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秋 阅读答案及解析

2023-01-05
目录:>

浪淘沙·秋

朱梅

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

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

阅读题目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在秋风渐起时,倍觉塞下景色荒凉,淡薄的秋景凄清、悲凉,惹人忧伤。

B. “淅淅”作响的“金风”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里的“西风”一样,都描绘了一种清凉净洁的意境。

C. 二十多年边疆苦寒,不觉鬓发已白,犹不能回归,词人对困境的描写意蕴丰富。

D. 夏城戍守的将士,是否像我一样有满腔愁怀?共情的思乡愁绪让人更觉伤感。

16. 朱梅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明朝第一任庆王,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身份特殊,他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夏城屯戍客”有何不同?词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参考答案

【答案】

15. B

16. (1)夏城屯戍客思乡尚有回归的可能,心怀希望,而驻地藩王虽有南归之心,但没有希望,悲凉绝望中又有怨愤之情流露。

(2)①用典抒情借用潘岳诗文表达自己的悲伤之情。②借景抒情通过秋天萧瑟的景色渲染忧伤之情,借用鸿雁抒发自己不能南归的忧愁。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B.“都描绘了一种清凉净洁的意境”说法错误,两首词描绘的是秋风起时的凄凉寒瑟之景。“淅淅”是模拟秋风萧瑟的声音,“透衣裳”加重了凄寒之感。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和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

情感:“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一句,诗人吟诵“夏城屯戍客”,即驻守边疆的人,他们也像诗人一样想念家乡,但还有回去的可能。依据诗句“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可知,诗人身份是驻地藩王,已经二十多年经受边疆苦寒,不觉鬓发已白,秋天到了,天边鸿雁又向南飞去了,而自己却没有回去的希望,不觉心生绝望和怨恨之情。

手法:

(1)用典。由诗句“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可知,《秋兴赋》是西晋文学家潘岳创作的作品。此赋先叙述时序变易引起的人情感触:自己虽然已近中年,头发已经花白,但官滞难迁,因而悲秋之感强烈。后写自己不屑与高官显宦为伍,与其居高遭险,不如效法庄子“逍遥乎山川,放旷乎人间”的行为,归家闲居。此赋表达了作者对周旋官场的厌倦,对滞官不迁的牢骚。诗人在同样的季节也表达了自己和潘岳一样的悲伤之情;

(2)借景抒情。由诗句“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可知,诗人描绘了一幅荒凉,淡薄、凄清的塞下秋景,惹人忧伤;同时“天边鸿雁又南翔”一句中,通过天边鸿雁又向南飞去了的景色描写,抒发了自己不能回去的怨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