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阅读答案及解析

2022-08-10
目录:> >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文氏外孙【1】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释:【1】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的外孙。

阅读题目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诗“田夫”两句,写出了一家四口插秧时悠闲从容,秩序井然。

B.杨诗“秧根”两句,写田里秧苗还未完全插好,要提防鹅鸭捣乱。

C.苏诗“三夜”两句,写连日阴雨后天晴,乡邻手举竹竿跳起舞来。

D.苏诗“闭廪”两句,写诗人抖擞起精神,赋诗迎接外孙收麦归来。

15.这两首诗都写了劳动场景,但运用的手法不同。请结合诗句赏析。

参考答案

14.B

15.杨诗正面描写劳动的场景。如:动词“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表现分工;局部特写表现辛苦:“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比喻手法增加生动性,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对话描写突出劳身劳心。不正面回答妻子唤他吃饭,却叮咛妻子照管好鹅鸭,不要破坏秧苗。

苏诗侧面描写表现劳动场景。如:用收麦人的“饥乏”和外孙的“劳苦辛”表现抢收新麦劳动的紧张、热烈;用“一竿晴日舞比邻”表现乡邻盼来晴日的喜悦,渲染抢收的迫切气氛,令人想见收麦时热火朝天的景象。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悠闲从容,秩序井然”错,写雨中抢插稻秧,紧张热烈的劳动场面。

C.“乡邻手举竹竿跳起舞来”错,“一竿晴日”指日上一竿,“一竿晴日舞比邻”写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

D.“赋诗迎接外孙收麦归来”错,“赋诗怜汝足精神”意思是,写下这首诗来赞扬外孙不辞劳苦的精神。

故选B。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杨诗正面描写了农人在雨中抢插稻秧的辛苦劳碌。首联“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通过“抛”“接”“拔”“插”四个动作的描写,使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颔联“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满着一股火烟味,从句子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秧苗的紧张热烈,暗示抢插秧苗无异于一场紧张的战斗;颈联“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表现农妇呼唤农夫吃早饭,休息一会,却无人搭话,表现了抢插秧苗的紧张;尾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是田夫的回答,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农忙时节紧张热烈的劳动场面,表现了农人的勤劳。

苏诗通过诸孙入村帮助自己收麦的侧面描写,来表现劳动的繁忙与辛苦。颈联“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从侧面表现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场景。诗句没有直接描写麦收场景,而是通过家里人忙着做饭、忙着酤酒的场面来间接刻画麦收劳动的艰辛与劳苦,表达了诗人对诸孙的感激之情;颔联“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运用了对比手法,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与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渲染了农人急于抢收的迫切心情,令人可以相见农人收麦时热火朝天的紧张忙碌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