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文王曰:“善。”对曰:“宿善不祥。”是日也,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谊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武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害民者有罪,进贤举过者有赏;不幸宫室以费财,不多观游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宫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此贤君之治国也。”武王曰:“善哉!”
子产相郑,简公谓子产曰:“内政毋出,外政毋入。夫衣裘之不美,车马之不饰,子女之不洁,寡人之丑也;国家之不治,封疆之不正,夫子之丑也。”子产相郑,终简公之身,内无国中之乱,外无诸侯之患也。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善断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知四国之为,又善为辞令,裨谌善谋,于野则获,于邑则否。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阅读题目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B. 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C. 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D. 有事/乃载裨谌与之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断之/使公孙挥为之辞/令成/乃受子太叔/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王指周文王,名姬昌。他是周朝的奠基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B. 徭役指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的无偿劳役,包括修城、铺路和戍守边疆等。
C. “私善”的“私”指私人的,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私我也”的“私”相同。
D. 封疆在文中指边疆,后也指统治一方的将帅,明清两代称总督、巡抚为封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吕望指出,实行王道的国家、实行霸道的国家和无道的国家,其富足的对象各不相同。他以民为本,认为正确的治国之法应该让百姓富足。
B. 太公认为,治国的根本在于爱民,即顺应百姓的正当需求,而不要与之相反。善于治理国家的人,要像父兄对待子弟一样对待自己的人民。
C. 贤能的君主治理国家,不应该无功而赏、无罪而罚、游玩享乐,而应该惩罚有罪之人、赏赐有功之人,让国内的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D. 简公非常信任子产,将郑国朝政委托给他。子产也没有辜负简公的信任,在他的悉心治理下,郑国社会安定,与四方诸侯国也能和平相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也,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
(2)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
14. 《尚书》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爱民固本的具体措施有哪些?请根据选文第二段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这一天,(文王)就打开他的粮仓和钱库,救济那些没有妻子、死了丈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
(2)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他的政令平和,他的官吏不苛刻,他征收的赋税很少,他用来供养自身的财物不多。
14. ①让百姓安居乐业;②不妨碍农事;③不滥施刑罚;④不强取豪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郑国)有重要国事的时候,子产就和裨谌一同坐车到野外去,让他策划是否可行,然后告知冯简子让他决断,派公孙挥为此准备应对的言辞,各项工作都做好了,然后交给子太叔去执行,用以应对酬答宾客,所以很少有失败之事。
“裨谌”作“载”的宾语,二者构成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AC。
“辞令”意思是“言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词语意思及了解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私善”的“私”指私人的。句意:不因为私人的恩惠妨害国法。《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私我也”的“私”,偏爱。句意:是偏爱我啊。两字含义不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不应……游玩享乐”理解不当。文章第三段说“不多观游台池以罢民”,意为不过多观赏游览池苑楼台来疲累百姓,可见只要不使百姓疲乏劳累,适度的游玩享乐还是允许的。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是”,代词,这,此;“发”,打开,开启;“鳏、寡、孤、独”,没有妻子、死了丈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
(2)“平”,平和;“赋敛”,田赋,税收,即征收的赋税;“自奉”,用来供养自身的财物。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可知,应该让百姓安居乐业。
从“农失其时,则败之也”可知,不要妨碍农事。
从“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可知,不要滥施刑罚。
从“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可知,不要强取豪夺。
参考译文:
文王询问吕望说:“如何治理天下?”(吕望)回答说:“行王道的国家百姓富足,行霸道的国家有军功的人富足,勉强存在的国家大夫富足,无道的国家国库富足,这就叫做上面君王的财富多得溢出来,下面的百姓非常贫穷,(像竹篮里的水)漏得干干净净。”文王说:“说得好。”(吕望)又说:“好事做晚了不吉祥。”这一天,(文王)就打开他的粮仓和钱库,救济那些没有妻子、死了丈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
武王询问太公(吕望)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怎样?”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在于爱护百姓罢了。”(武王)又问:“怎样才是爱护百姓?”(太公)回答说:“(政事)对他们要有利而不要有害,帮助他们成功而不要让他们失败,让他们生存而不要杀害他们,要多多给予他们而不要掠夺他们,使他们快乐而不要使他们受苦,让他们高兴而不要让他们发怒,这是治理国家的方法、役使百姓的道理,(归根结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百姓失去职业,就是伤害了他们;农夫失去农时,就是妨碍他们的农事;对有罪的人加重了刑罚,就是杀害了他们;增加税赋的数量,就是掠夺他们;多服劳役疲乏民力,就是劳苦他们;劳苦他们又扰乱他们,就会使他们发怒。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对待百姓好像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弟一样,听说他饥饿寒冷就心生哀怜,看见他勤劳辛苦就替他伤心。”
武王询问太公说:“贤明的君王怎样治理国家?”(太公)回答说:“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他的政令平和。他的官吏不苛刻,他征收的赋税很少。他用来供养自身的财物不多;不因为私人的恩惠妨害国法,不赏赐无功劳的人,不惩罚无罪过的人,不因为高兴起来就赏赐人,不因为发起怒来就杀戮人;伤害百姓的人有罪,推荐贤能检举过错的人有赏;不新建(‘幸’通‘新’)宫室来浪费钱财,不过多观赏游览池苑楼台来疲累百姓,不雕刻花纹图案来娱乐耳目;公家无腐烂生虫的储藏,国内没有流浪饥饿的百姓:这就是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的情形。”武王说:“好得很啊!”
子产担任郑国的宰相,简公对子产说:“宫内的事务不麻烦您处理,宫外的政务我不干涉。衣服不漂亮,车马整治不好,子女的品德不高尚,这些是我的羞耻;国家治理不好,边疆不稳定,这些是您的羞耻。”子产担任郑国宰相,一直到简公去世,国内社会安定太平,国外没有诸侯侵犯。子产治理国事,选择贤人任用他们。冯简子善于决定大事,子太叔仪容美好又有文采,公孙挥知晓四方诸侯情况,又善于辞令,裨谌善于出谋划策,在野外谋划就正确,在城内谋划就不行。(郑国)有重要国事的时候,子产就和裨谌一同坐车到野外去,让他策划是否可行,然后告知冯简子让他决断,派公孙挥为此准备应对的言辞,各项工作都做好了,然后交给子太叔去执行,用以应对酬答宾客,所以很少有失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