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隐藏很深的细节

2017-12-05
目录:>

璇玑公主复仇记

其实在琅琊榜这部剧里,除了写了梅长苏的复仇故事之外,在这个故事之前,有另外一段更凶险但是成功的复仇故事。

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琅琊榜正剧故事的起因——赤焰军被屠杀。

剧中其实并没有太多地方描绘赤焰军当年辉煌时的风貌,但我们在后面金殿对峙时梅长苏对梁帝的质问中可以知道林燮是梁帝从儿时最好的朋友,也是多次力挽狂澜救梁帝于危难之中的人。

而且这一段揭露了一段特别重要的信息:林燮直接参与了梁帝夺权的事件

按照梅长苏的说法,林燮当时是巡防营的一个都统,在五王之乱的时候带领麾下官兵冲入禁军力保陛下登基。

但是,等等,为什么冲进禁军营就能保梁帝登基呢?禁军营里有什么人呢?

两种猜测,一种是先帝就在禁军营中,第二种猜测是当时禁军在包围的是当时的太子。

好了,由于信息太少,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但是我们能推测的就是林燮冲进去杀了一个很重要的人,宣告了梁帝造反夺权的成功。

在46集里,梅长苏就说梁帝的皇位是通过发起叛乱而夺取的。

写到这里,又有问题了,只有三百骑兵就能夺权?怎么可能?那么当时当权者的大军呢?

答案其实在这里:

在这段誉王和梁帝的对话中,编剧还原了当时的真相:玲珑公主带领大军在牵制当权者的主力,而林燮的巡防营在京城突然谋反,杀入防备松懈的禁军营(你要知道禁军和巡防营一般都是不会离开京城的,尤其是巡防营,这就像北京市公安怎么能出城呢?)

也就是说,在琅琊榜故事的几十年前,有这么一个利益团体:

梁帝(主公),林燮(战友+军方势力),玲珑公主(女友+外国军方势力),夏江(KGB势力),言阙(世家子弟,官N代)

这五个人牢牢的绑定在一起,共同谋划了一场叛乱,夺取了皇位。

这段也可以在梅长苏与言候的对白中得知。

但是,夺取政权之后呢?这五个人有什么样的下场呢?

随着一个新政权的上台,很快,最高当权者对有功之臣的屠杀就开始了。

第一个死的是玲珑公主。 被梁帝派军队剿灭了,被谁剿灭的呢?

来看看:

这段是42集里,誉王的生母——玲珑公主写给誉王景桓的遗书。

在梁帝登基之后,就对玲珑公主这支外族军队势力十分忌惮。只要知道叛乱真相的玲珑公主还活着,梁帝就时时刻刻背负着可能被世人知道他勾结境外反革命武装势力实施造反夺权的行为,这是能动摇他执政合法性根基的污点。

所以他不能让玲珑公主活在这个世界上。于是他找到了另一个最信任的军队势力——林燮的赤焰军。

我们能猜测到赤焰军这个名字一定是梁帝登基之后命名的,所以作为他打小的玩伴,林燮现在成了他最信任的一把刀。而这把刀就要拿去剿灭玲珑了。

可以想象一下林燮此时心理的感受。当年两方同时发兵力保梁帝登基,结果现在就要立刻消灭一方。林燮心里对梁帝的忌惮就这么埋下了。

——————————

最终,一番血战之后,玲珑公主死了。她的小妹妹,璇玑公主却活了下来,被掳入掖幽庭,而其他滑族女子关在一起。

我看其他答案里有人问“为什么滑族只有女人?”,我想,这可能揭示了更残忍的一个真相——当年赤焰军剿灭滑族的时候,应该是杀掉了滑族全部男人。

灭族,就要灭得彻底。

好了,梁帝的最大的心头大患没了。但是事情就这么容易完了吗? 没有。

接下来要上演的就是上一代梅长苏——璇玑公主的复仇大业了。

——————————

璇玑公主 出现在《琅琊榜》电视剧第25集 13分钟左右

璇玑公主复仇记

整部《琅琊榜》里人物众多,但是有一个人物从未露面,却处处都在,那就是这位璇玑公主。

如果有人写一部琅琊榜前传的话,估计璇玑公主这个角色在赤焰军剿灭滑族的时候不会超过15岁。

当时滑族未成年的女子都被掳入掖幽庭成为罪奴,而罪奴在成年后通常就会被分配到各个官家府邸去做奴才。而梁国掖幽庭的这个机制却后来被璇姬公主充分利用了。

璇玑在进入掖幽庭之后不断在滑族女子中培植自己的亲信,渐渐身边集结了一批像秦般若这样的美貌与心机双全的心腹。作为掖幽庭的女子,成年后璇玑就肯定也要被分配到某个官宦的府邸去。

那么她被分配到哪里了呢?

对,你应该猜到了,就是那个导致赤焰军案的关键人物,整个故事中最聪明也是最糊涂的人,位同一品军侯,深得梁帝信任的悬镜司首尊——夏江!

璇玑公主通过亲近夏江来取得第一个撬动梁国朝局的杠杆,这点和梅长苏首先选择了重点人物的二代萧景睿与言豫津交往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即便是在当今社会,想进入统治阶级的顶层圈子也需要合适的强有力的引路人。

根据后来正剧里秦般若的描述,璇姬公主有着如铁心智,美色与智谋双全绝流。而咱们的夏首尊很快就落入了情网陷阱。这也导致了他的原配夫人寒夫人携子出走。

寒夫人应该是梁帝老集团中的熟人,和林燮梁帝言候都很熟,所以当后来寒夫人再次出现在京城的时候,直接就去了言候府上。

所以寒夫人是最熟悉璇玑的人,为言候递上一份璇玑公主留下的暗桩的名单,梅长苏-靖王集团根据这个名单一一抓人,彻底粉碎了这股反革命暴力集团。

你要知道璇玑公主的暗桩安插的有多么准,多么恐怖:

梁帝为靖王挑选的太子妃是中书令柳大人的孙女,而这个女孩的奶娘就是夏江-璇玑的人,黑名单出来之后才暴露,细思恐极。

 

而夏江最忌惮的靖王那边,就安排得更恐怖了。

你还记得静妃身边的宫女吗? 对,之前有个叫小新的,被识破是滑族的人。但是实际上璇玑-夏江在静妃身边留的人,太多了:

黑名单出来之后,静妃一口气把身边的8个宫女同时驱逐:

可怕吧。你媳妇身边有我的人,你妈妈身边有我的人,要不然为什么夏江能跟秦般若说要斗个鱼死网破玉石俱焚,他,或者说夏江-璇玑集团的确有这个实力。

————————————————

璇玑如何除掉赤焰军?

滑国灭国是赤焰军干的,但归根到底是梁帝干的。于是璇玑公主为了报仇,这两个人都要打击。

采用的方式是,一个杀人,一个诛心。

杀人,就是要杀掉林燮和赤焰军;而诛心,就是要诛梁帝的心,让他亲自挥刀杀掉自己最信赖的人,以及自己的儿子祁王。

凡事需要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就是祁王与梁帝的不合,以及夏江对祁王的不满。

祁王想撤销悬镜司,但是这种KGB FBI级别的机构是说撤销就能撤销的嘛,毕竟还是too young。于是就被梁帝训斥了一番。

但是夏江毕竟是一个执法机关,却不能无端就起案子,打压祁王,一定要从祁王的集团打击。

祁王的集团有谁呢? 最大的实力来自军方,也就是他的舅舅,手握7万梁国精锐部队的赤焰军主帅林燮。不除林燮,就不可能除掉祁王,因为那时候的祁王集团的势力已经强大到“随时可以造反”的程度了。梁帝忌惮祁王-赤焰集团的实力,所以无从下手。

所以夏江,或者说夏江-璇玑集团需要军方的力量。这时候他找到了一个人,一个同样带着自己自私目的的人——谢玉。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赤焰军在梅岭被剿灭,林燮战死,祁王被赐死,大梁精锐部队损失。璇玑公主的复仇大业算是基本完成了。

可惜,过慧易夭,璇玑公主在取得大梁国同室操戈,赤焰军被灭的成果之后,也英年早逝了,留下一个烂摊子给徒弟秦般若。

——————————

在50几集的时候,蔺晨和梅长苏有一段对话,大意是说:对于梁国来说,剿灭滑国是正义;但是对于滑族人来说,他们复仇复国难道就不是他们的正义了么?

在这个故事里,没有完全的正义一方,梁帝+林燮灭滑国在先,林燮被灭在后,最终林殊化身梅长苏再度荡平滑族“余孽”,冤冤相报何时了,唉。

——————————

剧中最不择手段的人——皇帝

以皇帝的权谋,不会没有怀疑过林家是被陷害的,种种细节显示了他的愧疚,只不过他不肯面对。

我们清楚的看到了,即便真相摆在他面前,他都不肯承认。

林燮和赤焰军是否真的谋反,真相如何,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林家和祁王有谋反的资本。狡兔死,走狗烹。

即便林家和祁王没有被陷害,皇帝迟早要置他们于死地。夏江敢伪造书信,是揣摩了谁的意思?当然是皇帝的。

他意识到了功高震主的林家和祁王渐渐成为皇帝的心腹大患,借了这个东风,他才敢去陷害。如果皇帝完全相信着林家,撂他又十个胆也不敢去动。

想想在电视剧的大结局,苏兄当着皇上的面,历数父亲当年曾多次以身犯险舍命去救皇帝,不得不心寒。林燮把皇帝当朋友,在皇帝眼中,他只是对自己有用的人而已。剧中曾几次提到,誉王是最像皇帝年轻时候的。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都清楚誉王的礼贤下士,能力出众的背后,是一副什么面孔。

光从私炮坊一案来说,他为了扳倒太子,赔上了多少人命。

所以皇帝年轻时候是什么货色,一目了然。可怜了林燮,多年前识人不明,忠心错付。

后来,他有了儿子,两个最宠爱的儿子相互争斗,又赔上了多少无辜的人命,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为了平衡双方的势力。

在他眼中,自己的儿子就是儿子,无辜百姓家的性命就是草芥吧。

毕竟权力斗争不可避免,出了事有个人担责任就好了。

对犯罪行为的纵容,实际上就是帮凶无疑,更是助长了朝野不良的风气。在他眼里,只有权力最重要。

宁可两方势力这争斗伤及无辜,也不要一家独大威胁到自己。天道好轮回。誉王后来谋反,事实上重蹈了一次他父亲的历史。

皇帝的如今就是当年谋反上位成功的结果,而誉王的结局就是谋反失败的下场。那皇帝和誉王像不像,像,当然像。

但皇帝为什么谋反成功,誉王为什么谋反失败了,是他不够狠,不够凉薄。皇帝上位时,连身边的老婆都能利用,用完就杀;以誉王的性格,他可以无视与他无关的人命,但对最亲的身边人下手,他是无论如何都干不出来的,从他得知皇帝搞死玲珑公主时候的崩溃就能看出来,他是接受不了的。

而他老爹,上能造反老皇帝,完事后能搞死老婆,下能搞死亲儿子,连出生入死的哥们都能搞死,七万赤焰军一同陪葬。

其实皇帝是可以选择不走这条路线的,但他放弃了。因为明显这条路线对他而言更好走。

拿我们的生活经验举例,好人活着明显更难,在守住原则底线的同时,既需要能力,又需要比坏人更高明的手段才能突出重围。

而坏人不管什么办法,只要达成目的就好了。后来,他在结局中与苏兄的谈话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林燮想要的太平盛世,朕给不了他。

实际皇帝的所有疑心,都源自于一是意识到了自己能力的不足,因此他恐惧那些比他有能力的人;二是他谋反上位,所以更害怕那些可能与他怀有同样想法的人。

能力不足,就得手段够狠。这样才能保全位置。

年轻时迷失于权力斗争的他,年老后纵容权力斗争。

他的成长的环境,使他把权力斗争当成理所当然,其实不是这样的。

下位者不正,更多的为上位者的问题。京城若有恶,那皇城中必有大恶,皇帝就是作恶之首。

其实,他本可以做个不差的明君的,可是他败给了自己。丝毫不觉得他可怜,他要是可怜,那冤死的忠魂算什么。

他哭着对林殊说,曾带林殊放过风筝。

或许是他最后的真心吧。

可他杀了林家满门。

作者:Sirius李念稚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