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元年
(公元前五百九十年)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译文】元年,春天,周历正月,成公即位。
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
【译文】二月辛酉日,安葬鲁君宣公。
无冰。
【译文】没有冰。
终时无冰则志。此未终时而言无冰何也?终无冰矣,加之寒之辞也。
【译文】冬季结束,没有冰才予以记载。这次冬季还没过完,怎么就说没冰呢?冬季没有冰了,因为最寒冷的时候都没冰。
三月,作丘甲。
【译文】三月,让丘里百姓制作铠甲。
作,为也。丘为甲也。丘甲,国之事也。丘作甲非正也。丘作甲之为非正何也?古者,立国家,百官具,农工皆有职以事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夫甲,非人人之所能为也。丘作甲非正也。
【译文】作是制做的意思,让丘里的百姓做铠甲。做铠甲是国家的事,让丘里百姓做铠甲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古时候,立国封家,各种职官都具备,农夫工匠都各有自己的职责,共同事奉君王。古时有四种百姓。有读书人,有商人,有农夫,有工匠。那铠甲,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让丘里百姓做铠甲是不对的。
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
【译文】夏天,臧孙许和晋侯在赤棘结盟。
秋,王师败绩于贸戎。
【译文】周天子的军队在贸戎失败。
不言战,莫之敢敌也。为尊者讳敌不讳败。为亲者讳败不讳敌,尊尊亲亲之义也。然则孰败之?晋也。
【译文】不记作战,是表示没有谁敢与天子的军队为敌。对地位高的忌讳说有敌手,不忌讳说失败。对亲者忌讳说失败,不忌讳说有敌手。这就是敬尊者爱亲者的义例。如此,那么谁打败了王师,是晋国。
冬,十月。
【译文】冬季,十月。
季孙行父秃,晋却克眇,卫孙良失跛,曹公子手偻,同时聘于齐。齐侯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萧同姪子处台上而笑之。闻于客,客不说而去,相与立胥闾而语,移日不解。齐人有知之者曰:“齐之患,必自此始矣”。
【译文】季孙行父秃头,晋国的却克一只眼,卫国的孙良夫腿跛,曹公子驼背。他们同时到齐国访问。齐侯让秃子迎接季孙行父,让一只眼的迎接却克,让跛子迎接孙良夫,让驼背人迎接曹公子。萧同姪子在高台上笑他们。客人听到了,很不高兴地离开了,一起站在城门外交谈,长时间没散。有个齐国人知道了这件事,说:“齐国的祸患。肯定从此开始了”。
成公二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九年)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
【译文】二年,春天,齐侯攻伐鲁国北部边邑。
夏,四月,丙戌,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于新筑。卫师败绩。
【译文】夏天,四月丙戌日,卫国的孙良夫领兵在新筑跟齐军作战。卫军大败。
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却克、卫孙良夫、曹公子手及齐侯战于革鞌,齐师败绩。
【译文】六月癸酉日,鲁国的季孙行父等人领兵和晋国、卫国、曹国军队会合跟齐国在鞌地大战,齐军大败。
其日,或曰日其战也,或曰日其悉也。曹无大夫。其曰公子何也?以吾之四大夫在焉,举其贵者也。
【译文】记载日期,有的说是为作战记日期,有的说是为鲁国的四个卿大夫全参战而记日期。曹国没有天子命封的大夫,为什么称公子?因为鲁国的四大夫在军中,所以要称高贵之称。
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乙酉,及国佐盟于爰娄。
【译文】秋季,七月,齐侯派国佐来军中议和。乙酉日,在爰娄跟国佐签订盟约。
鞌,去国五百里。爰娄,去国五十里。一战绵地五百里,焚雍门之茨,侵车东至海。君子闻之曰:“夫甚”。甚之辞焉,齐有以取之也。齐之有以取之何也?败卫师于新筑,侵我北鄙,敖却献子,齐有以取之也。爰娄在师之外。却克曰:“反鲁卫之侵地。以纪侯之甗来,以萧同姪子之母为质,使耕者皆东其亩,然后与子盟”。国佐曰:“反鲁卫之侵地,以纪侯之甗来,则诺。以萧同姪子之母为质,则是齐侯之母也,齐侯之母,犹晋君之母也,晋君之母犹齐侯之母也。使耕者尽东其亩,则是终士齐也,不可。请一战,一战不克,请再;再不克,请三;三不克,请四;四不克,请五;五不克,举国而授。”于是而与之盟。
【译文】鞌,离国都五百里。爰娄,离国都五十里。一次作战晋军绵延占地五百里,烧了城门顶盖,兵车向东一直排到海边。君子听说后,认为晋军过分了。齐国也有招祸的原因。什么原因?在新筑打败卫国军队,侵略鲁国北鄙边邑,对却克无礼,所以说齐国有招祸的原因。爰娄就在军队前面。却克说:“齐国要返回侵占鲁卫二国的土地,把纪侯的甗献来,让萧同姪子的母亲做人质,让田地的垅沟东西走向,然后才能跟你结盟”。国佐说:“返回鲁卫被侵占的土地,献出纪侯的甗,答应。让萧同姪子的母亲当人质,这是齐侯的母亲呵!齐侯的母亲就如同晋君的母亲;晋君的母亲就如同齐侯的母亲呵。让田亩的垅沟东西走向,这就等于始终把齐国当下臣看待,这不行。我们请求再决一战。一战不胜,决两战;两战不胜,决三战;三战不胜,决四战;四战不胜,决五战;五战不胜,整个齐国都给晋。”于是晋国跟他签了盟。
八月,壬午。宋公鲍卒。
【译文】八月,壬午日,宋文公去世。
庚寅,卫侯速卒。
【译文】庾寅日,卫穆公去世。
取汶阳田。
【译文】鲁取回汶阳的土地。
冬,楚师、郑师侵卫。
【译文】冬季,楚军和郑国军队一起侵略卫国、
十有一月,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
【译文】十一月,鲁公跟楚公子婴齐在蜀地会见。
楚无大夫,其曰公子何也?婴齐亢也。
【译文】楚国没有天子命封的大夫。为什么称公子?因为婴齐和鲁公处于相当的地位。
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人、薛人、缯人盟于蜀。
【译文】丙申日,鲁公跟楚、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缯十一国在蜀地会盟。
楚其称人何也?于是而后公得其所也。会与盟同月,则地会,不地盟。不同月,则地会地盟。此其地会地盟何也?以公得其所,申其事也。今之屈,向之骄也。
【译文】对楚国为什么称人?这样之后鲁公才显出地位。开会和结盟如果在同一个月,就记载开会的地点,不必记结盟的地点。如果不在同一个月,就开会结盟都记地点。这次为什么开会记地点,结盟也记地点?因为鲁公得到了地位,要申明这件事,楚国这次委屈了,先前骄亢了。
成公三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八年)
三年,春,王正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
【译文】三年,春天,成公会合晋侯、宋公、卫侯和曹伯攻伐郑国。
辛亥,葬卫穆公。
【译文】辛亥日,安葬卫穆公。
二月,公至自伐郑。
【译文】二月,成公伐郑归来,告祭祖庙。
甲子,新宫灾,三日哭。
【译文】甲子日,新宫着火,成公哭了三天。
新宫者,祢宫也。三日哭,哀也。其哀,礼也,迫近不敢称谥。恭也,其辞恭且哀,以成公为无讥矣。
【译文】新宫就是父庙。(父庙着火)成公哭了三天,哀痛呵。哀痛是合于礼的。父亲是最亲近的先辈,不敢称宣公庙,这是恭敬。做到了又恭敬又哀痛,对成公没有可讥斥的了。
乙亥,葬宋文公
【译文】乙亥日,安葬宋文公。
夏,公如晋。
【译文】夏天,成公到晋国去。
郑公子去疾帅师伐许。
【译文】郑国公子去疾领兵攻伐许国。
公至自晋。
【译文】成公从晋国回来,告祭祖庙。
秋,叔孙侨如帅师围棘。
【译文】秋天,叔孙侨如领兵包围棘地。
大雩。
【译文】举行大规模的求雨祭祀。
晋却克、卫孙良夫伐墙咎如。
【译文】晋国的却克和卫国的孙良夫攻伐墙咎如。
冬,十有一月,晋侯使荀庚来聘。
【译文】冬季,十一月,晋侯派荀庚来鲁访问。
卫侯使孙良夫来聘。
【译文】卫侯派孙良夫来鲁访问。
丙午,及荀庚盟。
【译文】丙午日,鲁公和荀庚签盟。
丁未,及孙良夫盟。
【译文】丁未日,跟孙良夫签订盟约。
其日,公也。来聘而求盟。不言及之者,以国与之也。不言其人,亦以国与之也。不言求,两欲之也。
【译文】记具体日期,因为鲁公参加了。晋卫来访问,是为了求得结盟,不记谁跟孙良夫结盟,因为是以国的名义结盟。不记签盟的人,也是以国的名义。不说他们来求结盟,是因为双方都想结盟。
郑伐许。
【译文】郑国攻伐许国。
成公四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七年)
四年,春,宋公使华元来聘。
【译文】四年,春天,宋公派华元来鲁访问。
三月,壬申,郑伯坚卒。
【译文】三月,壬申日,郑襄公去世。
杞伯来朝。
【译文】杞国国君来朝见鲁公。
夏,四月,甲寅,臧孙许卒。
【译文】夏天,四月甲寅日,臧孙许去世。
公如晋。
【译文】成公到晋国去。
葬郑襄公。
【译文】安葬郑襄公。
秋,公至自晋。
【译文】秋天,成公从晋回国,告祭祖庙。
城郓。
【译文】在郓地修城墙。
郑伯伐许。
【译文】郑伐攻伐许国。
成公五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六年)
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来归。
【译文】五年春,周历正月,杞叔姬回鲁国。
妇人之义,嫁曰归。反曰来归。
【译文】妇人的礼义,出嫁叫归,被休弃返回娘家叫来归。
仲孙蔑如宋。
【译文】仲孙蔑到宋国去。
夏,叔孙侨如会晋荀首于谷。
【译文】夏天,叔孙侨如在谷地会见晋国的荀首。
梁山崩。
【译文】梁山崩塌。
不日何也?高者有崩道也。有崩道则何以书也?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晋君召伯尊而问焉。伯尊来遇辇者,辇者不辟,使车右下而鞭之。辇者曰:“所以鞭我者,其取道远矣”。伯尊下车而问焉,曰:“子有闻乎?”对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伯尊曰:“君为此召我也,为之奈何?”辇者曰:“天有山,天崩之。天有河,天壅之,虽召伯尊如之何?”伯尊由忠问焉,辇者曰:“君亲素缟,帅群臣而哭之,既而祠焉,斯流矣”。伯尊至,君问之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为之奈何?”伯尊曰:“君亲素缟,帅群臣而哭之,既而祠焉,斯流矣”。孔子闻之曰:“伯尊其无绩乎,攘善也。”
【译文】为什么不记载日期?太高的山就会崩塌。高山会崩塌,那为什么还记载?解释说,梁山崩塌,堵住了黄河,三天水不能流动。晋侯召见伯尊问这件事。伯尊在路上遇到个推车的人,不给他让路。伯尊让车右下车鞭打那个推车的人。推车人说:“打我的原因,恐怕是为赶远道吧”。伯尊下车问他,说:“你听说什么啦?”回答说:“梁山崩塌,堵住黄河,三天水不能流动。”伯尊说:“君王为这件事召见我,对此该怎么办?”推车人说:“老天爷造了山,老天爷又让它崩塌。老天爷造了河,老天爷又堵住它。即使召见伯尊,又能怎样?”伯尊诚恳地问他,推车人说:“君王亲自穿孝服,领着群臣一起哭,然后祭祀,水就会流动了”。伯尊到了京城,君王问他说:“梁山崩塌,堵住黄河,三天水不能流动,对此怎么办?”伯尊说:“君王亲自穿孝服,领群臣一起哭,然后祭祀,水就会流动了”。孔子听说这件事,说:“伯尊恐怕没有功劳吧,他盗用了别人的好主意。”
秋,大水
【译文】秋季,发大水。
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
【译文】冬季,十一月,己酉日,周定王驾崩。
十有二月,己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虫牢。
【译文】十二月己丑日,成公和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子、杞伯在虫牢会盟。
成公六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五年)
六年,春,王正月,公至自会。
【译文】六年,春天,周历正月,成公从会盟地回国,告祭祖庙。
二月,辛巳,立武宫。
【译文】二月辛巳日,建武宫庙。
立者,不宜立也。
【译文】立武宫,是不应该立的。
取专阝。
【译文】攻取专阝国。
专阝,国也。
【译文】专阝是个国家。
卫孙良夫帅师侵宋。
【译文】卫国的孙良夫领兵侵略宋国。
夏,六月,邾子来朝。
【译文】夏季,六月,邾国国君来鲁朝见。
公孙婴齐如晋。
【译文】公孙婴齐到晋国去。
壬申。郑伯费卒。
【译文】壬申日,郑悼公去世。
秋,仲孙蔑、叔孙侨如帅师侵宋。
【译文】秋天,仲孙蔑和叔孙侨如领兵侵略宋国。
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
【译文】楚国公子婴齐领兵攻伐郑国。
冬,季孙行父如晋。
【译文】冬天,季孙行父到晋国去。
晋栾书帅师救郑。
【译文】晋国栾书领兵援救郑国。
成公七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四年)
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郊牛角,乃免牛。
【译文】七年春,周历正月,小鼠咬伤郊祭用的牛的角。占卜改用别的牛,牛角又被咬伤,于是不用牛祭祀。
不言日,急辞也。过有司也。郊牛,日展斛角而知伤,展道尽矣,其所以备灾之道不尽也。又,有继之辞也。其,缓辞也。曰,亡乎人矣,非人之所能也,所以免有司之过也。乃,亡乎人之辞也。免牲者,为之缁衣纁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南郊。免牛亦然。免牲不日不郊,免牛亦然。
【译文】不记日期,表示急迫的意思。责备管事的人。郊祭用的牛,每天检查圆乎乎的牛角,知道牛角被(小鼠)咬伤了。全面检查了,用以防备灾患的办法不完备。又字,是接续的意思。其字,表示舒缓的意思。是没有贤君哪。(郊牛又被咬伤角)表明不是人所能管得了的,用以免去管事人的罪过。用乃字,表明没有贤君的意思。免去杀牲祭祀的仪式,给牛披上黑衣黑裳。管事人穿黑色的礼服,把牛送到国都南郊。免去用牛也是这样做。免去杀牲,不记日期,不举行郊祭。免去用牛也是这样。
吴伐郯。
【译文】吴国攻伐郯国。
夏,五月,曹伯来朝。
【译文】夏天,五月,曹国国君来鲁朝见。
不郊。犹三望。
【译文】没举行郊祭。仍举行三次望祭。
秋,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
【译文】秋天,楚公子婴齐领兵攻伐郑国。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八月,戊辰,同盟于马陵。
【译文】成公会合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一起救郑。八月戊辰日,在马陵会盟。
公至自会。
【译文】成公从会盟地回国告祭祖庙。
吴入州来。
【译文】吴国攻入州来。
冬,大雩。
【译文】冬季,举行大规模雩祭。
雩不月而时,非之也。冬无为雩也。
【译文】雩祭,不记载举行的月份,却记下季节,是不对的。冬季没有举行雩祭的。
卫孙林父出奔晋。
【译文】卫国的孙林父跑到晋国去。
成公八年
(公元前五百八十三年)
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
【译文】八年,春天,晋侯派韩穿到鲁国商谈汶阳土地的事,让鲁把汶阳给齐。
于齐,缓辞也。不使尽我也。
【译文】给齐,是调和的意思。不让晋国完全控制鲁国。
晋栾书帅师侵蔡。
【译文】晋卿栾书领兵侵略蔡国。
公孙婴齐如莒。
【译文】公孙婴齐到莒国去。
宋公使华元来聘。
【译文】宋共公派华元来鲁国访问。
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
【译文】宋公派公孙寿来鲁国送聘礼。
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
【译文】晋国杀了自己的大夫赵同、赵括。
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锡公命。
【译文】秋季,七月,天子派召伯来向成公赐命。
礼有受命,无来锡命,锡命,非正也。曰天子何也?曰,见一称也。
【译文】按礼,有(到天子那)接受命令的,没有来赐予命令的。天子派召伯来鲁向成公赐予命令是不对的。为什么称天子?又见到一种称呼。
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
【译文】冬天,十月癸卯日,杞叔姬去世。
晋侯使士燮来聘。
【译文】晋侯派士燮来鲁访问。
叔孙侨如会晋士萄、齐人、邾人伐郯。
【译文】叔孙侨如会合晋国的士燮、齐人、邾人,一起攻伐郯国。
卫人来媵。
【译文】卫国送来陪嫁女。
媵,浅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以伯姬之不得其所,故尽其事也。
【译文】送陪嫁女,是不重要的事,不必记载。这次为什么记载?因为鲁伯姬没嫁到好去处,所以详尽记下她的事。
--
成公九年
经九年,春,王正月,杞伯来迎叔姬之丧以归。
【译文】 九年春,周历正月,杞伯来鲁国迎叔姬的灵枢回国。
夫无逆出妻之丧而为之也。
【译文】 夫君没有迎被休出妻子的灵枢回国的。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
【译文】 成公和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在蒲地会盟。
公至自会。
【译文】 成公从会盟地回国,告祭祖庙。
二月,伯姬归于宋。
【译文】 二月,伯姬出嫁到宋国。
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
【译文】 夏天,季孙行父到宋国访问,顺便探望鲁君的出嫁女。
致者,不致者也。妇人在家制于父,既嫁制于夫。如宋致女,是以我尽之也,不正,故不与内称也。逆者微,故致女详其事,贤伯姬也。
【译文】 用致字,表示不该致的意思。女子出嫁前在家由父亲管,已经出嫁了由丈夫管。(伯姬已经出嫁又派季孙)到宋国问候,这就等于由鲁国全面管了,是不对的,所以不称季孙为使臣。(当初宋国)迎亲的人地位低,所以又去问候,把事办周全。伯姬贤德。
晋人来媵。
【译文】 晋国送来陪嫁女。
媵,浅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以伯姬之不得其所,故尽其事也。
【译文】 送陪嫁女,是不重要的事,不必记载。这次为什么记载?因为伯姬没嫁到好去处,所以详尽地记下她的事。
秋,七月,丙子,齐侯无野卒。
【译文】 秋季,七月丙子日,齐顷公去世。
晋人执郑伯。
【译文】 晋国捉住了郑成公。
晋栾书帅师伐郑
【译文】 晋国的栾书领兵攻伐郑国。
不言战,以郑伯也。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
【译文】 不说作战,是为郑伯隐讳。对有地位的人,隐讳他的耻辱;对贤德的人,隐讳他的过错,对亲人,隐讳他的病。
冬,十有一月,葬齐顷公。
【译文】 冬季,十一月,安葬齐顷公。
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 楚人入郓
【译文】 楚公子婴齐领兵攻打莒国。庚申日,莒国失败,楚国攻入郓城。
其日,莒虽夷狄,犹中国也。大夫溃莒而之楚,是以知其上为事也。恶之,故谨而日之也。
【译文】 记下日期,莒国虽是夷狄,也像中原诸侯国一样。莒国的大夫溃败后跑到楚国去,因此知道它的君无道。憎恶他,所以严谨地记下日子。
秦人、白狄伐晋。
【译文】 秦国和白狄攻伐晋国。
郑人围许。
【译文】 郑国攻伐许国。
城中城。
【译文】 修筑内城城墙。
城中城者,非外民也
【译文】 修筑内城城墙,是为防御外民。
成公十年
十年,春,卫侯之弟黑背帅师侵郑。
【译文】 十年,春天,卫侯的弟弟领兵侵略郑国。
夏,四月,五卜郊,不从,乃不郊。
【译文】 夏天,四月,五次为郊祭占卜,不吉,就不举行郊祭。
夏四月,不时也五卜,强也乃者,亡乎人之辞
【译文】 夏季四月才为郊祭占卜,不合乎季节。五次占卜,表明太勉强了。用“乃”字,表明没有贤君。
五月,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
【译文】 五月,成公会合晋侯、齐侯、宋公、卫侯和曹伯攻伐郑国。
齐人来郓。
【译文】 齐国送来陪嫁女。
丙午,晋侯獳卒。
【译文】 丙午日,晋景公去世。
秋,七月,公如晋。
【译文】 秋季,七月,成公到晋国去。
冬,十月。
【译文】 冬季十月。
成公十一年
十有一年,春,王三月,公至自晋。
【译文】 十一年,春天,周历三月,成公从晋返回国,告祭祖庙。
晋侯使却犫来聘,己丑,及却犫盟。
【译文】 晋侯派却犫来鲁访问,已丑日,鲁跟却犫签盟。
夏,季孙行父如晋。
【译文】 夏天,季孙行父到晋国去。
秋,叔孙侨如如齐。
【译文】 秋天,叔孙侨如到齐国去。
冬,十月。
【译文】 冬季,十月。
成公十二年
十有二年,春,周公出奔晋。
【译文】 十二年,春天,周公跑到晋国避难。
周有入无出。曰出,上下一见之也。言其上下之道,无以存也。上虽失之,下孰敢有之?今上下皆失之矣。
【译文】 对周来说,只可说进入,无所谓出。说出奔,君臣各见到一次,是说天子臣下都无法在国内了(而逃出)。天子即使不对,下臣谁敢有逃离之心?如今天子臣下都不对。
夏,公会晋侯、卫侯于琐泽。
【译文】 夏天,成公在琐泽会见晋侯和卫侯。
秋,晋人败狄于交刚。
【译文】 秋天,晋国在交刚打败狄国。
中国与夷狄不言战皆曰败之,夷狄不日。
【译文】 不说中原诸侯国和夷狄作战。打败夷狄都加以记载,不记日期。
冬,十月
【译文】 冬季,十月。
成公十三年
十有三年,春,晋侯使却锜来乞师。
【译文】 十三年春晋侯派却锜来请求援兵。
乞,重辞也。古之人重师,故以乞言之也。
【译文】 用乞字,是程度重的意思。古人很重视军队,所以用乞字表示请求援兵。
三月,公如京师。
【译文】 三月,成公到京城去。
公如京师,不月。月非如也。非如而曰如,不叛京师也。
【译文】 成公到京城朝天子,不必记载月份。如果记月份就是没去。没去而说去。表示不能过而不朝。
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
【译文】 夏天五月,成公在京城会见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共同讨伐秦国。
言受命,不敢叛周也。
【译文】 是说接受天子命令,不敢背叛周朝。
曹伯卢卒于师。
【译文】 曹伯卢死在军中。
闵之也。公大夫在师曰师,在会曰会
【译文】 怜悯曹伯。诸侯或大夫死在军中就记载“于师”,死在盟会上就记载“于会”。
秋,七月,公至自伐秦。
【译文】 秋季,七月,成公伐秦后回国,告祭祖庙。
冬,葬曹宣公。
【译文】 冬天,安葬曹宣公。
葬时,正也。
【译文】 安葬记载季节,是对的。
成公十四年
十有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卒。
【译文】 十四年,春,周历正月,莒子去世。
夏,卫孙林父自晋归于卫。
【译文】 夏天,卫国的孙林父从晋返回卫国。
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
【译文】 秋天,叔孙侨如到齐国替成公迎亲。
郑公子喜帅师伐齐。
【译文】 郑公子领兵攻打齐国。
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
【译文】 九月,叔孙侨如领国君夫人姜氏从齐国回鲁。
大夫不以夫人,以夫人非正也,刺不亲迎也。侨如之挈,由上致之也。
【译文】 大夫不能领着诸侯夫人,领夫人是不对的,这是指刺成公不亲自迎亲。叔孙侨如带领姜氏回国,由成公告祭祖庙。
冬,十月,庚寅,卫侯臧卒。
【译文】 冬季,十月庚寅日,卫定公去世经秦伯卒。
【译文】 秦伯去世。
成公十五年
十有五年,春,王二月,葬卫定公
【译文】 十五年,春天,周历二月,安葬卫定公。
三月,乙巳,仲婴齐卒。
【译文】 三月乙巳日,仲婴齐去世。
此公孙也。其曰仲何也?子由父疏之也
【译文】 这个人是公孙。为什么称仲?儿子由于父亲的原因被疏远。
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郑人同盟于戚。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
【译文】 成公在戚地跟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国太子、齐大夫国佐、郑人会盟,晋侯抓住曹伯,带到京师。
以晋侯而斥执曹伯,恶晋侯也。不言之,急辞也。断在晋侯也。
【译文】 因为晋侯指使人捉了曹伯,对晋侯表示憎恨。不用之字,表示急迫的意思。决定权在晋侯。
公至自会。
【译文】 成公从会盟地回国,告祭祖庙。
夏,六月,宋公固卒。
【译文】 夏季,六月,宋共公去世。
楚子伐郑。
【译文】 楚国攻伐郑国。
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
【译文】 秋天八月庚辰日,安葬宋共公。
月卒日葬,非葬者也。此其言葬何也?以其葬共姬,不可不葬共公也。葬共姬,则其不可不葬共公何也?夫人之义,不可逾君。为贤者崇也。
【译文】 死记月份安葬记日子,不是正常的安葬。这里为什么说是安葬?因为安葬共姬,不能不葬共公。为什么不能不葬共公?夫人的礼义,不能超过国君。因为共姬贤德而抬高他。
宋华元出奔晋。
【译文】 宋国的华元逃到晋国。
宋华元自晋归于宋
【译文】 宋国华元从晋返回宋国。
宋杀其大夫山。
【译文】 宋国杀了自己的大夫山。
宋鱼石出奔楚。
【译文】 宋国的鱼石跑到楚国避难。
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邾人,会吴于钟离。
【译文】 冬季,十一月,叔孙侨如和晋国的士燮、齐国的高无咎,宋国的华元、卫国的孙林父、郑公子、郑人等在钟离会盟吴国。
会又会,外之也。
【译文】 用了会字又用会字,是把吴国视为诸侯之外的国家了。
许迁于叶。
【译文】 许国迁到叶地。
迁者,犹得其国家以往者也。其地,许复见也。
【译文】 用迁字,就像是得到封地往那去似的。记迁往的地点,许国又出现了。
成公十六年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
【译文】 十六年春,周历正月,下雨,树上结了冰挂儿。
雨而木冰,志异也。传曰,根枝折。
【译文】 下雨后树上结了冰挂,枝都折断了。
夏,四月,辛未,记载这种柽异现象。解释说,树滕子卒。
【译文】 夏季,四月辛未日,滕国国君去世。
郑公子喜帅师侵宋。
【译文】 郑国公子喜领兵侵略宋国。
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译文】 六月,丙寅日,初一,出现日蚀。
甲午,晦,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瓢陵。楚子、郑师败绩。
【译文】 甲午日,初一,晋国跟楚国、郑伯在鄢陵作战,楚郑战败。
日事遇晦曰晦,四体偏断曰败,此其败则目也。楚不言师,君重于师也
【译文】 记事遇到晦日就记下晦日。伤一只胳膊或腿叫败。这次记败是指眼睛受伤。不称楚师,称楚子比称楚师显得重。经楚杀其大夫公子侧。
【译文】 楚国杀了自己的大夫公子侧。
秋,公会晋侯、齐侯、卫侯、宋华元、郑人于沙随,不见公。
【译文】 秋天,成公在沙随会见晋侯、齐侯、卫侯、宋国的华元、邾人。晋侯不见鲁成公。
不见公者,可以见公也。可以见公而不见公,讥在诸侯也。
【译文】 不见公,是说可以见公。可以见却不见,是讥斥诸侯不帮忙。
公至自会。
【译文】 成公从开会处回国,告祭祖庙。
公会尹子、晋侯、齐国佐、邾人伐郑。
【译文】 成公会合尹子、晋侯、齐卿、和邾人,攻伐郑国。
曹伯归自京师。
【译文】 曹伯从京师回国。
不言所归,归之善者也。出入不名,以为不失其国也。归为善,自某归次之。
【译文】 不记归的地方,让他归是好事。离国回国不记名字,因为他没失掉国家。回国是好事,从哪儿回是次要的。
九月,晋人执季孙行父,舍之于苕丘。
【译文】 九月,晋国抓住季孙行父,让他在苕丘住一宿。
执者不舍,而舍公所也。执者致,而不致,公在也。何其执而辞也?犹存公也。存意公亦存也,公存也。
【译文】 捉人不记留宿,季孙行父留宿在成公的住所。被捉回国后要告祭祖庙。行父回国不告祖,是因为成公还在晋国若丘。为什么捉住季孙行父又放他回国?因为成公还在晋国。扣留成公,成公留在晋国。
冬,十月,乙亥,叔孙侨如出奔齐。
【译文】 冬季,十月乙亥日,叔孙侨如逃到齐国。
十有二月,乙丑,季孙行父及晋却犫盟于扈。
【译文】 十二月乙丑日,鲁季孙行父和晋国的却犫在扈地结盟。
公至自会。
【译文】 成公从晋回国,告祭祖庙。
乙酉,刺公子偃。
【译文】 乙酉日,杀死公子偃。
大夫日卒,正也。先刺后名,杀无罪也。
【译文】 大夫死了记载日期是对的。先记被刺,后记名,表明杀的是无罪的人。
成公十七年
十有七年,春,卫北宫括帅师侵郑。
【译文】 十七年,春天,卫国的北宫括领兵侵略郑国。
夏,公会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伐郑。
【译文】 夏天,成公会合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攻伐郑国。
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
【译文】 六月乙酉日,诸侯在柯陵结盟。
柯陵之盟,谋复伐郑也。
【译文】 柯陵这次会盟,谋划再一次攻伐郑国。
秋,公至自会。
【译文】 秋季,成公从会盟地回国告祭祖庙。
不曰至自伐郑也,公不周乎伐郑也。何以知公之不周乎伐郑?以其以会致也。何以知其盟复伐郑也?以其后会之人尽盟者也。不周乎伐郑,则何为日也?言公之不背柯陵之盟也。
【译文】 不记成公从伐郑那儿回国,因为成公不是诚心地伐郑。怎么知道成公对伐郑不坚定?因为记的是从会盟地回国。怎么知道会盟以后又攻伐郑国?因为后来参加会的人都是先前参与结盟的人。不诚心伐郑,为什么还记日子?表明成公不违背柯陵之盟。
齐高无咎出奔莒。
【译文】 齐国的高无咎逃到莒国。
九月,辛丑,用郊。
【译文】 九月,辛丑日,举行郊祭。
夏之始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之始,盖不可矣。九月用郊。用者,不宜用也。宫室不设,不可以祭。衣服不惰,不可以祭。车马器械不备,不可以祭。有司一人不备其职,不可以祭。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美也,非享味也。
【译文】 夏季的开头紧接着春季,还可以。用秋季的末尾,接着春季而举行郊祭,大概不可以了。九月举行郊祭。用,是不该用的意思。房屋没摆设好,不能祭祀。衣服没准备好,不能祭祀。车马器具没有齐备,不能祭祀。假如有一个管事人没准备好自己的事,也不能祭祀。祭祀是献上时令,献上敬意,献上美好的东西,不是只让神享受美味。
晋侯使荀蓄来乞师。
【译文】 晋侯派荀蓄来鲁请求援兵。
冬,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人、郑人伐郑。
【译文】 冬季,成公会盟单子、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人、邾人攻伐郑国。
言公不背柯陵之盟也。
【译文】 记成公不违背柯陵之盟。
十有一月,公至自伐郑。
【译文】 十一月,成公伐郑归来,告祭祖庙。
壬申,公孙婴齐卒于狸蜃。
【译文】 壬申日,公孙婴齐死在狸蜃。
十一月无壬申,壬申乃十月也。致公而后(金录),臣子之义。其地,未逾竟也。
【译文】 十一月没有壬申日,壬申日乃是十月。这是因为先记成公回国,后记大夫之死,是根据先君后臣的礼义。记下婴齐死的地点,没有越出国境。
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译文】 十二月,丁巳日,初一,出现日蚀。
邾子玃且卒。
【译文】 郑定公去世。
晋杀其大夫却(金录)、却犫、却至。
【译文】 晋国杀了大夫却(金录)、却犫、却至。传自祸于是起矣。
【译文】 晋厉公自己的祸从此起头了。经楚人灭舒庸。
【译文】 楚国灭了舒庸国。
成公十八年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
【译文】 十八年,春天,周历正月,晋国杀了大夫胥童。
庚申,晋弑其君州蒲。
【译文】 庚申日,晋国杀了国君州蒲。
称国以弑其君,君恶甚矣。
【译文】 举出国名(晋)弑自己的君,表明君王太坏了。
齐杀其大夫国佐。
【译文】 齐国杀了它的大夫国佐。
公如晋。
【译文】 成公到晋国去。
夏,楚子、郑伯伐宋。宋鱼石复入于彭城。
【译文】 楚王和郑伯领兵攻宋,鱼石又回国进入彭城。
公至自晋。
【译文】 成公从晋国归来,告祭祖庙。
晋侯使士匄来骋。
【译文】 晋侯派士匄来鲁国访问。
秋,杞伯来朝。
【译文】 秋天,杞国国君来鲁朝见。
八月,郑子来朝。
【译文】 八月,邾国国君来鲁朝见。
筑鹿囿。
【译文】 建筑养鹿场。
筑不志,此其志何也?山林薮泽之利,所以与民共也。虞之,非正也。
【译文】 建筑之类的事不必记载。这次为什么记载?山林湖泽的利益,用以和百姓共享。设置虞官,是不对的。
己丑,公薨于路寝。
【译文】 己丑日,成公死在正寝。
路寝,正也男子不绝妇人之手,以斋终也
【译文】 死在路寝是合于礼的。男人不能死于女色,要清心洁身而死。
冬,楚人、郑人侵宋。
【译文】 冬天,楚国和郑国侵略宋国。
晋侯使士断来乞师。
【译文】 晋侯派士断来鲁请求援兵。
十有二月,仲孙蔑会见晋侯、宋公、卫侯、郑子、齐崔杼,同盟于虚打门
【译文】 十二月,仲孙蔑会见晋侯、宋公、卫侯、郑子、齐大夫崔杼,在虚打共同结盟。
丁未,葬我君成公。
【译文】 丁未日,安葬鲁君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