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2022-05-29
目录:> >

宣德三年二月乙亥,上御文华殿。谕侍臣曰:“治民有本末,制田里,设学校,本也。不幸而有愚顽者,然后刑之。然观肉刑,则过于惨。”又曰:“古人教民之道周备,故犯法者少;后世教民之道不至,故犯法者多。未必系肉刑之存否,汉承秦敝,以不教之民而遽断其支体,刻其肌肤,伤残者多矣。隋、唐以后,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亦良法也。”三月,工部侍郎李新自河南还,言:“山西民饥,流徙至南阳诸郡,不下十余万。有司遣人捕逐,民死亡者多。”上谕夏原吉曰:“民饥流亡,岂其得已。今乃驱逐使之失所,不仁甚矣!”乃遣官往山西、河南赈济,禁捕治。五月,巡抚大理卿胡概请增设杭、嘉、湖管粮布政司。上曰:“粮税自有常赋,朕方裁抑冗滥。古语“省事不如省官。”不许。六月,上谕朝臣:“贪浊奈何?”杨士奇对曰:“贪风始永乐末,今更甚。”上问:“何如?”对曰:“太宗自十五六年,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方宾有贪名。”上即顾荣问:“今日贪者谁甚?”对曰:“莫甚刘观。”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士奇曰:“通政使顾佐廉公有威。”荣曰:“佐为京尹,能禁防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佐乃能如是!”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八月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有删改)

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八月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

B.八月/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

C.八月/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

D.八月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乙亥,干支之一,乙属天干,亥属地支,年月日时均可用干支来纪,此处用于纪日。

B.流,一种刑罚,把犯人遣送到边远地方服劳役,一般按罪名的轻重决定流放的远近。

C.工部,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工程、交通、水利和财政等事务。

D.太宗,朱棣驾崩后最初的庙号,庙号是君主驾崩之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宣宗善于从历代王朝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如谈论秦汉和隋唐的一些具体的刑法措施时,对司法制度的演变、进步颇为认同。

B.明宣宗有主见和决断,胡概请求增设布政官员,当时明宣宗刚完成裁撤冗员、抑制滥政的事情,便以粮税自有规定为由,予以回绝。

C.明宣宗善于听取建议,处理刘观时,杨士奇和杨荣对贪污风气各抒已见,并一致推荐顾佐代替刘观,宣宗最终采纳了这个建议。

D.明宣宗善于以史为诫,如详细分析隋唐等朝的户口盛衰情况,尤其是唐兴盛之后出现的亡国悲剧,目的是把这些历史事实作为警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古人教民之道周备,故犯法者少;后世教民之道不至,故犯法者多。

(2)民饥流亡,岂其得已。今乃驱逐使之失所,不仁甚矣!

参考答案

10.B【解析】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等;另外,还要关注句中的虚词。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八月”是时间状语,“上”是“御文华殿”的主语,“八月”后应断开,排除A.D两项;“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和“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结构对称,句意完整,其前后均应断开,“也”是句子中间的语气词,表简短的停顿,不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

11.C【解析】“掌……财政等事务”错,掌管财政是户部的职责。

12.D【解析】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内容加以对比。“尤其是唐兴盛之后出现的亡国悲剧”错。根据原文“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玄宗卒至播迁”可知,开元盛世之后出现“安史之乱”,导致唐玄宗出逃,但并没有亡国。

13.(1)古人教化百姓的方法周密完备,所以触犯法律的人很少;后世教化百姓的方法不周到,所以触犯法律的人很多。(得分点:“道”周备”“至”各1分,句意2分)

(2)百姓因饥饿而流浪逃亡,哪里是他们愿意的。现在竟然驱赶(他们)使他们失去安身之所,非常不仁义啊! (得分点:“流亡”“得已”“乃”各1分,句意2分)

【文言译文】

宣德三年二月乙亥日,皇上驾临文华殿。(皇上)晓谕侍奉的大臣说:“治理百姓的方法有主次,治理土地和房屋,设立学校,这是根本。不幸出现无知愚钝的百姓,然后再处罚他们。然而(我)认为这种肉体刑罚,就过于惨烈了。"(皇上)又说:“古人教化百姓的方法周密完备,所以触犯法律的人很少;后世教化百姓的方法不周到,所以触犯法律的人很多。(触犯法律的人多与少)未必与肉体刑罚的存在与否有关,汉代承袭了秦朝的政治的弊端,认为百姓不受教化而急切地斩断他们的肢体,在他们的肌肤上刻字,伤残的人很多。隋、唐两朝以后,把笞、杖、徒、流、死确定为五种刑罚,也是很好的法律。”三月,工部侍郎李新从河南返回(京城),(对皇帝)说:“山西百姓遭遇饥荒,流浪迁徙到南阳各个郡的有十多万人。有关部门的官吏派人抓捕驱逐(这些百姓)。死亡的百姓很多。”皇上命令夏原吉说:“百姓因饥饿而流浪逃亡,哪里是他们愿意的。现在竟然驱赶(他们)使他们失去安身之所,非常不仁义啊!”于是派遣官员前往山西、河南赈济(灾民),禁止抓捕处罚(这些百姓)。五月,巡抚大理卿胡概请求在杭州、嘉州、湖州等地增加设置主管粮税的布政司。皇上说:“粮食的税收自然有惯常的规定,我刚刚裁撒冗官、抑制滥政。古话说“减少事务不如裁减官员。”没有答应(胡概的请求)。六月,皇上对朝廷大臣说:“怎么处理贪污的事情?”杨士奇回答说:“贪污的风气始于永乐末年,现在更加严重。”皇上问:“为什么呢?”(杨士奇)回答说:“太宗皇帝自从永乐十五、十六年开始,多次称病不视察朝政,随从的大臣,领受(他人)嘱托(为其办事)从而收受贿赂,公然行事毫无顾忌。”杨荣说“当时,只有方宾有贪污的名声。”皇上就看着杨荣问:“现在贪污的人谁最严重?”(杨荣)回答说:“没有比刘观更严重的。”皇上叹气说:“务必从根本上驱除不良风气,眼下考虑(的是)刘观离职后。谁可以代替刘观?”杨士奇说:“通政使顾佐清廉公正有威名。”杨荣说:“顾佐做京兆尹,能够约束下属官吏,政务清明革除弊端。”皇上高兴地说:“顾佐竟然能够做到这样!”于是命令刘观巡视河道,让顾佐代替刘观。不久就把刘观关进监狱。八月,皇上驾临文华殿,和侍奉的大臣谈论历代的户口盛衰,皇上说:“户口的盛衰,足以用来表现国家治理得好不好。户口兴盛的根本在于休养生息;户口衰减必定会有土木兴建或者战争。汉武帝继承文帝、景帝的统治,隋炀帝继承了隋文帝的统治,开元盛世之后,就有安史之乱,难道不是依仗富庶而不知道警惕吗?汉武帝晚年在轮台悔过,隋炀帝也因为(不知警惕)而亡国,唐玄宗最终达到迁徙、流离的地步,这些都足以作为后世的警惕和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