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纪事本末·夏元吴拒命 阅读答案及解析

2022-05-16
目录:> >

康定元年春正月,元昊寇延州。延州当夏人出入之冲地阔砦疏土兵寡弱又无宿将知延州范雍闻元昊至惧甚八月,诏范仲淹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序,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六将领之,日夜训练,量贼众寡,使更出御。敌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大范,盖指雍也。庆历元年春正月,帝以元昊势益猖獗,遣翰林学士晁宗慤即陕西问攻守之策,夏竦等具二说,令副使韩、判官尹洙诣阙奏之。帝取攻策,执政以为难,杜衍亦曰:“徼幸成功,非万全计。”帝不听,诏鄜延、泾原会兵,期以正月进讨。范仲淹言:“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贼马瘦人饥,其势易制。且鄜延乃西羌必由之地,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徕之。不然,情意阻绝,臣恐偃兵无期矣,乞留鄜延一路,以备招纳。或择利进城废砦,以牵制元昊。”帝从之。时元昊遣延德还延州与范仲淹约和,仲淹自为书贻元昊,备陈利害。三月,元昊答范仲淹书,语极悖慢,仲淹对来使焚之。吕夷简语宋庠曰:“人臣无外交,希文乃擅与元昊书,得其书又焚不奏,他人敢尔邪!”时朝廷命仲淹陈对,仲淹奏曰:“臣始闻敌有悔过之意,故以书诱谕之。会任福败,虏势益张,故复书悖慢。臣以为使朝廷见之而不能讨,则辱在朝廷,乃对官属焚之,使若朝廷初不知者,则辱专在臣矣,故不敢上闻。”奏下两府共议,宋庠遽曰:“仲淹可斩!”杜衍曰:“仲淹志在招叛,盖忠于朝廷也,何可深罪。”争之甚力。宋庠谓夷简必有言助己,而夷简黙无一语。上顾问夷简何如,夷简曰:“杜衍之言是也,止可薄责而已。”乃降仲淹知耀州。

(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夏元吴拒命》)

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延州当夏人出入之冲地/阔砦疏/土兵寡弱/又无宿将/知延州范雍闻元昊至/惧甚/

B.延州当夏人出入之冲/地阔砦疏/土兵寡弱/又无宿将/知延州范雍闻元昊至/惧甚/

C.延州当夏人出入之冲/地阔砦疏/土兵寡弱/又无宿将/知延州范雍闻元昊/至惧甚/

D.延州当夏人出入之冲地/阔砦疏/土兵寡弱/又无宿将/知延州范雍闻元昊/至惧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定元年”与姜夔《扬川慢》小序中“淳熙丙申至日”纪年法一致。

B.“执政”在北宋是某些高级管员的通称,他们有参议国家政事的权力。

C.“希文”是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呼别人时,一般称字以示礼貌、尊敬。

D.“耀州”的“州”是北宋的行政区划单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州之前是按官位的高低决定抗击贼寇的出兵顺序,范仲淹改变了这样的做法,根据敌情,统筹安排六路兵马。

B.面对元昊猖獗行为,皇上听从杜衍建议决定立即出兵,在范仲淹从天气、地形等方面分析形势后,才打消念头。

C.在夏元昊派高延德到延州与范仲淹约定和谈后,范仲淹亲自写信给夏元昊陈述战与和的利害关系,不久,收到回信。

D.选文记载了范仲淹镇守延州时的典型事件,使得范仲淹用兵有方、富有智谋、敢于担当的形象跃然纸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且鄜延乃西羌必由之地,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徕之。(4分)

(2)会任福败,虏势益张,故复书悖慢。(4分)

14.对范仲淹擅自与夏元昊通信的行为,吕夷简的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参考答案

10.B

11.A

12.B

13.(1)况且鄜延是西羌的必经之地,只要我们按兵不动,来观察对方的破绽,请容我逐步用恩德信义招降他们。(共4分)

评分细则:

“乃”,“是、为”等;“必由之地”,“必经之地、一定路过的地方”等;

“第”,“只要、只管”等;

“以”,“来”;“衅”,“破绽、漏洞”等;

“稍”,“逐步、逐渐”等;招徕,“招纳、招揽”等。

一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意对即可,共4分。

(2)恰逢任福战败,敌人的气势更加嚣张,所以回信傲慢。(共4分)

评分细则:

“会”,“恰逢、恰巧”等;

“益张”,“更加嚣张、更加猖狂、更加猖獗”等;

“故”,“所以、因此”等;“复书”,“回信”等;“悖慢”,“傲慢、违逆不敬、背理傲慢”等。

第一句1分,第二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第三句2分,错一处减1分,减满2分为止;意对即可,共4分。

14.起初认为范仲淹行为失格(1分);后来体悟他的忠诚之心,同意轻责(2分)。(共3分)

评分细则:

第1点只要能答到否定范仲淹的行为这层意思即可得1分;

第2点答出理解范仲淹对朝廷忠心之意得1分,答出轻责、薄责等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