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辋川庄①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②。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③,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④罢,海鸥⑤何事更相疑。
【注】①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的隐居之地。②落: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③槿:植物名。其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④争席:典出《庄子·杂篇·窝言》: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⑤“海鸥”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里借海鸥喻人事。
阅读题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连雨时节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妇女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提携着送往东面田头。
B.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蔬食,诗人看似享受田园生活,实则隐隐透露出寂寞寡淡的心境。
C.尾联借用《庄子·寓言》和《列子·黄帝》中的两个典故,两相结合,快慰地宣称自己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再也不被人猜忌。
D.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在意象选择上独辟蹊径,如“积雨”“空林”“朝槿”“露葵”等,既是隐居之处的真实写照,又蕴含禅思佛理之趣。
16.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云:“俗说谓‘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乃李嘉祐句,右丞袭用之。不知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阴阴’,去上二字,乃死句也。”请结合此评论赏析本诗颔联。
阅读题目
15.B
16.“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个叠词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加强感情的内涵。“漠漠”有广阔意,“阴阴”有幽深意,写出了水田广漠空蒙,夏木浓荫茂密的特点,“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表现出辋川久雨后空蒙迷茫的幽阔意境,诚为点睛之笔。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隐隐透露出寂寞寡淡的心境”错误。诗人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暮谢;在松下吃着蔬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这两句恰恰体现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深深眷爱。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炼字的能力。
本诗的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是对李嘉祐的诗句“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化用,而且没有改变原句,只是添上“漠漠”“阴阴”四字,但这四个字却为诗句增添了他原来没有的优美情态。
从“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中,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气氛,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同时,“漠漠”与“阴阴”的加入,利用叠音字的叠音效果,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