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凤鸣
村头一阵哭嚎声,鬼子开始各家各户搜人了。搜到的人,一律撵出屋,撵到村路上。遇到生病、腿脚不好使,尤其卧床不起的,就跳炕上拿枪托砸。砸动弹了的,拖着病体,爬也得爬到外面。
各家各户都窜进了鬼子。鸡飞狗跳声和零星的枪声,烟尘般溅起。路上的村民渐渐增多,聚成了人流。
头顶上有乌鸦在飞,长白山区那种羽毛好看的大乌鸦。惊惶的情绪笼罩在人们头顶上,乌鸦感到了难抑的躁动。
舅母抱着一个孩子跑进屋,对年轻的猎人说,怎么还不跑,快啊。
年轻猎人说,你们怎么办?
舅母狠狠地说,快走。
鬼子进院子了。年轻猎人打开后窗,腾地跳出去。躲着树,绕着弯,往山坡深处跑。
从打开的后窗,鬼子知道有人跑向后山,因此十分恼怒。拿枪托将舅父捣出屋门,一直捣到土路上。绳子拴成串了,男人们被接连绑起来。脚步杂沓,尘土弥漫,火光早起来了,团团的黑烟往天上涌。
人如羊群,杂乱无章,却方向一致地走着。
年轻猎人钻进老林子了。老林子就是原始森林。
窜过老林子,年轻猎人爬向峰岭。
年轻猎人看到,村民们被鬼子驱赶着,往村外走。未停在相对宽敞的村头,而是沿着土道,继续往前。
老白家堡子,村民们走在路上。加上周边村落的,分头往大北地的方向集中。荷枪实弹的鬼子,来了一百多个,开着十多辆卡车。这样数量的鬼子,对付几个小山村,可以说来势汹汹。
已入夏了,地里的苞米苗长到了没膝深,而山上,层层新叶转变得匀称清秀。因为撵得穷凶,村民们趿拉着鞋,衣冠不整地走,拖带出一长溜的细尘。路边的野马兰头,沾染了这些尘土气,变得蓬头垢面。一辆辆敞口卡车凶嚣地开过,掀起比柴火垛还要高的尘土,呛得人睁不开眼,无法呼吸。
能搜的都搜了,能抢的都抢了,房子再顺手扔上一把火。家没有了,家园没有了,村民们心里一片绝望。但在枪的威逼下,仍是跌跌撞撞,被鬼子驱赶前行。
后山上,年轻猎人爬上树察看。不同土路驱赶来的人群,正顺着道,更加明确地往大平地的方向走。迎面就是山体了;哈尼河的一条河汉,蛇般盘扭过来,隐藏在近旁的大地里,暗自无声地流淌。
判断了大致的方向,年轻猎人顺着山梁,往大平地的方向赶。
长白山的林区,所有的平地,都是山间的附庸。之所以去大平地,不仅是因为彼处有相当的宽距;还因为靠近山脚的地方,有伪警察公署。值班室、库房宿舍、圆木栅栏,以及伪警察和枪弹。目测各处山脊与伪警察公署的距离后,年轻猎人潜伏下来,狩猎般悄悄察看。
被驱赶来的村民越来越多,都集中在警察公署的院子里。舅父勇母以及亲戚朋友玩伴都在里面。年轻猎人后背的汗干了,又生了一层。虚幻莫辨的身影中,他们混同了,都变成了舅父舅母。
鬼子头目叫中山八郎,当着众人的面,他开始盘问,谁是抗联战士?谁是抗联家属?
四百多人的队伍,男女老少在内,没有人回答。
鬼子哇啦哇啦的一串话,冲着黑压压的人群。有翻译对着众人扯破喉咙喊,还说不说?再不说没有机会了。
沉默。
四百多人里,没有一个喊叫,没有一个要求跟鬼子对话。
阳光奇怪地炙烤着,应是傍午了。僵黄呆滞的人们,站在伪警察公署的院子里,看着一拨拨的受刑,一次次杀鸡给猴看。山势斜转,早看不见白家堡子冒出的黑烟了,空气中却涌动着缕缕的炕油子味儿:
年轻猎人的头埋进潮湿的地里。地面是带着腐烂气味的落叶,碎末沾满他的脸,吸进他的嘴里。
对不起舅父舅母,对不起所有这些人。
众人的身体凉透变硬以后,年轻猎人住下来了。每一个白天与夜晚。不是陪伴与相依,而是跟着他们一起,接受从内到外的疼。
黑色的山土中,掺拌着血的痕迹。孤寂的苍蝇,见不到人影的蚊虫,瘦小的蚂蚱,均在枯草间浅显地跳。这些坟土包,光秃秃的,看得出锹土的痕迹。它们是要长草的,还要开出一些碎花,不过需得一阵子呢。每个坟头上面,大坑底下翻上来的生土,它们需要熟。
巨坟的头顶,林木与杂草总是长不旺盛。鸟类及小动物,很少在其上做窝。
霜雪不久就要来了,然后就是厚厚的大雪压顶。年轻猎人悄然守护他们,日夜相生相伴。
(有删改)
阅读题目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在进行描写时,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B.文章写鬼子进村子搜人时村民的毫无反抗能力和鬼子们的烧杀抢掠形成鲜明的对比,突乐,出了鬼子的凶残。
C.文中鬼子哇啦哇啦的叫喊、翻译扯破喉咙的喊叫和村民们视死如归的平静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D.文章以“猎人”为标题,是因为“猎人”是主要人物,从他身上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
8.整篇小说透露出一种压抑的氛围,这种压抑感从何而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9.文中大部分叙述都是以猎人的视角展开的,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好处。(6分)
参考答案
7.(3分)D【解析】主要人物应该是村民这一群体。
8.(6分)①从故事情节中来。小说写了日本鬼子对村民血腥的屠杀。(2分)②从景物描写中来。文章穿插了很多景物描写,烘托了压抑氛围。(2分)③从场面描写中来。小说描写了鬼子驱赶村民的场面,村民面对死亡无力还击,让人感到压抑。(2分)
9.(6分)①以猎人的视角展开,让故事叙述充满真实感,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2分)②更能表现敌人的残暴和村民誓死保护抗联人士的精神。(2分)③能更好地表现主题,体现了作者对敌人残暴的痛恨和对村民誓死不说出抗联信息的崇敬。(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