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巳,刘裕发建康,帅舟师自淮入泗。五月,至下邳,留船舰、辎重,步进至琅邪。所过皆筑城,留兵守之。或谓裕曰:“燕人若塞大岘之险,或坚壁清野,大军深入,不唯无功,将不能自归,奈何?”裕曰:“吾虑之熟矣。鲜卑贪婪,不知远计,进利虏获,退惜禾苗,谓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不过进据临朐,退守广固,必不能守险清野,敢为诸君保之。”南燕主超闻有晋师,引群臣会议。征虏将军公孙五楼曰:“吴兵轻果,利在速战,不可争锋。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然后徐简精骑二千,循海而南,绝其粮道,别敕段晖帅兖州之众,缘山东下,腹背击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馀悉焚荡芟除禾苗使敌无所资彼侨军无食求战不得旬月之间可以坐制此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逆战,此下策也。”超曰:“今岁星居齐,以天道推之,不战自克。客主势殊,以人事言之,彼远来疲弊,势不能久。吾据五州之地,拥富庶之民,铁骑万群,麦禾布野,奈何芟苗徙民,先自蹙弱乎!不如纵使入岘,以精骑蹂之,何忧不克!”太尉桂林王镇曰:“陛下必以骑兵利平地者,宜出岘逆战,战而不胜,犹可退守,不宜纵敌为岘,自弃险固也。”超不从。刘裕过大岘,燕兵不出。裕举手指天,喜形于色。左右曰:“公未见敌而先喜,何也?”裕曰:“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馀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六月,己巳,裕至东莞。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与燕兵战于临朐南,日向昃胜负犹未决。参军胡籓言于裕曰:“燕悉兵出战,临朐城中留守必寡,愿以奇兵从间道取其城,此韩信所以破赵也。”裕遣籓及谘议参军檀韶、建威将军河内向弥潜师出燕兵之后,攻临朐,声言轻兵自海道至矣,向弥擐甲先登,遂克之。超大惊,单骑就段晖于城南。裕因纵兵奋击,燕众大败,斩段晖等大将十馀人。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
【注】南燕主超:指南燕末代皇帝慕容超。
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馀悉焚/荡芟除禾苗/使敌无所资/彼侨军无食求战/不得旬月之间/可以坐制/此中策也
B.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馀悉焚荡/芟除禾苗/使敌无所资/彼侨军无食求战/不得旬月之间/可以坐制/此中策也
C.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馀悉焚荡/芟除禾苗/使敌无所资/彼侨军无食/求战不得/旬月之间/可以坐制/此中策也
D.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馀悉焚/荡芟除禾苗/使敌无所资/彼侨军无食/求战不得/旬月之间/可以坐制/此中策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辎重,文中指军队携带的军械、粮草等物资,古代也泛指人们外出时携带的包裹箱笼。
B.引,在文中的意思是招引、请来,与《归去来兮辞》中“引壶觞以自酌”的“引”字相
同。
C.简,在文中是选择、挑选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简能而任之”的“简”相同。
D.敕是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还有制、诰等也有同样的作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裕深思熟虑,认为敌人因贪婪和缺少远见,一定不会坚壁清野,定下了穿越大岘、直冲南燕京师的战略。
B.公孙五楼提出对敌的策略,其中上策强调要固守要塞,阻敌深入,慕容超却不以为然,足见其内部的不团结。
C.刘裕审时度势,很有远见,刚过大岘,见南燕军队没有出现,田地里的粮食尚未收割,就做出了必胜的预判。
D.向弥英勇无畏,身先士卒,暗中带兵绕到南燕军队的后面,身披铠甲,首先登上城墙,最终攻破了临朐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铁骑万群,麦禾布野,奈何芟苗徙民,先自蹙弱乎!(4分)
(2)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与燕兵战于临朐南,日向昃胜负犹未决。(4分)
14.从慕容超的失败中,可总结出哪些教训?请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0.C
1l.B
不同,一个意思是招来,一个是举起。
12.B
不能说明不团结,过度解读。
13.(1)强大的骑兵万群,茁壮的庄稼遍布四野,怎么能制倒注稼迁移百姓,首先自己向人示弱呢?(4分)
(2)刘裕用四千乘军车作为左右的屏障,在临属以南的地方与南燕军队进行会战,太阳渐渐西移,双方的胜负还没有最后决出。(4分)
14.(1)要有战略眼光。作出正确的决策(2)要善纳雅言。(一点1分,两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