常。寓中今年添用一老妈,用度较去年略多,此次升官,约多用银百两,东扯西借,尚不窘迫。不知有邯郸报来家否?若其已来,开销不可太多。孙十四引见,渠若于廿八日以前报到,是真邯郸报,赏银四五十两可也。若至四月始报,是省城伪报,赏数两足矣。但家中景况不审何如,伏恳示悉为幸。
孙跪禀。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廿三日
【译文】
孙儿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二月十九日,孙儿寄了第二封家信。三月十九日寄了第三封信交给金竺虔带回,想必五月中旬可以到省城。孙儿全家平安。三月初六日奉了谕旨在初十日大考翰林詹事,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考试。孙儿刚开始听了,心里又惊又恐,因好久不作赋了,字也生疏。向来大考约六年一次,这次自从己亥年二月大考到今天只满四年,万万没有料到有这个举措。所以同人等听到谕旨的时候,没有不感到惶恐惊悚的。
孙儿与陈岱云等在园内同住。初十卯时进考场,酉时出场。题目另外用纸敬录,诗赋也另外誊写了一份。翰林詹事总共一百二十七人,告病未入考场的三人,病好了仍旧要补考,在殿上搜查出夹带作弊交刑部治罪的一人,其余都整整齐齐考完。十一日皇上亲自阅卷一天。十二日钦派阅卷大臣七人,看完拟定名次,进呈皇上钦定。一等五名,二等五十五名,三等五十六名,四等七名。孙儿蒙皇上天恩,拔取二等第一名。湖南六个翰林,二等四人,三等二人,另有全部名单。十四日引见,一起升官的有十一人,记名候升的五人,赏缎的十九人(升官的不赏缎)。
孙儿承蒙皇上格外天恩,升授翰林院的侍讲,十七日谢恩。现在还没有补缺,有缺出马上由孙儿补。其他升降赏赐,另有全部单子。湖南因大考升官的,从前(雍正二年)只有陈文肃公一等第一名,以编修升侍读。近来(道光十三年)胡云阁先生二等第四,以学士升少詹,加上孙儿只三人罢了。孙儿名次不如陈文肃公高,而升官与他相同,这是皇上破格的恩典。孙儿学问肤浅,见识庸鄙,受君父的厚恩,蒙祖宗的德荫,不知将来如何报答,只有竭力尽忠罢了。
金竺虔于二十一日回省,孙儿托他带五品补服四付、水晶顶戴二座、阿胶一斤半、鹿胶一斤、耳环一双,另外金竺虔借的银子五十两,也付给家里。昨天在竺虔处寄了第三封信,上面写的都是银子四十两,发信之后他又借去十两,所以前后两信不符。竺虔在五月中旬可以到省城,如果六弟、九弟在省城,则可以当面交给他。如果没有人在省城,家里可派专人去取,或者弟弟们有高兴去省城的也好。
今年考差大约在五月中旬,孙儿准备在四月中、下旬用功。孙媳妇现在已有身孕,大概七月可分娩。曾孙兄弟都一切照旧。京寓中今年又添了一个老妈子,用度比去年略多一些,这次升官大约要多用银子一百两,东挪西借,还不是很窘迫。不知邯郸喜报到家了么?若喜报已来,开销不可太多。孙儿以为,喜报若于二十八日以前报到,是真的邯郸报,可以赏给报子银子四五十两。若到四月才报,则是省城的伪报,赏给报子几两就足够了。但家中景况不知道怎么样,伏恳祖大人示悉为幸!
孙儿跪禀。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为政篇 禀祖父母•报告考差信
【原文】
孙男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五月廿九日接到家中第二号信,系三月初一发。六月初二日接第三号信,系四月十八日发。俱悉家中老幼平安,百事顺遂,欣幸之至。
六弟下省读书,从其所愿,情意既畅,志气必奋,将来必有大成,可为叔父预贺。祖父去岁曾赐孙手书,今年又已半年,不知目力何如?下次信来,仍求亲笔书数语示孙。大考喜信,不知开销报人钱若干?
孙自今年来,身体不甚好,幸加意保养,得以无恙。大考以后,全未用功。五月初六日考差,孙妥当完卷,虽无毛病,亦无好处。前题“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经题“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诗题“赋得角忝,得经字”,共二百四十一人进场。初八日派阅卷大臣十二人,每人分卷二十本,传闻取七本,不取者十三本。弥封未拆,故阅卷者亦不知所取何人,所黜①何人。取与不取一概进呈,恭俟钦定。外间谣言某人第一,某人未取,俱不足凭,总待放差后方可略测端倪。亦有真第一而不得,有其未取而得差者,静以听之而已。同乡考差九人,皆妥当完卷。六月初一,放云南主考龚宝莲、段大章,贵州主考龙元僖、王桂。
孙在京平安,孙妇及曾孙兄妹皆如常。前所付银,谅已到家。高丽参目前难寄。容当觅便寄回。六弟在城南,孙已有信托陈尧农先生。同乡官皆如旧。黄正斋坐粮船来,已于六月初三到京。余容后禀。
孙跪禀。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注释】
①黜:黜退。
【译文】
孙儿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五月二十九日接到家里第二封信,是三月初一发的。六月初二日接到第三封信,是四月十八日发的。知道家里老幼平安,百事如意,高兴之至!
六弟下省读书,遂了他的愿望,情绪既然已经通畅,志气一定会奋发,将来必定有大的成就,可以向叔父大人先祝贺。祖父去年曾经赐予孙儿手书,今年又已半年了,不知视力怎么样?下次来信,仍然请求祖父亲笔写几句话指示孙儿。大考喜信,不知家里开销报喜人多少钱?
孙儿自今年以来,身体不太好,幸亏注意保养,才没有出毛病。大考以后,全没有用功。五月初六日考差,孙儿妥当做完试卷,虽说没有毛病,也没有佳作。前题是“使诸大夫国人都有所矜式”,经题是“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诗题是“赋得角忝,得经字”。共有二百四十一人进考场。初八日派阅卷大臣十二人,每人分卷子二十本,传说每二十本中取七本,淘汰十三本。都是弥封未拆的,所以阅卷人也不知道所取的是谁,所淘汰的是谁。取与不取,一概进呈,恭候钦定。外面谣传某人第一,某人未取,都不足信,都得等放差以后才看得出一点眉目。也有真取第一而不得差、未取而得差的,冷静听消息罢了。同乡考差九人,都妥当交了全卷。六月初一,外放官于云南主考龚宝莲、段大章,贵州主考龙元僖、王桂。
孙儿在京平安,孙媳妇及曾孙兄妹都好。前次付的银子,想已到家。高丽参目前难寄,容许我以后找到方便人寄回。六弟在城南,孙儿已写信托付给陈尧农先生。同乡官员都如旧。黄正斋坐粮船来,已于六月初三到京城。其余容许我以后再行禀告。
孙儿跪禀。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为政篇 禀祖父母•报告补侍读
【原文】
孙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廿九日祖母大人寿辰,孙等叩头遥祝,寓中客一席,次日请同县公车一席。初七日皇上御门,孙得转补翰林院侍读。听遗侍讲缺,许乃钊补升。侍讲转侍读,照例不谢恩,故孙未具折谢恩。今冬京中未得厚雪。初九日设三坛求雪,四、五、六阿哥诣三坛行礼,皇上亲诣太高殿行礼,十一日即得大雪。天心感召,呼吸相通,良可贺也。
孙等在京平安。曾孙读书有恒,惟好写字,见闲纸则乱画,请其母钉成本子。孙今年用度尚宽裕,明年上半年尚好,至五月后再作计。昨接曾兴仁信,知渠银尚未还。孙甚着急,已写信去催。不知家中今年可不窘迫否?同乡京官皆如故,冯树堂、郭筠仙在寓亦好。
荆七自五月出去,至今未敢见孙面,在同乡陈洪钟家,光景亦好。若使流落失所,孙亦必宥①收恤②之。特渠对人言,情愿饿死,不愿南回,此实难处置。孙则情愿多给银两,使他回去,不愿他在京再犯出事。望大人明示以计,俾孙遵行。
四弟等自七月寄信来后,至今未再得信,孙甚切望。严太爷在京引见,来拜一次。孙回拜一次,又请酒,渠未赶席。此人向有狂妄之名,孙己亥年在家,一切不与之计较,故相安于无事,大约明春可回湘乡任。
孙谨禀。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注释】
①宥(yòu):宽容饶恕。
②收恤:收留,抚恤。
【译文】
孙儿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二十九日祖母大人寿辰,孙儿等叩头遥祝,家中请客一席,次日请同县公车一席。初七日皇上御门,孙得转补翰林院侍读。听遗侍讲缺,许乃钊补升。侍讲转侍读,照例不谢恩,故孙儿没有准备奏折谢恩。今冬京中没有下大雪。初九日设三坛求雪,四、五、六阿哥奏诣三坛行礼,皇上亲诣太高殿行礼,十一日即得大雪。天心感召,呼吸相通,实在可贺。
孙儿等在京平安。曾孙读书有恒心,只是喜欢写字,看见纸便乱画,请他母亲钉成本子。孙儿今年用度还宽裕,明年上半年还可以,到五月以后再作打算。昨天收曾兴仁的信,知道他的银子还没有还来。孙儿很着急,已经写信去催。不知家里今年困难吗?同乡京官都很好,冯树堂、郭筠仙在寓所也好。
荆七从五月出走,至今不敢见孙儿的面,在同乡陈洪钟家,光景也好。假使流离失所,孙儿也一定原谅他并收留抚恤他。不过他对别人说,情愿饿死也不愿回湖南,这实在难以处置。孙儿则情愿多给银两,让他回去,不愿他在京城再生事。希望大人明白指示我以计策,孙儿遵照执行。
四弟等自七月寄信来后,至今没有信来,孙儿很盼望。严太爷在京引见,来拜访过一次。孙儿回拜一次,又请酒,他没有来。这个人向来有狂妄的名声,孙儿己亥年在家,一切不与他计较,所以相安无事,大约明年春天可回湘乡任职。
孙儿谨禀。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为政篇 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原文】
四位老弟足下:
初二早,皇上御门办事。余蒙天恩,得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次日具折谢恩,蒙召见勤政殿天语垂问,共四十余句。是日同升官者,李菡升督察院左副都御史,罗停衍升通政司副使,及余共三人。余蒙祖父余泽,频邀非分之荣,此次升官尤出意外,日夜恐惧修省,实无德足以当之。诸弟远隔数千里外,必须匡我之不逮①,时时寄书规我之过。务使累世积德不自我一人而堕,庶几持盈保泰,得免速致颠危。诸弟能常进箴规②,则弟即吾之良师益友也。而诸弟亦宜常存敬畏,勿谓家有人做官,而遂敢于侮人;勿谓已有文学,而遂敢于恃才傲人。常存此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今年新进士善书甚多,而湖南尤甚,萧史楼既得状元,而周荇农霆昌去岁中南元,孙芝房鼎臣又取朝元,可谓极盛。现在同乡请人,讲求词章之学者固多,讲求性理之学者亦不少,将来省运必不盛。
余身体平安,惟应酬太繁,目不暇给,自三月进闱以来,至今已满两月,未得看书。
去年寄家之银两,几次写信,求将分给戚族之数目,详实告我,而至今无一字见示,殊不可解。以后务求四弟将账目开出寄京,以释我之疑。又余所欲问家乡之事甚多,兹另开一单,烦弟逐一条对,是祷!
兄国藩草。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
【注释】
①不逮:不足之处。
②箴规:劝诫规谏。
【译文】
四位老弟足下:
初二早上,皇上御门办事。我蒙天恩,得以升任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第二天写了折子谢恩,蒙皇上在勤政殿召见并亲自垂问,共四十多句。当天一起升官的,李菡升督察院左副都御史,罗停衍升通政司副使,连我共三人。我蒙祖父余泽,频频获得非分的荣誉,这次升官尤其出乎意料,早晚恐惧反省,实在没有德行足以当此大任。弟弟们在远隔几千里之外的地方,一定要匡正我的不到之处,时刻寄信规劝我的过失。务必使我家历代积累的德行不从我开始堕落,也许可以保持圆满平安,得以免除迅速颠覆的危险。弟弟们能够常常规劝,那么弟弟们便是我的良师益友。而弟弟们也要时刻保存敬畏之心,不要认为家里有人做官,就敢于欺侮他人;不要认为自己有学识,就敢于恃才傲物。常常存有这样的心思,则是获得福气的康庄大道。
今年新进士擅长书法的很多,特别是湖南。萧史楼得了状元,而周荇农霆昌去年得了南元,孙芝房鼎臣又取朝元,可说是盛极一时了。现在同乡人中,讲求辞章学问的人固然多,讲求性理学问的只怕也不少,将来湖南省的时运一定大盛。
我身体平安,只是应酬太多,目不暇接,自从三月进考场以来,到现在已经两个月了,没有看书的时间。
去年寄到家里的银两,几次写信,请求把分给族人的数目,详细告诉我,而到今天没有一个字写来,真是不理解。以后务求四弟将账目寄来京城,以解除我的疑虑。我想问家乡的事很多,现另开一个单子,麻烦弟弟逐条回答,拜托了。
兄国藩草。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
为政篇 禀父母•万望勿入署说公事
【原文】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膝下:
十七日接到诸弟四月廿二日在县所发信。欣悉九弟得取前列第三,余三弟皆取前二十名,欢欣之至。诸弟前所付诗文到京,兹特请杨春皆改正付回,今年长进甚远,良可欣慰。向来六弟文笔最矫健,四弟笔颇笨滞,观“其为仁矣”一篇,则文笔大变,与六弟并称健者。九弟文笔清贵,近来更圆转如意,季弟笔亦秀雅,男再三审览,实堪怡悦。
男在京平安。男妇服补剂已二十余帖,大有效验。医人云:虚弱之症,能受补则易好。孙男女及合室下人皆清吉。长沙馆于五月十二日演戏,题名状元、南元、朝元三匾,同日张挂,极为热闹,皆男总办,而人人乐从。头门对联云:“同科十进士,庆榜三名元”,可谓盛矣。
同县邓铁松在京患吐血病,甚为危症,大约不可挽回。同乡有危急事,多有就男商量者,男效祖父大人之法,银钱则量加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严丽生取九弟置前列,男理应写信谢他,因其平日官声不甚好,故不愿谢,不审大人意见何如?我家既为乡绅,万不可人署说公事,致为官长所鄙薄。即本家有事,情愿吃亏,万不可与人搆讼①,令官长疑为倚势凌人,伏乞兹鉴。
男谨禀。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廿九日
【注释】
①搆(òu)讼:诉讼。
【译文】
儿子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膝下:
十七日接到弟弟们四月二十二日在县城所发的信。高兴地得知九弟考中前列第三名,其余三个弟弟都考取前二十名,非常高兴。弟弟们前不久寄诗文到京城,我特别请杨春改正后寄回。今年进步很快,真感到欣慰。六弟文笔向来最矫健,四弟文笔颇为笨滞,看他的“其为仁矣”一篇,文笔大变,与六弟不相上下。九弟文笔清贵,近来更加圆转如意。季弟文笔也秀雅,儿子再三审阅,实在值得高兴。
儿子在京平安,儿媳妇已吃了补剂二十多帖,大有效验。医生说:虚弱的病,能够受得起补的容易好。孙儿孙女及全家、下人都清吉。长沙馆在五月十二日演戏,题名状元、南元、朝元三匾,同一天张挂,很是热闹,都是儿子操办,大家都乐于跟从。头门的对联是:“同科十进士,庆榜三名元”,真可说是兴盛啊!
同县邓铁松在京城得了吐血病,很是危急,大约难以挽回。同乡有危急事,常与儿子商量,儿子效法祖父大人的办法,银钱方面量力而为,办事方面竭力经营。
严丽生取九弟置于前列,照理应该写信谢他,但因他平日官声不太好,所以不愿谢,不知大人意见如何?我家既然是乡里绅士,万万不可以去衙署说公事,以致被官长所鄙视。就算本家有事,情愿吃亏,万不可与人诉讼,叫人误认为是仗势欺人,伏乞父母亲大人明鉴。
儿子谨禀。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
为政篇 禀父母•敬请祖父换蓝顶
【原文】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廿八日接到手谕,系九月底在县城所发者。男等在京平安。男身上疮毒至今未得全好,中间自九月中旬数日,即将面上痊愈,毫无疤痕,系陈医之力,故升官时召见,无陨越虞。十月下半月,又觉微有痕迹,头上仍有白皮,身上尚如九月之常,照前七八月,则已去大半矣。一切饮食起居,毫无患苦。
四弟、六弟,用功皆有定课,昨廿八始开课作文。孙男纪泽《郑风》已读毕,《古诗十九首》亦已读毕。男妇及三孙女皆平顺。
前信言欠宗毅然家银三十两,可将谢山益家一项去还。顷接山益信云,渠去江西时,嘱其子办苏布平元丝银四十两还我家,想送到矣。如已到,即望大人将银并男前信送毅然家。渠是纹银,我还元丝,必须加水,还他三十二两可也。肖辛五处鹿胶,准在今冬寄到。
初十皇太后七旬万寿,皇上率千官行礼,四阿哥皆骑马而来。七阿哥仅八岁,亦骑马,雍容,真龙种气象。十五日皇上颁恩诏于太和殿,十六日又生一阿哥。皇上于辛丑年六秩,壬寅年生八阿哥,乙巳又生九阿哥,圣躬老而弥康如此。
男得请封章,如今年可用玺,则明春可寄回;如明夏用玺,则秋间寄回。然既得诏旨,则虽诰轴未归,而恩已至矣,望祖父先换蓝顶,其四品补服,候男在京补回,可与诰轴并付。湖南各家俱平安,余俟续具。
男谨禀。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廿九日
【译文】
儿子国藩跪禀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二十八日接到手谕,是九月底在县城所发。儿子等在京城平安。身上疮毒,至今没有全好,中间九月中旬的几天,脸上的全部好了,毫无疤痕,是陈医生的功劳,所以我这次蒙皇上召见时,没有失落的顾虑。十月下半月,又觉得稍微有点痕迹,头上仍然有白皮,身上还和九月一样,和前两个月情形比,那就好了一大半。饮食起居,没有不便。
四弟、六弟用功都有一定的课业,昨二十八日开始上课作文。孙儿纪泽,《郑风》已读完,《古诗十九首》也读完。媳妇和三个孙女都平安。
前次信中说欠宗毅然家银子三十两,可用谢山益家那笔钱去还。刚接山益的信说:他去江西时,嘱咐他儿子办苏布平元丝银四十两还我家,想必到了。如果已到,希望大人将银子和儿子前次的信送到毅然家,他是纹银,我们还元丝,必须加钱,还他三十二两吧。肖辛五处的鹿胶,定于今年冬天寄到。
初十日皇太后七十岁寿辰,皇上率领百官行礼,四位阿哥都骑马来。七阿哥只有八岁,也骑马,雍容焕发,真是龙种的气象。十五日,皇上颁发恩诏于太和殿。十六日,又生一阿哥,皇上在辛丑年六十岁,壬寅年生八阿哥,乙巳年又生九阿哥,皇上年老但身体还是那样的健康。
儿子得请求封章,如果今年可用玉玺,则明年春天寄回;如明年夏天用玺,则明年秋天寄回。既然已得到诏旨,那虽说诰轴没有回,但恩典已经到手了。希望祖父先换蓝顶,其四品补服,等儿子到京城可和诰轴一起寄回。湖南各家都平安。其余等下次继续禀告。
儿子谨禀。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
为政篇 禀父母•拟为六弟纳监
【原文】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男头上疮癣至今款愈,近日每天洗两次,夜洗药水,早洗开水,本无大毒,或可因勤洗而好。闻四弟言,家中连年生热毒者八人,并男共九人,恐祖坟有不洁净处,望时时打扫,但不可妄为动土,致惊幽灵。
四弟、六弟及儿妇孙男女等皆平安。男近与同年会课作赋,每日看书如常,饮食起居如故。四弟课纪泽读,师徒皆有课程。六弟文章极好,拟明年纳监下场,但现无银,不知张罗得就否?
同乡唐镜海先生已告病,明春即将回南。所著《国朝学案》一书,系男约同人代为发刻,其刻价则系耦庚先生所出。前门内有义塾,每年延师八人,教贫户子弟三百余人。昨首事杜姓已死,男约同人接管其事,亦系集腋成裘①,男花费亦无几。
纪泽虽从四弟读书,而李竹屋先生尚在男宅住,渠颇思南归,但未定计耳。诰封二轴,今年不能用玺,明年及可寄回。肖辛五处,已寄鹿胶一斤,阿胶半斤与他。家中若需阿胶、鹿胶,望付信来京,从便觅寄。
男谨禀。
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廿日
【注释】
①集腋成裘:比喻积少而成多,合众力以成一本。
【译文】
儿子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儿子头上疮癣,至今没好,近日每天洗两次头,晚上用药水洗,早上用开水洗,本来没有大毒,也许勤洗就能治好。听四弟说,家里连年生热毒的有八个,加上儿子共九个,恐怕祖坟有不洁净的地方,希望时时打扫,但不可妄动坟土,以免惊吓了幽灵。
四弟、六弟及儿媳妇、孙男女等都平安。儿子近来与同年会课作赋,每天坚持看书,饮食起居也正常。四弟教纪泽读书,师生都有规定的课程。六弟文章极好,准备明年纳监下场,但现在还没有纳监的钱,不知张罗好了没有?
同乡唐镜海先生已告了病假,明年春天回湖南。他所著《国朝学案》一书,是儿子约了些同人代为发刻的,刻版的钱是耦庚先生出的。前门里有义塾,每年请老师八个,教贫困户子弟三百多人。昨天义塾的管事杜某死了,儿子约了些同人接管他的事,也是集腋成裘,儿子花费没有多少。
纪泽虽从四弟读书,而李竹屋先生还住在儿子家里,他很想回湖南,但还没有最后决定。皇上的诰封两轴,今年不能用玺,明年才可寄回。肖辛五那里已寄鹿胶一斤,阿胶半斤与他。家中如需阿胶、鹿胶,请写信来,以便找方便人带寄。
儿子谨禀。
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为政篇 禀父母•报告两次兼职
【原文】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乙巳十一月廿二日发家信十七号。是日同乡彭棣楼放广西思恩府知府,廿四日陈岱云放江西吉安府知府。岱云年仅三十二岁,而以翰林出为太守,亦近来所仅见者,人皆代渠庆幸,而渠深以未得主考学政为恨。且近日外官情形动多掣肘①,不如京官清贵安稳,能得外差,固为幸事,即不得差,亦可读书养望,不染尘埃。岱云虽以得郡为荣,仍以失去玉堂为悔,自放官后,摒挡②月余,已于十二月廿八日出京。是夕,渠有家书到京,男拆开,接大人十一月廿四所示手谕,内叔父及九弟季弟各一信,彭茆庵表叔一信,俱悉家中一切事。
前信言莫管闲事,非恐大人出入衙门,盖以我邑书吏,欺人肥己,党邪嫉正,设有公正之乡绅,取彼所鱼肉之善良而扶植之,取彼所朋比之狐鼠而锄抑之,则于彼大有不便,必且造作谣言,加我以不美之名,进谗于官,代我搆不解之怨。而官亦荫庇彼辈,外虽以好言待我,实则暗笑之而深斥之,甚且当面嘲讽。且此门一开,则求者踵至③,必将日不暇给,不如一切谢绝。今大人手示,亦云杜门谢客,此男所深为庆幸者也。
男身体平安,热毒至今未好,涂药则稍愈,总不能断根。十二月十二蒙恩充补日讲起注官,廿二日又得充文渊阁直阁事,两次恭谢天恩,兹并将原折付回。讲官共十八人,满八缺,汉十缺,其职司则皇上所到之处,须轮四人侍立。直阁事四缺,不分满汉,其职司皇上临御经筵之日,四人皆侍立而已。
四弟、六弟皆有进境,孙男读书已至《陈风》,男妇及孙女等皆好。欧阳牧云有信来京,男与商请封及荐馆事,二事男俱不能应允,故作书宛转告之。外办江绸套料一件,高丽参二两,鹿胶一斤,对联一副,为岳父庆祝之仪,恐省城寄家无便,故托彭棣楼带至衡阳学署。
朱尧阶每年赠谷四十石,受惠太多,恐难为报,今年必当辞却。小米四十石,不过值钱四十千,男每年可付此数到家,不可再受他谷,望家中力辞之。毅然家之银想已送矣,若未送,须秤元丝银三十二两,以渠来系纹银也。男有挽联,托岱云交肖辛五转寄毅然家,想可无误。
岱云归,男寄有冬菜十斤,阿胶二斤,笔四支,墨四条,同门录十本。彭棣楼归,男寄有蓝顶两个,四品补服四付,俱交肖辛五家转寄,伏乞查收。
男谨禀。
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
【注释】
①动多掣肘:形容做事情易受限制约束。
②摒挡:收拾料理;筹措。
③踵至:陆续到来。
【译文】
儿子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乙巳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发第十七封家信。当日同乡彭棣楼放任广西思恩府知府。二十四日,陈岱云放任江西吉安府知府。岱云年仅三十二年,而以翰林出任为太守,也是近来少见的。别人都为他庆幸,而他还在为没有放任主考学政而深深遗憾。并且近日外省官,做什么事情往往掣肘难行,不如京官清贵安稳,能够得到外差,固然是好事,就是不得差,也可以读书提高声望,不沾染尘埃。岱云虽然以得任郡守为荣耀,仍在为离开翰林院而后悔,自放官以后,收拾了一个多月,已在十二月二十八日离开京城。这天晚上,他有家信到京城,儿子拆开,接大人十一月二十四日手谕,其中有叔父、九弟、季弟信各一封,彭茆庵表叔信一封,知道家中一切。
前次的信里说莫管闲事,不是怕大人出入衙门,而是因为家乡的书吏,欺侮别人,养肥自己,与邪恶势力结党,嫉妒打击正人君子。假设有公正的乡绅,专门选择书吏们鱼肉的人加以扶植,对与他们朋比为奸的狐群鼠辈加以打击,那对他们是大大不利的。他们一定会造谣生事,把一些不好的名声加于我们头上,在地方官面前进谗言,这样便给我们结下一些不解的怨恨。而地方官也暗中庇护他们,表面上以好言待我们,实际上在暗笑或斥责我们,甚至当面冷嘲热讽。况且这个门一开,求你的人接踵而来,必然日不暇给,不如一切谢绝。现接大人手谕,也说要闭门谢客,这是儿子深为庆幸的。
儿子身体平安,热毒至今未好,涂药就稍微好点,总不能断根。十二月十二日,蒙皇上恩典充任补日讲起居注官。二十二日,又得充任文渊阁直阁事,两次恭敬的叩谢天恩。现将原折付回。讲官共十八人,满人八个,汉人十个,他们的职责是皇上所到的地方,要四个轮流侍立。直阁事四人,不分满汉,他们的职责是皇上驾临御经筵的时候,四个人都侍立罢了。
四弟、六弟都有进步。孙儿读书已读到《陈风》。儿媳妇和孙女等都好。欧阳牧云来信与儿子商量请封和荐馆的事,这两件事儿子都不能答应,所以写信委婉告诉他了。另外办了江绸套料一件,高丽参二两,鹿胶一斤,对联一副,作为岳父庆祝的仪礼,担心省城没有便人,所以托彭棣楼带到衡阳学署。
朱尧阶每年赠谷四十石,受惠太多,恐怕难以报偿,今年一定要推辞。小米四十石,不过值钱四十千,儿子每年可以付这笔钱到家里,不能再接受他的谷子,希望家中坚决推辞。毅然家的银子,想已送到。如没送,要秤元丝银三十二两,因他原来是纹银。儿子有挽联、托岱云交肖辛五转寄毅然家,想必不会有误。
岱云回乡,儿子寄有冬菜十斤,阿胶二斤,笔四支,墨四条,同门录十本。彭棣楼回乡,儿子寄有蓝顶两个,四品补服四付,都交肖辛五家转寄,伏乞查收。
儿子谨禀。
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
为政篇 禀父母•请勿悬望得差
【原文】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上次男写信略述癣病情形,有不去考差之意。近有一张姓医,包一个月治好,偶试一处①,居然有验。现在赶紧医治,如果得好,男仍定去考差,若不愈则不去考差。
总之,考与不考,皆无关紧要。考而得之,不过多得钱耳,考而不得与不考同,亦未必不可支持度日。每年考差三百余人,而得差者通共不过七十余人。故终身翰林屡次考差而不得者,亦常有也,如我邑邓笔山、罗九峰是已。男只求平安,伏望堂上大人勿以得差为望。四弟已写信言男病,男恐大人不放心,故特书此纸。
男谨禀。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廿五日
【注释】
①一处:即一剂。
【译文】
儿子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上次儿子写信略述癣病情形,有不去考差的意思。近有一个姓张的医生,包一个月治好,偶尔试一剂,居然有效。现在赶紧医治,如果能好,儿子仍去考差,如果治不好就不去考差了。
总之,考与不考,都无关紧要。考差录取了,不过多得钱。考不取,与不考是一样,也不一定不可以支持过日子。每年考差三百多人,得差的总共不过七十多人。所以终身翰林,屡考屡不得差的也常常有,比如我们家乡的邓笔山、罗九峰便是。儿子只求平安,希望大人不要盼望儿子得差。四弟已写信说儿子的病了,儿子担心大人不放心,特地写了这封信。
儿子谨禀。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为政篇 禀父母•附呈考差诗义
【原文】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五月初二日赴圆明园,初六日在正大光明殿考试,共二百七十人入场,湖南凡十二人。首题“无为小人儒”,次题“任官惟贤才”一节,诗题“灵雨即零,得霑字”。男两文各六百字,全卷未错落一字,惟久病之后,两眼矇眬,场中写前二开不甚得意,后五开略好。今年考差好手甚多,男卷难于出色,兹命四弟誊头篇与诗一道寄回,伏乞大人赐观。知男在场中不敢潦草,则知男病后精神毫无伤损,可以放心;知男写卷不得意,则求大人不必悬望得差。堂上大人不以男病为忧,不以得差为望,则男心安恬矣。
男身上癣疾,经张医调治,已愈十之七矣。若从此渐渐好去,不过闰月,可奏全效。寓中大小平安,男妇有梦熊之喜,大约八九月当生。四弟书法日日长进,冯树堂于五月十七到京,以后纪泽仍请树堂教,四弟可专心读书。六弟捐监拟于本月内上兑,填写三代履历、里邻户长,一切男自斟酌,大人尽可放心。
纪泽生书已读至“浩浩昊天”,古诗已读半本,书皆熟。三孙女皆平安。同乡各家皆如常。京师今年久旱,屡次求雨,尚未优渥①,皇上焦思,未知南省年岁何如也?
男谨禀。
道光二十六年五月十七日
【注释】
①优渥:优待,优厚。此处指苍天仍未给予优厚的回报。
【译文】
儿子国落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会安:
五月初二日去圆明园,初六日在正大光明殿考试,共计二百七十人入场,湖南有十二人。第一道题是“无为小人儒”,其次是“任官惟贤才”一题,诗题是“灵雨即零,得霑字。”儿子两篇文章各六百字,全卷没有错一个字掉一个字,只是久病以后,两眼蒙眬,在场中写前二开不很如意,以后五开略好些。今年考差,好手很多,儿子的卷子很难出色,这就让四弟誊头篇文章和诗一首寄回,伏乞大人审读。知道儿子在考场之中不敢潦草,就知道儿子病后的精神已没有一点损伤,可以放心。知道儿子的考卷不很如意,那就求大人不必挂念儿子能得到差事。堂上大人不因儿子的病为忧虑,不以得差为希望,那儿子就心安理得了。
儿子身上癣疾,经张医生调治,已好了十分之七。如从此渐渐好下去,不到闰月,就可以完全好。家中大小都平安,儿媳妇有怀男孩的喜兆,大约八、九月生。四弟的书法一天天长进。冯树堂于五月十七日到京城,以后纪泽仍旧请树堂教,四弟可以专心读书。六弟捐监生,准备在本月上兑,填写三代履历、里邻户长,这些事儿子自己斟酌办理,大人尽可放心。
纪泽书已读到“浩浩昊天”,古诗已读半本,书都读得熟。三个孙女都平安。同乡各家都如常。京城今年久旱,多次求雨,还没有应验,皇上甚为焦虑。不知湖南年成如何?
儿子谨禀。
道光二十六年五月十七日
为政篇 禀父母•贺六弟成就功名
【原文】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五月十八日发第九号家信,内有考差诗文。男自考差后,癣疾日愈,现在头面已不甚显①矣,身上自腰以上,亦十去七八,自腹以下尚未治,万一放差,尽可面圣谢恩。但如此顽病而得渐好,已为非常之喜,不敢复设妄想②矣。
六弟捐监,于五月廿八日具呈,闰月初兑银,廿一日可领照,六月初一日可至国子监考到,十五日即可录科。仰承祖父、叔父之余荫,六弟幸得成就功名,敬贺敬贺!
男身体平安,现服补气汤药,内有高丽参、焦术。男妇及孙男女四人并如常。四弟自树堂教书之后,功课益勤。六弟近日文章虽无大进,亦未荒怠。余俟续呈。
男谨禀。
道光二十六年闰五月十五日
【注释】
①显:明显。
②复设妄想:再有其他妄想。
【译文】
儿子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五月十八日寄第九封家信,其中有考差的诗文。儿子自从考差以后,癣疾一天天见好,现在头上脸上的已经不明显了,身上自腰以上,也好了十之七八,腹以下还没有治愈。万一放差,尽可以面见皇上谢恩了。但这么厉害的顽症,能够好转,已经是意外之喜,不敢再有其他妄想了。
六弟捐监生,于五月二十八日呈报上去,闰月初交银子,二十一日可以领到执照,六月初一日可到国子监考试报到,十五日就可录科。仰仗祖父、叔父的余荫,六弟有幸成就了功名,敬贺敬贺!
儿子身体平安,现在吃补气的汤药,其中有高丽参、焦术。儿媳妇及孙女四人都好。四弟自从树堂教书以后,功课越来越勤奋。六弟近日文章,虽没有大的进步,也没有荒疏怠慢。其余容以后再行禀告。
儿子谨禀。
道光二十六年闰五月十五日
为政篇 禀父母•请敬接诰封轴
【原文】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六弟六月初一日,在国子监考到,题“视其所以”,经题“同善以相告也”二句,六弟取列一百三名。廿五目录科,题“齐之以礼”,诗题“荷珠,得珠字”,六弟亦取列百余名,两次皆二百余人入场。
男等身体皆平安,男妇及孙男女皆安泰。今年诰封轴数甚多,闻须八月始能办完发下,男于八月领到,即恳湖南新学院带到长沙,男另办祖父母寿屏一架,华山石刻陈抟所书寿字一个,新刻诰①封卷一百本,共四件,皆交新学院带回,转交陈岱云家。求父亲大人于九月廿六七赴省。邹云陔由广西归,过长沙不过十月初旬,渠有还男银八十两,面订交陈季牧手。父亲或面会云陔,或不去会他,即在陈宅接银亦可。十月下旬新学院即可到省。渠有关防,父亲万不可去拜他,但在陈家接诰轴可也。
若新学院与男素不相识,则男另觅便寄回,亦在十月底可到省,最迟亦不过十一月初旬。父亲接到,带归县城,寄放相好人家或店内,至廿六日令九弟下县去接。廿八日夜,九弟宿贺家拗等处。廿九日,祖母大人八十大寿,用吹手执事接诰封,数里接至家,于门外向北置一香案,案上竖圣旨牌位,将诰轴置案上,祖父母率父母望北行三跪九叩首礼。寿屏请萧史楼写。史楼现未得差,若八月不放学政,则渠必告假回籍,诰轴托渠带归亦可也,一切男自知裁酌。兹寄回黄芽白菜子一包查收。余俟续呈。
男谨禀。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初三日
【注释】
①诰:同“告”。都是告诉的意思,但用法不同。下告上为“告”,上告下为“诰”或“诏”。秦以后“诏”只限于皇帝下命令用。宋以后“诰”只限于皇帝任命高级官吏或封爵时用。
【译文】
儿子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六弟六月初一日在国子监考核报到,题目是“视其所以”,经题是“闻善以相告也”二句,六弟列取第一百零三名,二十五日录科,题目是“齐之以礼”,诗题是“荷珠,得珠字”。六弟也取录在一百多名。这两次考试都有两百多人入场。
儿子等身体平安,儿媳妇及孙儿孙女都好。今年诰封轴子数目很多,听说八月才能办理完毕发下来。儿子在八月领到后,马上恳请湖南新学院带到长沙,儿子另外办了祖父母寿屏一架,华山石刻陈抟写的寿字一个,新刻诰封卷一百本,一共四件,都交新学院带回,转交陈岱云家。求父亲大人于九月二十六七日去省城。邹云陔由广西路过长沙最迟不过十月初旬,他还儿子的银子八十两,我与他当面约定交陈季牧的手里。父亲或者面会云陔,或者不去会他,就在陈家收银子也可以。十月下旬新学院就可到省城,他有印信,父亲千万不可以去拜访他,只在陈家接诰轴就可以了。
如果新学院与儿子素不相识,儿子便另外找人寄回,也在十月底可以到省城,最迟也不超过十一月初旬。父亲接到带回县城,寄放在要好的人家或店里。到二十六日叫九弟到县里去接。二十八日晚,九弟住贺家拗等处。二十九日,祖母大人八十大寿,用吹鼓手、执事接诰封几里路,接到家里,在门外向北面置一香案,案上竖圣旨牌位,将轴放在案上,祖父母率父母望北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寿屏请萧史楼写。史楼现在没有得差事,如果八月不放学政,那他一定告假回乡,诰轴托他带回也可以。一切儿子自己斟酌处理。现寄回黄芽白菜子一包,请查收。其余容儿子以后再行呈禀。
儿子谨禀。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初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