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①
苏轼
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
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②愿闻吴越报丰登。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③。
[注]①辛未年苏轼从杭州升调京城,张弼(字乘道)送他到润州。②庚桑楚向弟子南荣说明不赞成百姓为自己建生祠的理由。③西汉贤士王生设法成就廷尉张释之的好名声。此处王生指张弼等人。
阅读题目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词人劝友人归隐,“归去”与陶渊明“归去来兮”中的“归去”意思不同。
B.词人表示无论“江南”还是“塞北”自己都可以去,体现他随遇而安的心境。
C.词人离任杭州后,仍然心系百姓,希望听到吴越一带农作物丰收的消息。
D.下阕因事用典,连用几个相关典故表达了词人为人处世态度,含蓄而贴切。
15.词评家认为苏轼为官“造福百姓”“功成不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题目
14.A
15.杭州百姓感念苏轼,为他建造生祠,苏轼不赞成,认为治绩应归功于乡贤。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意思不同”错,两个“归去”都是归隐之意,意思相同。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题干中“造福百姓”“功成不居”提示我们要找到相关诗句加以理解,其中“功成不居”就是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与之相关的诗句是“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此句运用典故,庚桑:复姓,此处为庚桑楚,老子的弟子。庚桑楚治理地区受人民爱戴,而自认为无功。这里借指苏轼自己,由此说:“真过矣”。南荣:庚桑楚的弟子。此处指杭州百姓。根据注释可知,庚桑楚向弟子南荣说明不赞成百姓为自己建生祠的理由。苏轼治理杭州时治理西湖,为杭州百姓办了实事,受到百姓爱戴,想要为他建造生祠,而苏轼却请张弼转告百姓不要这么做,认为治绩应归功于乡贤。
正体现苏轼为官“造福百姓”“功成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