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先生集》后序 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2023-04-25
目录:>

《唐柳先生集》后序

穆修

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中间称得李杜,其才始用为胜,而号雄歌诗,道未极浑备。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如韩《元和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密,制述如经,能崒①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蔑愧让者,非先生之文则谁与?

予少嗜观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见于世,出人间者,残落才百余篇。韩则虽目其全,至所缺坠,忘字失句,独于集家为甚。志欲补其正而传之,多从好事访善本,前后累数十,得所长,辄加注窜。遇行四方远道,或他书不暇持,独赍韩以自随,幸会人所宝有,就假取正。凡用力于斯,已蹈二纪外,文始几定。而惟柳之道,疑其未克光明于时,何故伏真文而不大耀也?求索之莫获,则已矣于怀。不图晚节,遂见其书,联为八九大编。夔州②前序其首,以卷别者凡四十有五,真配韩之巨文与!

书字甚朴,不类今迹,盖往昔之藏书也。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脱误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③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 因按其旧,录为别本,与陇西李之才参读累月,详而后止。

呜呼!天厚予者多矣。始而餍我以韩,既而饫我以柳,谓天不吾厚,岂不诬也哉!世之学者,如不志于古则已;苟志于古,则践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

(选自《才子的散文》)

【注】①崒(zú):险峻。②夔州:指刘禹锡。刘曾为夔州刺史,故称。③劘(mó):切削。

阅读题目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脱误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

B. 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脱误/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

C. 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脱/误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

D. 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脱误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柳,唐代古文家韩愈和柳宗元的并称。他们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中韩愈被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 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有“元和十年,予左迁……”句,可推知白居易生于唐宪宗时期。

C. 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文中“二纪”即二十四年。现在多指历史上或人类发展的一个时代或时期,如“中世纪”“二十一世纪”。

D. 立言,指著书立说,后泛指写文章,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禹锡在《唐柳先生集》卷首已作序,穆修于是在集子的卷末作序,故称为“后序”。

B. 文章开篇高度评价了韩愈、柳宗元在继承古代散文传统和创造新散文中的历史地位。

C. 本文详尽叙写了穆修寻访、辑补和校对韩柳文的艰辛历程,流露出作者对韩柳文的推崇。

D. 作者在文中不仅表达了自己获得韩柳文的欣喜之情,而且批判了当时不学韩柳文的风气。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赍韩以自随,幸会人所宝有,就假取正。

(2)始而餍我以韩,既而饫我以柳,谓天不吾厚,岂不诬也哉!

14. 请简要概述作者对韩柳文推崇备至的原因。

参考答案

【答案】

10. B

11. A

12. D

13. (1)就只随身携带韩文,如果幸运地遇到他人藏有的宝物,就借来订正。

(2)开始拿韩文满足我,接着用柳文喂饱我,说老天爷不厚待我,难道不是诬蔑吗?

14. ①语言与思想表里一致(语言严谨文义严密);②可以帮助学者“立言”。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从考证角度看,有的整卷没有遇到脱漏和错误,有一两个废字,也是由于陈旧而磨掉,阅读也没有什么损害,还能帮助研究考证来求真相。

“览”的宾语为“之”,所以应在“之”后面断开,排除CD;

“迎”的宾语为“其脱误”,所以应在“误”后面断开,排除A ;

“有”的宾语是“一二废字”,动宾结构不能断开,“废字”后断开,排除A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唐代新乐府运动”错误。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与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批判了当时不学韩柳文的风气”错误。由原文“苟志于古,则践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可知,文中没有触及“不学韩柳文的风气”,只是告诫“学者”要学习韩柳文。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赍”,携带;“幸会”,幸运地遇到;“假”,借。

(2)“餍”,满足;“饫”,喂饱;“餍我以韩”“饫我以柳”,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韩餍我”“以柳饫我”;“不吾厚”,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厚我”,不厚待我。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如韩《元和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密,制述如经”可知,作者认为韩愈、柳宗元的文章语言与内容表里相互完美融合而不混杂,语言与思想表里一致。

由原文“苟志于古,则践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可知,作者认为韩愈、柳宗元的文章可以帮助学者“立言”。

参考译文:

《唐柳先生集》后序

穆修

唐代的文章,一开始并未去除掉周、隋、五代的气息。中间值得称道的是李白、杜甫,他们的才气开始施展,成为一道美景,但只在歌诗方面称雄,文章之道尚未十分浑厚完备。到韩愈、柳宗元兴起,这以后才能大量创作古文,他们的语言与内容表里相互完美融合而不混杂。如韩愈的《元和圣德》《平淮西》、柳宗元的《雅章》之类的文章,都是语言严谨文义严密,表达如经书一样,能够使唐朝的美德高立于盛汉之前而无所愧让,如果不是韩柳先生的文章,那么还能有谁?

我少时特别爱看韩柳二家的文章,常担忧柳文不能完全地出现于世间,那出现于世间的,残破零落才有一百多篇。韩文虽然看得到全部,但文句文字的缺失,尤以编纂成集的最严重。我有志于补充修正然后把它传播开去,于是多方寻访善本,前后积累了几十本,找到好的,就加以注释和修改。遇到出远门,或者别的书无暇读,就只随身带着韩文,如果幸运地遇到他人手中的宝物,就借来订正。共在这方面花费力气,已超过二十四年,文稿才差不多定下来。而只有柳宗元的文学主张,我怀疑它未能在当时放出光芒,为什么真文隐藏而不能广泛显耀?四方寻求无所收获,就在心中放弃这事了。没想到晚年,竟见到了柳宗元的书,串联起来有八九厚册。刘禹锡在书的前面有序,按卷目共分四十五编,真真地能和韩愈的巨著相配!

书上的文字很朴拙,不像现在的,大盖是过去的藏书。从考证角度看,有的整卷没有遇到脱漏和错误,有一两个废字,也是由于陈旧而磨掉,阅读也没有什么损害,还能帮助研究考证来求真相。于是核对旧本,记为别本,和陇西李之才参读几月,考证详尽后才停下来。

哎!老天爷对我太优厚了。开始拿韩文满足我,接着用柳文喂饱我,说老天爷不厚待我,难道不是诬蔑吗?世上求学的人,如果不立志于学古文就算了;如果有志于学古文,那么实现著书立说的领域,若放弃二位先生不学,即使说他有才能,这不是我所敢苟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