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量历程 阅读答案及解析

2022-12-17
目录:>

胆量历程(节选)

徐贵祥

和平时期的边境,没啥大仗,偶有摩擦,小打小闹过过枪瘾而已。但是炮击始终热闹,两家都在锻炼部队。对方依仗地形优势,常常将小炮推到炮团眼皮底下惹是生非。沙子不大,但钻进眼里硌人。春节前团里拟了一个方案,决定派出前进观察所,潜进深山密林,弄清对方小炮的游击阵地,将其痛打一顿,大家好安稳地过个年。

参谋长将桑秋天叫到团指挥所,把方案大致情况介绍了一遍,然后说:“反复考虑,这个任务对专业技能要求高,找不出合适的人选。”

桑秋夫低头抽烟,态度很不明朗。

“有个人倒是定点很准,图上作业全师有名,可是,那家伙是属猪大肠子的,撑不直。”参谋长又说,目光在桑秋天的脸上晃了两圈。

桑秋天依然不吭声,眼睛东张西望。窗外刮了一阵微风,杨树叶子哗哗地响。参谋长憋不住了,问:“桑秋天你写请战书了吗?”“没有。”这一次,桑秋天回答得干脆。“桑秋天,你去把镜子拿来。”

“干什么?”桑秋天抬起头来,稀里糊涂地反问。

“拿来照照你的脸,看看你现在像个什么样子。当个连长窝囊巴叽的,成天一副阴死阳活的熊样子,肠子没有个伸直的时候。天塌下来了,你怕不怕?”

桑秋天翻了翻眼皮,又低下头玩弄手中的半截烟。

“几乎所有的干部都写了请战书决心书,有人还写了血书。你丢不丢人?”“写那玩意儿干啥,牛皮吹破了缝不上。”桑秋天一甩脑袋,振振有词。

“你呀你……参谋长哭笑不得,“你他妈放屁都怕砸脚后跟……别忘了,咱们可都是在‘钢七连’淬过火的。”

桑秋天瞅了瞅参谋长,然后又耷下眼皮:“参谋长,有话你就直说了吧。”

“这不是明摆着吗,”参谋长站起身,手捏红蓝铅笔敲了敲桌面,“开设前观是件抢手的任务,别人打破头来争。”参谋长抽出一摞文稿扔在桑秋天的面前,“翻来覆去找不见你的大名,这分明是往咱们‘钢七连’脸上抹大粪嘛!”

桑秋天向文稿们扫了一眼,满脸不屑的神气:“球,做样子给人看的。上级咋决定我咋服从。”

“那好,”参谋长扔了一支烟过来,自己也点燃一支,“这个任务交给你。”

桑秋天的脸色顿时灰下来,耷下脑袋,手指痉挛地搓揉着那根香烟,直到把它搓成一根柔软的面条儿。金黄色的烟丝从桑秋天的指间流出。颤颤抖抖地落在地上。

“我,有一个要求。”桑秋天终于举起目光,看着参谋长。“说,我尽全力满足你。”

桑秋天想了想,把只剩下软绵绵的半截烟根噙在嘴角上,划了一根火柴,手一抖,灭了,又划一根,烟卷燃起很旺的红火,将桑秋天的半边脸映得血亮。

“算球了。”桑秋天最后说。

参谋长只好苦笑:“那就等你回来再说吧。”

桑秋天心惊肉跳地带领四名测地兵和两名计算兵,趁夜暗雾浓钻进距驻地九公里的琅琊山,潜伏四天四夜,终于摸准了对方的三个游戏炮阵地。表尺和射向都是桑秋天本人计算并亲自下达的,而且还负责观察修正炸点。

电台启用不久,就被对方侦听出位置。就在炮战打得最热闹的当口,两个排的兵力把他们包围在琅琊山东侧的1879高地。

桑秋天在向1879高地转移的途中受了伤,腿上挨了一枪,估计是碎了膑骨,得有人架着走,架到1879高地顶上,便又迅速展开作业,指示修正炸点。间瞄射击开始后,后方的阵地就成了瞎子,校正延伸火力捕捉目标就全听桑秋天的了。

还活着的三名战士是桑秋天用手枪逼走的。战士们起先不走,抱着桑秋天大哭大嚷“要死死在一起”,桑秋天横竖挣脱不开,急得高喊:“你们这是想把我送上军事法庭啦,任务没完成我不能离开,你们留在这里没球用,赶紧回去带人来接我……”那几个战士死不松手,抬胳膊拽腿硬是要把桑秋天往山下运……桑秋天掏出手枪将枪口搁在太阳穴上,悲悲壮壮吼了一嗓子:“你们再不走,老子就抠火!”

兵们只好撤了。抢占一个制高点,向包围上来的敌军实施压制射击,掩护桑秋天作业。桑秋天终于没再回来,又坚持了二十多分钟,指示打掉对方的最后一个炮阵地,然后靠在一棵树上,对电台吼了一声:“关机,我要炸电台了。”

后来的事情就全凭想象了。

据前去营救的一名排长说,桑秋天在电台上捆了四颗手榴弹,等人家涌上来抓俘虏抢电台的时候,他才突然将弦扯断。

没有找到桑秋天的尸体,只装了几箱子的碎骨烂肉,而且辨认不出姓名国籍。

参谋长给桑秋天的爹拍了份电报,老爷子很快就赶到了,硬硬朗朗地登上了海拔两千一百六十米的云雾峰,去年那片刚刚平静的战场。老爷子心平气和地问起部队的伤亡情况,参谋长回答说只亡一人,就是桑秋天。

随行的人都不吭声,都在等待老爷子捶胸顿足地哭一场。

老爷子坚决不哭,垂着两臂如同塑像一般挺着庞然的身躯,花白浓密的头发在阳光下炫耀着金属般的光泽。倒是参谋长挺不住了,借挠痒的机会悄悄地抓了一条泪迹。

桑秋天的爹举起望远镜又看了一会儿,看得很细。遥远的天穹,湛蓝的天空,雪白软绵的云絮……目光终于落在那座嶙峋挺拔的山峰上,擎着望远镜的老手抖了一抖,暗红色的血管立即蚯蚓般地凸出手背。

“那就是1879高地吗?”

“是的。”参谋长小心翼翼地回答。

老爷子放下了望远镜,转过身来,沉默半晌,才低声说:“狗东西,到底不如老子,你不该……这么个死法……”

终于,颤颤巍巍地落下两颗巨大的老泪滴。

(有删改)

阅读题目

5.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暗示人物心理,如桑秋天面对参谋长的暗示不吭声时,窗外的“杨树叶子哗哗地响”,揭示了主人公内心复杂的心理。

B. 小说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老爷子在望远镜里看到1879高地时,“手抖了一抖,暗红色的血管立即蚯蚓般地凸出手背”,暗示老人对敌人的痛恨。

C. 小说中的对话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如桑秋天对请战书不屑一顾,说“上级咋决定我咋服从”,为下文他宁死也要完成上级交予的任务埋下伏笔。

D.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客观冷静静地叙述了桑秋天誓死完成上级交予的军事任务的故事,叙事方式的选择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

6. 桑秋天在1879高地顶上以自杀逼走三名战士,概括他这样做的原因。

7. 小说在塑造桑秋天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请分析其效果。

8. 小说的标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答案】5. B

6. ①战斗到了紧要关头,不能因为自己个人安危影响到战局的胜负;②保护战友,怕连累了战友;③视死如归,怀揣着必死的信念。

7. ①桑秋天一开始没有积极请战,后来誓死完成任务,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感动人心;②桑秋天一开始畏惧,后来视死如归,使人物形象真实而丰满;③使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注意;④照应标题“胆量的历程”,结构严谨,行文自然。

8. ①桑秋天由战争前心理有一点恐惧,转化为战争中为完成使命而不惜牺牲生命,胆量提升;②桑秋天的成长历程是千千万万中国军人的成长历程;③“胆量历程”赞扬了中国军人保家卫国、蹈死不顾的献身精神。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暗示老人对敌人的痛恨”分析错误,是暗示老人内心的痛苦。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就在炮战打得最热闹的当口,两个排的兵力把他们包围在琅琊山东侧的1879高地”,“桑秋天在向1879高地转移的途中受了伤,腿上挨了一枪,估计是碎了膑骨,得有人架着走,架到1879高地顶上,便又迅速展开作业,指示修正炸点”可见桑秋天在1879高地顶上以自杀逼走三名战士,是因为战斗到了紧要关头,不能因为自己个人安危影响到战局的胜负;

由原文“任务没完成我不能离开,你们留在这里没球用,赶紧回去带人来接我……”可见是因为他要保护战友,怕连累了战友;

由原文“桑秋天掏出手枪将枪口搁在太阳穴上,悲悲壮壮吼了一嗓子:‘你们再不走,老子就抠火!’”“对电台吼了一声:‘关机,我要炸电台了’”可见他视死如归,怀揣着必死的信念。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的能力。

小说原因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桑秋天的人物形象。欲扬先抑的意思是要发扬、要放开,先控制、压抑。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

由原文参谋长叫桑秋天谈话,“桑秋天低头抽烟,态度很不明朗”,参谋长暗示要挑选他,“桑秋天依然不吭声,眼睛东张西望”,可见桑秋天一开始没有积极请战;由原文“还活着的三名战士是桑秋天用手枪逼走的”,可见他后来誓死完成任务;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效果:

从塑造人物的角度上看,先写桑秋天一开始畏惧,比如参谋长把他叫来做动员工作,他“桑秋夫低头抽烟,态度很不明朗”,后来视死如归,勇敢坚强,逼走战友,镇定智慧,独立完整任务,并英勇牺牲,使人物形象真实而丰满;

从情节角度看,这样使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注意,由原文“桑秋天的脸色顿时灰下来,耷下脑袋,手指痉挛地搓揉着那根香烟,直到把它搓成一根柔软的面条儿。金黄色的烟丝从桑秋天的指间流出。颤颤抖抖地落在地上”可见他一开始真的有些害怕,后来视死如归,这样欲扬先抑,照应标题“胆量的历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的意蕴的能力。

本文标题是“胆量的历程”。

从情节的角度看,原文一开始桑秋天一听说任务要交给自己,他“脸色顿时灰下来”到后来视死如归完成任务,“关机,我要炸电台了。”“桑秋天在电台上捆了四颗手榴弹,等人家涌上来抓俘虏抢电台的时候,他才突然将弦扯断”可见他的胆量提升了。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桑秋天是中国军人的代表,一开始是软弱胆怯的,“桑秋夫低头抽烟,态度很不明朗”“那家伙是属猪大肠子的,撑不直”“桑秋天的脸色顿时灰下来,耷下脑袋,手指痉挛地搓揉着那根香烟,直到把它搓成一根柔软的面条儿。金黄色的烟丝从桑秋天的指间流出。颤颤抖抖地落在地上”“桑秋天心惊肉跳地带领四名测地兵和两名计算兵,趁夜暗雾浓钻进距驻地九公里的琅琊山”,后来勇敢顽强,关爱战友,有责任和担当意识,具有奉献牺牲的精神,“桑秋天在向1879高地转移的途中受了伤,腿上挨了一枪,估计是碎了膑骨,得有人架着走,架到1879高地顶上,便又迅速展开作业,指示修正炸点”“还活着的三名战士是桑秋天用手枪逼走的。……任务没完成我不能离开,你们留在这里没球用,赶紧回去带人来接我……桑秋天掏出手枪将枪口搁在太阳穴上,悲悲壮壮吼了一嗓子:‘你们再不走,老子就抠火!’”他的成长历程是千千万万中国军人的成长历程;

从主题角度看,写战士在战争中的成长历程,由最初的胆小畏惧到最终的无畏无惧,这个标题赞扬了中国军人保家卫国、蹈死不顾的献身精神。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