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赵相难。韩索兵于魏曰:“愿得借师以伐赵。”魏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不敢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魏。西门豹为邺令,而辞乎魏文侯。文侯曰:“子往矣,必就子之功,而成子之名。”西门豹曰:“敢问就功成名,亦有术乎?”文侯曰:“有之。夫乡邑老者而先受坐之士,子入而问其贤良之士而师事之,求其好掩人之美而扬人之丑者而参验之。夫物多相类而非也,幽莠之幼也似禾,骊牛之黄也似虎,白骨疑象,武夫类玉,此皆似之而非者也。”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奚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今君审于声,臣恐君之聋于官也。”文侯曰:“善,敬闻命。”魏公叔痤为魏将,而与韩、赵战浍北,禽乐祚。魏王说,迎郊,以赏田百万禄之。公叔痤反走,再拜辞曰:“夫使士卒不崩,直而不倚,挠拣而不辟者,此吴起余教也,臣不能为也。前脉形地之险阻,决利害之备,使三军之士不迷惑者,巴宁、爨襄之力也。悬赏罚于前,使民昭然信之于后者,王之明法也。见敌之可也鼓之,不敢怠倦者,臣也。王特为臣之右手不倦赏臣,何也?若以臣之有功,臣何力之有乎?”王曰:“善。”于是索昊起之后,赐之田二十万。巴宁、爨襄田各十万。王曰:“公叔岂非长者哉!既为寡人胜强敌矣,又不遗贤者之后,不掩能士之迹。公叔何可无益乎?”故又与田四十万,加之百万之上,使百四十万。故《老子》曰:“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公叔当之矣。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
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B.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C.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D.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验之的“参”指“检验、验证”,与《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参”相同。
B.“今君审于声”与“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审”含义不同。
C.敬闻命的“敬”是敬词,加在动词前,表示对对方的敬重。如“敬请”“敬诺”“敬谢不敏”。
D.长者,既可以指年纪大或备份高的人,又可以指德高望重的人,在文中指的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韩两国开战,双方都向为国求借军队去攻打对方,均被魏文侯用委婉的言辞拒绝了,韩、赵两国后来才知文侯从中做了调解,便都去朝见魏文侯。
B.西门豹向魏文侯请教建功扬名的方法,魏文侯告诉他要尊敬乡邑中的老人,选择士人中德才兼备者尊他们为师,对那些似是而非的事物要懂得甄别。
C.魏文侯与田子方边饮酒,边听奏乐,文侯指出左边音高,钟声不和谐,田子方用笑声表示了对他音乐天赋的欣赏,并说明了理由,文侯表示不敢接受。
D.公叔痤战场建功,魏王想要重重封赏他,他却推辞不受,认为这不全是自己的功劳,魏王十分认同公叔痤谦逊的态度,反而额外增加了对他的封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魏王说,迎郊,以赏田百万禄之。
(2)悬赏罚于前,使民昭然信之于后者,王之明法也。
14.在文末,作者认为公叔痤所为与《老子》之言相称,请简要说明其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0.B
11.B
12.C
13.(1)魏王十分高兴,到郊外去迎接公权痤,把赏赐公叔痤百万田地作为俸禄。(2)制定赏罚制度在前,使百姓明白遵守在后,这是君王的法度明确。
14.①公叔痤有功不贪功,全力颂扬他人功绩;②公叔痤态度谦逊,品格高贵,受魏王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