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林斤澜 阅读答案及解析

2023-09-13
目录:>

林斤澜

妈妈:

我回到了南方祖籍,您的老家。一路上,我都是说回老家、回老家。可是,越走近老家,倒越觉得新鲜。这里,山那么绿,水那么清,连吹来的风,都带有您说的那股清香味儿。我虽是“北方小老杆”,倒觉得我真应该是这儿的人。

妈妈,在您的老家,在您参加革命的老地方,我十倍、百倍地想念您,希望听到您的好讯儿。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呢?我想,只有把我见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原原本本全都告诉给您。

我到了公社。主任问我:回老家来干什么?我说上竹山。不想他“嗤”地一乐,什么也不言语。我脑子里立刻挂上一个问号:这个主任!怎么和老乡们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呢?妈妈,那些老人家倒是都还记得您的模样儿。见了我,抢着拉我到家里做客,竹子②长竹子短地问个没完,真跟一盆火似的。

公社在街上,就是您常说的九节街。有楼的、没楼的木头房子,挤得不漏缝儿了,中间是一条竹竿般细长的街道。不多几步,不是一个石头牌坊,就是一个砖砌的门楼,好像竹竿上的一个个节。站在街上抬头一看:迎面是山,山上是齐簇簇的竹林。九节街呀,一节一节都映着青绿,青的山,绿的竹;一节一节都听见淙淙的流水声。要不是您早告诉过我那声音的来由,我准会当作小溪满街跑了。

青青竹色,淙淙水声,在您的记忆里,九节街是一首诗。在我看来,诗许是诗,不过还要慢慢体会。

溪当然是有的。南方的镇子,我看都是沿溪沿河盖起来的,溪上没桥,有一个个石头墩子。我早知道:这叫“丁步”。哪怕淘气的溪水扑上墩子,翻着跟斗,哪怕挑着两座山似的柴草,人们还是一步步踩着它走过溪去,跟走平地一样。

我又惊又喜上了“丁步”。非常可能:小溪瞧出了“老杆”模样。起先,龇牙咧嘴地逗我,走到中间长劲了,往我脚脖子上缠,还推我的脚丫呢!妈妈,这时,我听见多少年前,你预先存在我耳朵里的话了:“管它做什么?你走你的。”

我走我的。过了小溪,我上了山坡。不知不觉间,身边全是竹子了。忽然,我站在一个山谷中间了。

这山谷,真像一口尖底铁锅:团团转转,锅沿锅底,严严密密长满了绿毛——那是竹子。刹那间,我感到静得出奇。左右一看,一个人也没有,不是还有一个我吗?可这个我,也像成了绿毛毛中间的一个影子。我脚边,有烧焦了的竹枝,还冒着一丝一缕的青烟。青烟做了个表情,表示刚刚还有人在这里待过,热了热吃的喝的。这里并不是人迹不到的地方,我也就坐了下来。

我看着对面的山梁,那里明亮的阳光,照得竹林仿佛刷了层金。那阳光,一动不动站定了,站在那里做起梦来了。

它做梦,我怎么心慌起来?好像忘了一件什么事情,可又想不清楚。

我的眼睛往下出溜,竹林渐渐绿得翠了,绿得深了,绿得郁郁沉沉了。有黑色的,不是烟不是雾,在那里盘旋。

它盘旋,我怎么心疼起来?好像裂了缝。是林子裂了缝,还是我裂了缝?反正裂缝里,盘旋着早已忘记了的生活;是童年?是那“混沌”岁月?是做着妈妈小尾巴的时候?

那山谷的尖底,那最深最远的一小块地方,却是阳光明亮,清澈如水。仿佛往一口深井里探看,井底下清清的水里,出现了自己的影子。好像另一个自己,在另一个世界……

一个思想蒙头盖脸,从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钻了出来。我的心陡地扑腾扑腾:

“这地方我来过。”

可是,另一个思想又紧追着上来。

“不可能,不可能!我是北方长大的。”

“来过来过,很久很久了,给忘了忘了!”

“不能不能,神经病神经病!”

忽然——

叽啾啾,叽啾啾,叽啾叽啾,啾啾啾……

一声比一声紧急,一声比一声欢快。这是一只鸟,从竹林里仰天箭一般射出来,直上天空。到了半天空,摊开翅膀,放开嗓子,又是一声声:“叽——啾啾,叽——啾啾……”

它有使不尽的气力,它有说不尽的欢喜。我知道,这是叫天子。我敢肯定:在北方我没听见过。我也敢明确:在我的记忆里,这叫声是熟悉的。

我闭上眼睛,心想:“如果右边山腰,有一条小路呢?……”

我睁大眼睛投向右边:山腰那里,莽苍苍的竹林那里,果真,有一条腰带般的小路!

我的手脚绵软,大约是扶着竹子站起来的。我走上了那条小路,心想:“如果绕过一个山坳……如果过了潭,有一座茅屋……”

我跑起来了,跑得不稳,可又跑得很快。好像不是我自己在跑,有谁推着推着,推着我呀!

果然,顺着小路,来到了坳口,我眼睁睁看见了一座茅屋,毛蓬蓬地蹲在坳里边。茅屋后身,沿着坡,横着架着劈成两半的竹竿,山泉顺竹竿淙淙地唱着跑着。九节街上,就是这么淙淙的。

竹竿连着竹竿,顺着连接的竹竿,我看见了一个小伙……

妈妈,我喘着气,差点儿瘫在那儿了!

亲爱的妈妈,您说过我,说话爱夸张。也许,像我这样的女孩子,都会有点言过其实的毛病?现在我在写信。您要相信:我已经冷静下来了。我说的不是一个梦,更不是神经出毛病。是从小您给我说的您的故事,您给我说的爸爸的故事,揉在我的心里,渗在我的血液里了。

妈妈,想当年水潭旁边的小伙,您说得多么离奇呀。要有可能,我还想再听一遍。

……

(有删改)

[注]①本文为书信体小说。②竹子:写信人“我”的妈妈的名字,“我”是她的女儿竹花。

阅读题目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回到了南方祖籍——妈妈的老家,这里是当年妈妈参加革命的地方,青山绿竹,风景如诗,乡民热情、好客。

B.竹山、九节街、木头房子、石头牌坊、丁步等意象组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空间环境,旨在突出当地的闭塞、落后。

C.走丁步,过小溪,上山坡,入山谷,到坳口,“我”一路走走停停,见闻感想新鲜奇异,写出“我”孩童的幼稚。

D.“我”写信告诉妈妈“我”上竹山赏景寻旧、遇见小伙的见闻感受,但是“我”自觉未能充分表达出来,因而感到歉疚。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画横线句子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九节街风景,绘色摹声,凸显九节街的盎然诗意,洋溢着欣悦之情。

B.“呲牙咧嘴”“逗”“缠”“推”等字词,把小溪当作淘气的孩子来写,比拟形象生动,突出“我”的惊喜之意。

C.文中描写“我”置身山谷中的所见所感,连续使用多个疑问句,凸显那“早已忘记了的生活”给予“我”的影响。

D.“我”在山谷中感到自己脑里有两个思想在争执,这部分对话描写,突出作为女孩子的“我”好幻想、懵懂无知的特点。

8.有评论指出,林斤澜小说常给读者以“尚奇求异”的审美情趣。试以本文为例,简要分析。(4分)

9.茅盾曾在《读书杂记》中说:“林斤澜有他自己的风格。这风格表现在炼字、造句上,也表现在结构上。”假如要从“炼字、造句”角度,就《竹》的语言风格写一篇文学短评,请列出评论提纲。(6分)

参考答案

6.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环境、人物、情节、结构等相关内容的能力。B项“旨在突出当地的闭塞、落后”这一理解属于过度解读,从上下文语境来看,并无突出当地闭塞、落后之意。C项“写出‘我’孩童的幼稚”这一理解不当,应是表现“我”回到南方老家爬上心心念念的竹山而产生的兴奋、欣悦之情。D项“因而感到歉疚”这一分析,缺乏充分依据,属于过度解读。

7.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景物描写、修辞技巧、人物描写艺术等方面的能力。D项分析鉴赏不正确。不是“对话描写”,而是“我”的心理描写;也不是为了突出作为女孩子的“我”的好幻想、懵懂无知,而是呼应上文,强调“早已忘记了的生活”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记,同时也为下文伏笔,即篇末的“是从小您给我说的您的故事,您给我说的爸爸的故事,揉在我的心里,渗在我的血液里了”。

8.①自然环境描写,营造幽深奇峭的意境。青山绿竹、淙淙流水、阳光明亮,突出竹山清幽深邃;叫天子欢鸣,反衬竹山幽静;“我”在竹山中走仿佛被谁推着跑:这样写给读者以曲径通幽、如入奇境之感。②人物心理刻画,着眼奇异幻觉的描写。置身翠竹环绕的山谷中,“我”感觉阳光在做梦,看见有黑色东西在“盘旋”,恍惚间林子或“我”裂了缝,闪现出过往的生活。这些心理描写富有梦幻色彩。③情节设计与众不同。没有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而是根据主人公思想发展的脉络,一步步推进情节发展。④形式新颖。小说以书信体的形式,将回乡的所见所闻讲述给她的妈妈,展现当地当前的生活,新颖别致。(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表现特色的能力。题干引述相关评论指出林斤澜小说具有“尚奇求异”的审美情趣,要求考生结合本文内容加以分析。从本文看,“尚奇求异”主要表现为自然环境描写讲究意境的“幽深奇峭”与人物心理刻画凸显奇异幻觉,以及情节设计与众不同与小说形式新颖别致这几个方面。考生回答时须先列述要点,再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9.①多用叠词,状物细腻,特征鲜明,增强语言韵律感。②多用短句、散句,参差错落,简洁明了,活泼灵动,富有节奏感。③穿插整句,或对称,或反复,或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④多用口语,点缀方言词,平易浅显,有乡土气息。(每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论作品语言表达艺术与风格的能力。题干引用茅盾对林斤澜小说风格的评论,并设定了文学短评写作的情境,要求考生从“炼字、造句”角度评析《竹》的语言风格。解答此题,可从字词选用与句式选用两方面切入。通观全文,其语言特色(从炼字、造句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多用叠词,多用短句、散句,穿插整句(对称、排比句),多用口语词,点缀方言词(如“齐簇簇”“丁步”“毛蓬蓬”等)诸方面。题干要求列出评论提纲,应采用分论点式表述该文炼字、造句的特点及其作用。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