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2023-02-03
目录: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元帝时,华阴守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国家之股肱,万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择也。云素好勇,数犯法亡命,受《易》颇有师道,其行义未有以异。今御史大夫禹洁白廉正,经术通明,有伯夷、史鱼之风,海内莫不闻知,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渐不可长,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嘉竟坐之。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鄠田,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杨胡朱梅云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B.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C.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D.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勇力闻”与“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屈原列传》)两句中的“闻”字含义不同。

B. “妄相称举”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两句中的“相”字含义不同。

C. “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与“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两句中的“有司”含义相同。

D. “下亡以益民”与“子为父死,亡所恨”(《苏武传》)两句中的“亡”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云少年任侠好勇,后来因此受到非议;他中年改节读书,研习《易》和《论语》,由豪侠而转为名儒,是当时有名的高士。

B. 有人认为朱云才兼文武,忠正而有智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他做御史大夫,却遭到太子少傅匡衡的极力反对。

C. 朱云斥责汉成帝的老师张禹为佞臣,成帝要定朱云的死罪。御史拉朱云下殿,他仍然对成帝直言劝谏,最后得到成帝的肯定。

D. 朱云生性耿直,倜傥有大节。他晚年回乡闲居,很受人们的敬重,追随的学生众多;宰相邀请他出来做官,被他婉言谢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2)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这位臣子向来以狂放正直而闻名于世。假如他话说得对,就不能杀他;假如他的话不对,本来也要宽容他。

(2)不要调换!照原样补好它,用来表彰刚烈正直的臣子。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朱云七十多岁时,在家中去世。他病时不请医生不吃药。留下遗言说,以身上穿着的衣服入殓,用仅能容下身的小棺材,墓穴能容下棺椁就可以,结果坟只有一丈五尺长,安葬在平陵城东郭外。

“终于家”中“于家”作“终”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D。

“为丈五坟”中“丈五”作“坟”的定语,中间不宜断开,且“葬”的主语不是“坟”,所以在“坟”后断开,排除A。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前句,闻名。句意:以勇力闻名。

后句,听说。句意:令尹子兰听说屈原怨恨他。

B.前句,相互。句意:狂妄地互相称颂举荐。

后句,帮助。句意: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帮助。

C.都是主管官吏的意思。

前句句意:应交给主管官吏查验,弄明白他的用心。后句句意: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

D.都通“无”,不、没有。前句句意:下不能给百姓带来利益。后句句意: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含义相同,判断错误。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宰相邀请他出来做官,被他婉言谢绝”说法错误,原文为“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宰相并没有明言邀请他做官,从文中朱云话的语气和后文“宣不敢复言”看,朱云并非婉言谢绝。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素”,向来;“是”,对的;“固”,本来。

(2)“易”,调换;“辑”,补;“旌”,表彰。

参考译文:

朱云,字游,鲁国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交结轻捷豪健的侠客,借助侠客报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壮伟,以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又师从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能够传承《周易》和《论语》。喜欢倜傥洒脱的大节,当时社会上的人因此很看重他。

汉元帝时,代理华阴县丞嘉向皇帝上呈密封的奏章,说:“治理的办法在于得到贤才。平陵人朱云,文武兼备,忠正而有智谋,可以让他以六百石的官秩试任御史大夫,以尽显他的才能。”元帝就此事征询公卿大臣的意见。太子少傅匡衡在对策中认为:“大臣是国家的股肱,是万民景仰的对象,圣明的君王都慎重地选择。朱云一向喜欢勇武,多次犯法逃命,学习《周易》虽然很有水平,但他的德行仁义并没有什么为人称道的特异之处。目前御史大夫贡禹廉洁纯正,通晓经术,有伯夷、史鱼的风范,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可是嘉却曲意称颂朱云,想让他担任御史大夫,妄加称颂举荐,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这种欺诈行为不能助长,应交给有关官员查验,弄明白他的用心。”嘉竟然因此获罪。

到成帝时,丞相前安昌侯张禹因为是皇帝的老师,赐位特进,很受尊宠。朱云上书求见,(皇上召见他时,)公卿大臣都在旁边。朱云说:“如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扶君主,下不能给百姓带来利益,都是些空占职位、白领俸禄而不理事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目光短浅的人不可以辅佐国君’,‘他们怕失去宠幸体禄,就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臣希望皇上赐给我尚方斩马剑,斩断一名奸臣的头来警诫其他人。”皇上问:“你要斩的是谁啊?”朱云回答说:“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说:“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指责长上,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拖朱云下殿,朱云死死攀住殿前栏杆不走,把栏杆都拉断了。朱云喊道:“我能到地下和关龙逢、比干交游,已经心满意足了!只是不知道国家前途会怎样?”御史终于拉着朱云走了。这时候左将军辛庆忌摘下帽子,解下印绶,在殿下叩头说:“这位臣子向来以狂放正直而闻名于世。假如他的话说得对,就不能杀他;假如他的话不对,本来也要宽容他。我愿意冒死进言。”辛庆忌叩头叩得鲜血直流。成帝的怒气逐渐消解,终于免了朱云的死罪。等到后来要修理栏杆时,成帝说:“不要调换!照原样补好它,用来表彰刚烈正直的臣子。”

朱云从此不再做官,经常住在 鄠县乡下,有时乘坐牛车出来走,后面跟着很多学生,所过之处人们都很尊敬他。薛宣做丞相时,朱云去看望他,薛宣以宾主之礼相待,留他在府中歇宿,顺便对朱云说:“在乡下没什么事,暂且留居在我的东阁,可以看看四方奇士。”朱云说:“小生想让我为吏吗?”薛宣不敢再说。朱云七十多岁时,在家中去世。他病时不请医生不吃药。留下遗言说,以身上穿着的衣服入殓,用仅能容下身的小棺材,墓穴能容下棺椁就可以,结果坟只有一丈五尺长,安葬在平陵城东郭外。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