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谷梁传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原文及白话文翻译-谷梁赤

2019-11-08
目录:> > > > > >

僖公元年(公元前六百五十九年)

元年,春,王正月。

【译文】僖公元年,春天,周历正月。

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

【译文】继承被杀的国君的君位,不记载即位,是对的。

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

【译文】齐军、宋军、曹军驻扎在聂北,救助邢国。

救不言次,言次,非救也。非救而曰救何也?遂齐侯之意也。是齐侯与?齐侯也。何用见其是齐侯也?曹无师,曹师者,曹伯也。其不言曹伯何也?以其不言齐侯,不可言曹伯也。其不言齐侯何也?以其不足乎扬,不言齐侯也。

【译文】说救就不能说次,说次,就不是救。不是救为什么说救?是顺应齐侯的意思。这次是齐侯率军吗?是齐侯。根据什么看出是齐侯?曹国没来军队,曹师是指曹伯。为什么不称曹伯?因为没称齐侯,就不能称曹伯。为什么不称齐侯?因为他不值得称赞宣扬,所以不称齐侯。

夏,六月,刑迁于夷仪。

【译文】夏季,六月,邢国迁到夷仪。

迁者,犹得其国家以往者也。其地,邢复见也。

【译文】迁,好像是得到了国家往那去的意思。提出迁往的地方,表示邢国又出现了。

齐师、宋师、曹师城邢。

【译文】齐军、宋军、曹军帮助邢国筑城。

是向之师也。使之如改事然,美齐侯之功也。

【译文】这些就是先前驻扎在聂北的三国军队,让他们改做筑城的事。(记载下来)是赞美齐侯的功劳。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

【译文】秋季,七月戊辰日,夫人姜氏死在夷地,齐国把它带回国。

夫人薨不地。地,故也。不言以丧归,非以丧归也,加丧焉。讳以夫人归也,其以归,薨之也。

【译文】诸侯夫人死不记载地点。这次记夷地是有缘故的。不说把尸体送回国,因为没把尸体送回国,是接哀姜回齐国,然后杀死的。忌讳齐人把夫人带回国。回国后杀死的。

楚人伐郑。

【译文】楚国攻伐郑国。

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邾人于柽。

【译文】八月,僖公和齐侯、宋公、郑伯、邾人在柽地会盟。

九月,公败邾师于偃。

【译文】九月,僖公在偃地打败邾国军队。

不日,疑战也。疑战而曰败,胜内也。

【译文】不记载日期,因为是没有确定日期的作战。疑战而说败,是鲁国胜了。

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丽,获莒挐。

【译文】十月壬午日,公子友领兵在丽地打败莒国军队,俘获了莒挐。

莒无大夫,其曰莒挐何也?以吾获之目之也。内不言获,此其言获何也?恶公子之绐。绐者奈何?公子友谓莒挐曰:“吾二人不相说,士卒何罪?”屏左右而相搏。公子友处下,左右曰:“孟劳”。孟劳者,鲁之宝刀也。公子友以杀之。然则何以恶乎绐也?曰弃师之道也。

【译文】莒国没有大夫。为什么称他莒挐?是从我们鲁国俘获他的角度来看他。鲁国征战不记俘获,这次为什么记?是憎恨公子友的欺骗行为。怎么欺骗?公子友对莒挐说:“我二人打仗,士卒有什么罪?”就叫士卒退下。二人搏斗,公子友处于劣势。身边的人说:“孟劳”。孟劳是鲁国的宝刀。公子友用刀杀死莒挐。如此,那么为什么憎恨欺骗呢?说是违背了打仗的道德。

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译文】十二月丁巳日,夫人姜氏的尸体运回齐国。

其不言姜,以其杀二子,贬之也。或曰:“为齐桓讳杀同姓也”。

【译文】不用姜字,是因为夫人杀了两个儿子,(不称她的姓)为贬斥她。有的人说,是避讳说齐桓公杀了同姓姊妹。

僖公二年

(公元前六百五十八年)

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

【译文】僖公二年,春天,周历正月,在楚丘修筑城墙。

楚丘者何?卫邑也。国而曰城,此邑也,其曰城何也?封卫也。则其不言城卫何也?卫未迁也。其不言卫之迁焉何也?不与齐侯专封也。其言城之者,专辞也。故非天子不得专封诸侯,诸侯不得专封诸侯。虽通其仁,以义而不与也。故曰,仁不胜道。

【译文】楚丘是什么?是卫国的城邑。对国家来说是修城,这是小邑,怎么说修城呢?是把卫国封在那里。那为啥不说在卫修城?卫国没有迁移。为什么不说卫国迁移?不赞同齐桓公擅自封诸侯。说修城,是擅自的意思。不是天子不能擅自分封诸侯,诸侯不能擅自封诸侯。(齐桓公)即使行仁,根据义就不赞同他的做法。所以说,行仁不能背义。

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译文】夏季,五月辛巳日,安葬君夫人哀姜。

虞师、晋师灭夏阳。

【译文】虞军和晋军灭了夏阳。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者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乎?”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以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谏曰:“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译文】不是国家而称灭,是认为夏阳重要。虞国没有军队(攻打夏阳)。为什么称虞师?因为它排在晋师之先,所以不能不称虞师。为什么排在晋师前边?因为它是灭夏阳的主要因素。夏阳,是虞虢交界处的一座城。夏阳被灭后,虞虢二国也就被攻克了。为什么说虞是灭夏阳的主要因素?晋献公要攻打虢国,荀息说:“为什么不用屈地的马和垂棘的玉向虞国借道?”献公说:“这些是我们晋国的宝贝。如果虞接受了礼物,却不借给我们道,那怎么办?”荀息说:“这有个小国尊奉大国的道理。它不借给我们道,肯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接受了我们的礼物,借给我们道,这就像我们从国内的府库取出璧玉,放到国外的府库,从国内马棚牵出马,放到国外马棚一样。”公说:“宫之奇在虞国。”荀息说:“宫之奇这个人,心性明达,可是懦弱,又和国君从小在一起。一块长大。心性明达说话就简约;性格懦弱就不能坚决进谏;从小和君王一起长大,君王就会轻视他。再说好东西就放在眼前,祸患是以后的事,这种情况,中等智慧以上的人才能考虑周全。我估计虞君是中等智慧以下的人。”献公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公说:“晋国派来的使臣,言语卑微,可带的礼物丰厚,这肯定对虞国不利。”虞公不听,接受了礼物,借路给晋国。宫之奇又劝谏说:“俗话说‘唇亡齿寒’,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呵。”他带着妻儿逃到曹国避难,晋献公灭了虢国,五年后占领了虞国。荀息牵着马,拿着璧玉走到献公面前说:“璧玉还是这样子,马的年龄增长了。”

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

【译文】秋天,九月,齐侯和宋公、江、黄二国国君在贯地会盟。

贯之盟,不期而至者江人黄人也。江人黄人者,远国之辞也。中国称齐宋,远国称江黄,以为诸侯皆来至也。

【译文】贯地的盟会,没约请就来的是江人黄人。记下江黄,表示远方国家参加了。中原一带的诸侯只举齐宋,边远的举出江黄二国,以此表示诸侯都到了。

冬,十月,不雨。

【译文】冬季,十月,没下雨。

不雨者,勤雨也。

【译文】记“不雨”,是殷切盼望下雨的意思。

楚人侵郑。

【译文】楚国侵略郑国。

僖公三年

(公元前六百五十七年)

三年,春,王正月,不雨。

【译文】僖公三年,春天,周历正月,没下雨。

不雨者。勤雨也。

【译文】记“不雨”,是殷切盼望下雨的意思。

夏,四月,不雨。

【译文】夏季四月,没下雨。

一时言不雨者,闵雨也。闵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译文】记载一季不下雨,这是为缺雨而忧心哪。为缺雨而忧心,是为民着想呵。

徐人取舒。

【译文】徐国攻占了舒国。

六月,雨。

【译文】六月,下雨。

雨云者,喜雨也。喜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译文】记下“雨”,是为得雨而心喜。为下雨而心喜,是为民着想呵。

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

【译文】秋天,齐侯、宋公和江、黄二国国君在阳谷会盟。

阳谷之会,桓公委端缙笏而朝诸侯。诸侯皆谕乎桓公之志。

【译文】阳谷这次盟会,齐桓公身着礼服、头戴礼帽、插着笏板接受诸侯的朝拜。诸侯们都了解他的志向。

冬,公子季友如齐莅盟。

【译文】冬天,公子季友到齐国参加会盟。

莅者位也。其不日,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国与之也。不言其人,亦以国与之也。

【译文】莅是临位的意思。不记日期,因为是先前确定的。不记“及”,因为是以国的名义参加的,不记参加会的人,也因为是以国的名义参加的。

楚人伐郑。

【译文】楚国攻伐郑国。

僖公四年

(公元前六百五十六年)

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

【译文】四年,春天,周历正月,僖公会合齐宋陈卫郑许曹诸军侵略蔡国。蔡国败了,于是就打楚国,驻扎在陉地。

溃之为言上下不相得也。侵,浅事也。侵蔡而蔡溃。以桓公为知所侵也,不土其地,不分其民,明正也。遂,继事也。次,止也。

【译文】溃是指君民上下不合。侵略,是较轻的军事行动。齐侵蔡,蔡军溃散。因为桓公是为蔡姬侵蔡,不占领蔡的土地,不要蔡的百姓,是光明正大的行动。遂是承接下一事的词。次是停止驻留的意思。

夏,许男新臣卒。

【译文】夏季,许君新臣去世。

诸侯死于国,不地。死于外,地。死于师何为不地?内桓师。

【译文】诸侯死在国内,不记载死的地方。如果死在国外,就记载死的地方。(许男)死在军中为什么不记载地点?是把桓公率领的军队看做国内了。

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译文】楚国的屈完来到军中,在召陵签订盟约。

楚无大夫。其曰屈完何也?以其来会桓,成之为大夫也。其不言使,权在屈完也。则是正乎?曰非正也。以其来会诸侯,重之也。来者何?内桓师也。于师,前定也。于召陵,得志乎桓公也。得志者,不得志也,以桓公得志为仅矣。屈完曰:“大国之以兵向楚何也?”桓公曰:“昭王南征不反,菁茅之贡不至,故周室不祭。”屈完曰:“菁茅之贡不至,则诺。昭王南征不反,我将问诸江。”

【译文】楚国没有(天子命封的)大夫。称他屈完是什么意思?因为他来和桓公会盟,把他视为大夫。不称他使臣,因为决定权在他这儿。那么,这对吗?不对。因为他来会盟诸侯,所以尊敬他。来是什么意思?是把他视为桓公军队内的人。作战,是先前定的。在召陵会盟。桓公达到了(一定的)目的。达到目的,(实际)是没达到目的,因为桓公仅达到了会盟议和这么点儿目的。屈完说:“贵国为什么对楚用兵呢?”桓公说:“周昭王南行没返回,楚地的贡品菁茅草不送到,致使周王室不能祭神。”屈完说:“菁茅草不送到,就答应送上。昭王南行没返回,我们责问长江。”

齐人执陈袁涛涂。

【译文】齐国抓住陈国的袁涛涂。

齐人者,齐侯也。其人之何也?于是哆然外齐侯也,不正其.国而执也。

【译文】齐人,指的是齐侯。为什么称他齐人?因为陈国人纷纷指责他,认为他越过国界抓人是不对的。

秋,及江人、黄人伐陈。

【译文】秋天,鲁国和江、黄一起攻打陈国。

不言其人及之者何?内师也。

【译文】为什么不说“及”字前的人?是鲁国军队。

公至自伐楚。

【译文】僖公从楚回国,告祭祖庙。

有二事偶,则以后事致。后事小,则以先事致。其以伐楚致,大伐楚也。

【译文】有两件事,就拿后一件告祭祖庙。如果后一件事小,就拿前一件事告祖。(僖公)拿伐楚这件事告祭祖庙,认为伐楚是大事。

葬许穆公。

【译文】安葬许穆公。

冬,十有二月,公孙兹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郑人、许人、曹人侵陈。

【译文】冬季,十二月,公孙兹领兵会合齐、宋、卫、郑、许、曹六国攻打陈国。

僖公五年

(公元前六百五十五年)

五年,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

【译文】僖公五年,春天,晋献公杀了自己的太子申生。

目晋侯斥杀,恶晋侯也。

【译文】指斥晋侯杀太子,憎恨晋侯。

杞伯姬来朝其子。

【译文】杞伯姬回鲁,让自己儿子来鲁朝见僖公。

妇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礼也?诸侯相见曰朝。伯姬为志乎朝其子也。伯姬为志乎朝其子,则是杞伯失夫之道矣。诸侯相见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非正也。故曰,杞伯姬来朝其子,参讥也。

【译文】女子已经出嫁,不能再随便越境,越境是违礼的。诸侯互相会见叫朝。伯姬想让儿子朝鲁。让儿子朝鲁是伯姬的意愿,这就表明杞伯失去了为夫之道。诸侯相见叫朝,(僖公)用招待杞伯之礼,招待他的儿子,是不对的。所以说,记“杞伯姬来朝其子”讥刺了三件事。

夏,公孙兹如牟。

【译文】夏天,公孙兹到牟国去。

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戴。

【译文】僖公和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一起在首戴会见周王的太子。

及以会,尊之也。何尊焉?王世子云者,唯王之贰也。云可以重之存焉,尊之也。何重焉?天子世子世天下也。

【译文】经文用“及”和“会”,是尊重王太子。为什么尊敬他?王世子的称呼,表示他是天子第二,应该重视他,尊重他。为什么重视他?天子的太子继承天下。

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戴。

【译文】秋季,八月,诸侯在首戴结盟。

无中事而复举诸侯何也?尊王世子,而不敢与盟也。

尊则其不敢与盟何也?盟者,不相信也,故谨信也。不敢以所不信而加之尊者。桓,诸侯也,不能朝天子,是不臣也。王世子,子也,塊然受诸侯之尊己,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桓不臣,王世子不子,则其所善焉何也?是则变之正也。天子微,诸侯不享觐。桓控大国,扶小国,统诸侯不能以朝天子,亦不敢致天王,尊王世子于首戴,乃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含王命会齐桓,亦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受之可乎,是亦变之正也。天子微,诸侯不享觐,世子受诸侯之尊己,而天子尊矣,世子受之可也。

【译文】会见与结盟中间没记事,为什么记结盟时加上诸侯二字呢?是尊重王太子,不敢记太子参加结盟。为什么不敢记太子参加结盟?结盟,是因为互相不守信才慎重地签盟约束盟者守信。所以不敢让这种出于不信任的事加到尊者头上。齐桓公是诸侯,不朝天子,也就不像臣了。王世子,是天子的儿子,安然地让诸侯尊戴自己,坐在尊位,这也就不像天子的儿子了。桓公不像臣,王太子不像太子,那么他们好在什么地方?这就是变通地看,他们又是对的。天子地位衰微,诸侯不纳贡不朝拜。齐桓公控制大国,扶助小国,统率诸侯而不能朝拜天子,能在首戴尊敬王太子,这也就是尊敬天子命令的一种方式。太子带着天子的命令会见桓公。这也是尊敬天子的一种方式。太子可以接受诸侯的尊戴。这也是变通地看,是对的。天子地位衰微,诸侯不纳贡、不朝拜。太子能受到诸侯的尊戴,也就等于天子受到尊戴了,所以太子接受诸侯的尊戴是可以的。

郑伯逃归不盟。

【译文】郑伯逃回国不参加结盟。

以其法诸侯,故逃之也。

【译文】因为齐桓公用法律管制诸侯,所以郑伯逃回国。

楚人灭弦,弦子奔黄。

【译文】楚国灭掉弦国,弦国国君跑到黄国。

弦,国也。其不曰,微国也。

【译文】弦是国名,没提它,因为是小国。

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译文】九月,戊申日,初一,出现日蚀。

冬,晋人执虞公。

【译文】冬天,晋国捉住虞国国君。

执不言所于地。缊于晋也。其曰公何也?犹曰其下执之之辞也。其犹下执之之辞何也?晋命行乎虞民矣。虞虢之相救,非相为赐也。今日亡虢而明日亡虞矣。

【译文】抓人不记所在地点,因为包容在晋国境内了。称虞公是什么意思?像是说他的下臣抓住他。为什么像是他的下臣抓住他?是晋国命令虞人抓的。虞虢两国互相救助,其实谁也没给谁好处,今天虢国灭亡,第二天虞国也灭亡了。

僖公六年

(公元前六百五十四年)

六年,春,王正月。

【译文】六年,春天,周历正月。

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

【译文】夏季,僖公会合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攻打郑国,包围了新城。

伐国不言围邑,此其言围何也?病郑也,著郑伯之罪也。

【译文】攻伐一国,不记包围了城邑。这次为什么记包围新城?是对郑国不满,暴露郑伯的罪恶。

秋,楚人围许,诸侯遂救许。

【译文】秋季,楚国包围许国,诸侯们援救许国。

善救许也。

【译文】救许的办法好。

冬,公至自伐郑。

【译文】冬天,僖公伐郑回国,告祭祖庙。

其不以救许致何也?大救郑也。

【译文】为什么不拿救许这件事告祖,因为伐郑是大事。

僖公七年

(公元前六百五十三年)

七年,春,齐人伐郑。

【译文】七年,春季,齐国攻打郑国。

夏,小邾子来朝。

【译文】夏天,小邾子来朝见鲁公。

郑杀其大夫申侯。

【译文】郑国杀了自己的大夫申侯。

称国以杀大夫,杀无罪也。

【译文】举出国名(郑),说杀某某大夫,杀的是无罪的人。

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母。

【译文】秋季,七月,僖公会合齐侯、宋公、陈国太子款、郑国太子华在宁母结盟。

衣裳之会也。

【译文】是友好性会盟。

曹伯班卒。

【译文】曹伯去世。

公子友如齐。

【译文】公子友到齐国去。

冬,葬曹昭公。

【译文】冬天,安葬曹昭公。

僖公八年

(公元前六百五十二年)

八年,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盟于洮。郑伯乞盟。

【译文】僖公八年春,周历正月,僖公会同周天子使臣、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国太子款等人在洮地结盟。郑伯乞求加盟。

王人之先诸侯何也?贵王命也。朝服虽敝。必加于上。弁冕虽旧,必加于首。周室虽衰,必先诸侯。兵车之会也。以向之逃归乞之也。乞者,重辞也,重是盟也。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之也。盖汋之也。

【译文】王人为什么排在诸侯前面?是尊重天子的命令。朝服虽然破了。也要穿在其他衣服的上面。帽子虽然旧了。一定戴在头上。周王朝虽然衰微。一定排在诸侯前面。这是兵车之会。郑伯因为以前逃会回国,这次乞求参加会盟。乞求,表示重视的意思,重视这次盟会。用乞字,表示郑伯在自己住处乞请参加。大概让他喝了血(同意他与盟)。

夏,狄伐晋。

【译文】夏季,狄人攻伐晋国。

秋,七月,禘于大庙,用致夫人。

【译文】秋季七月,在太庙举行禘祭,僖公告祖,要把母亲由妾升为夫人。

用者,不宜用者也。致者,不宜致者也。言夫人必以其氏姓。言夫人而不以氏姓,非夫人也,立妄之辞也,非正也。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夫人卒葬之,我可以不卒葬之乎?一则以宗庙临之而后贬焉,一则以外之弗夫人而见正焉。

【译文】由,是不该由的意思。告祖,是不该告祖的意思。称夫人一定提姓氏,不提姓氏,就表 明不是夫人,是立妾为夫人的意思,这不对。僖公把她看做夫人,记载时可以不看做夫人吗?死了以夫人之礼安葬。记载时可以不如实吗?一是在祖庙前去掉夫人的姓氏,以贬斥之,一是外国人不把她看做夫人足见是对的。

冬,十有二月,丁末,天王崩。

【译文】冬季,十二月丁末日,周惠王驾崩。

僖公九年

(公元前六百五十一年)

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

【译文】九年,春,周历三月,丁丑日,宋桓公去世。

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

【译文】夏天,僖公在葵丘会见周朝太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

天子之宰,通于四海。宋其称子何也?未葬之辞也。礼,柩在堂,孤无外事。今背殡而出会,以宋子为无哀也。

【译文】天子的宰官,通达天下。为什么称宋子?因君父没安葬。礼规定,父灵柩在堂(指没安葬),儿子不参加外事活动。现在宋子离开灵柩外出开会,认为宋子对父亲的故去没有哀伤。

秋,七月,乙酉,伯姬卒。

【译文】秋天,七月乙酉,伯姬去世。

内女也。未适人不卒,此何以卒也?许嫁笄而字之。死则以成人之丧治之。

【译文】是鲁国姑娘。女子没出嫁死了不予记载,这次为什么记载?因为伯姬已经定婚。举行了笄礼,称她的字了,死了就可以用成年人的丧礼治丧。

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

【译文】九月戊辰日,诸侯们在葵丘结盟。

桓盟不日,此何以日?美之也。为见天子之禁,故备之也,葵丘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曰毋雍泉,毋讫籴,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女与国事。

【译文】齐桓公主持的会盟不记日期,这次为什么记?是赞美他。他宣布天子的禁令,所以完备地记载下来。葵丘这次会,只把牛捆起来不杀,宣读完盟辞放在牛身上。盟辞上写明天子的禁令,上边说:不许筑堤防,不许不让邻国来买粮,不许废立太子,不许立妾为妻,不许女人参与国事。

甲子。晋侯诡诸卒。

【译文】甲子日,晋献公去世。

冬,晋里克杀其君之子奚齐。

【译文】冬季,晋国的里克杀死国君的儿子奚齐。

其君之子云者,国人不子也。国人不子何也?不正其杀世子申生而立之也。

【译文】称他君王的儿子,是表明国人不把奚齐看做新君。为什么?认为他杀太子申生而自立是不对的。

僖公十年

(公元前六百五十年)

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

【译文】十年,春天,周历正月,僖公到齐国去。

狄灭温,温子奔卫。

【译文】狄人灭掉温国,温子跑到卫国。

晋里克杀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

【译文】晋国的里克杀了国君卓和大夫荀息。

以尊及卑也,荀息闲也。

【译文】由尊者连及到卑者,荀息与其事无关。

夏,齐侯、许男伐北戎。

【译文】夏天,齐国和许国攻打北戎。

晋杀其大夫里克。

【译文】晋国杀了大夫里克。

称国以杀,罪累上也。里克杀二君与一大夫,其以累上之辞言之何也?其杀之不以其罪也。其杀之不以其罪奈何?里克所为杀者,为重耳也。夷吾曰:“是又将杀我乎”,故杀之,不以其罪也。其为重耳弑奈何?晋献公伐虢,得骊姬,献公私之,有二子,长曰奚齐,稚曰卓子。骊姬欲为乱,故谓君曰:“吾夜梦夫人趋而来曰:‘吾苦畏。’胡不使大夫将卫士而卫冢乎”。公曰:“孰可使?”曰:“臣莫尊于世子,则世子可”。故君谓世子曰:“骊姬梦夫人趋而来曰:‘吾苦畏’。女其将卫士而往卫冢乎”。世子曰:“敬诺”。筑宫,宫成。骊姬又曰:“吾夜梦夫人趋而来曰:‘吾苦饥’。世子之宫已成,则何为不使祠也?”故献公谓世子曰:“其祠”。世子祠。已祠,致福于君。君田而不在。骊姬以酖为酒,药脯以毒。献公田来。骊姬曰:“世子已祠,故致福于君”。君将食。骊姬跪曰:“食自外来者,不可不试也”。覆酒于地而地贲。以脯与犬,犬死。骊姬下堂而啼,呼曰:“天乎!天乎!国,子之国也,子何迟于为君?”君喟然叹曰:“吾与女未有过切,是何与我之深也?”使人谓世子曰:“尔其图之”。世子之傅里克谓世子曰:“入自明。入自明,则可以生。不入自明,则不可以生”。世子曰:“吾君已老矣,已昏矣。吾若此而入自明,则骊姬必死。骊姬死,则吾君不安。所以使吾君不安者,吾不若自死。吾宁自杀以安吾君,以重耳为寄矣。”刎脰而死。故里克所为弑者,为重耳也。夷吾曰:“是又将杀我也。”

【译文】举出国名说杀了某某,是牵连到谁为君的问题。里克杀了两个君和一个大夫,为什么说牵连到君王?杀里克不是因为他有罪。怎么说杀他不是因为有罪?里克被杀,是为重耳。夷吾说:“这人(指里克)又将杀我吧”,就杀了里克。不是因为他有罪。里克为重耳被杀是怎么回事?晋献公攻下虢国,得到骊姬,私自娶下为妾,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奚齐,小的叫卓子。骊姬想夺太子权,对献公说:“我夜里梦见夫人快步走到跟前说:‘我怕得很’。为什么不派大夫带兵去守墓?”公说:“谁可以派?”回答说:“没有哪个比太子地位高,太子可以。”献公对太子说:“骊姬夜里梦见夫人快步来说:‘我怕得很’,你带兵去守墓吧。”太子说:“遵命”。建守墓住的房子,建好了。骊姬又说:“我夜里梦见夫人快步走来说:‘我饿得很’,何不派人去祭祀。”献公对太子说:“去祭祀。”太子祭祀完,把祭肉和酒送给父亲。献公打猎不在宫里。骊姬把毒酒渗到酒里,肉里放上毒药。献公回来,骊姬说:“太子祭完了,把祭肉送给你”。献公刚要吃,骊姬跪下说道:“食物从外边送来,不能不试试。”把酒倒在地,地鼓起来。把肉给狗吃,狗死了。骊姬下堂号哭,喊道:“。天哪!天哪!国是你的国,为什么晚一点儿当国君就这么样”。献公长叹道:“我对你从未有过责备,怎么对我的仇恨这么深呢!”派人对太子说:“你自己考虑吧。”太子的保傅里克对太子说:“进宫去,自己说明白。说明白就可以免死,不说明白就得死”。太子说:“我们国君年岁老了,糊涂了。我进宫说明白,骊姬肯定得死。骊姬死,国君就不能安生。假如国君不得安生,我不如自己死。我宁自己死,来让君目安生。我把弟弟重耳托付给你了。”割掉脑袋就死了,所以里克被杀,是因为重耳。夷吾说:“这个人又将杀我。”

秋,七月。

【译文】秋季,七月。

冬,大雨雪。

【译文】冬季,下大雪。

僖公十一年

(公元前六百四十九年)

十有一年,春,晋杀其大夫丕郑父。

【译文】十一年春,晋国杀了大夫丕郑父。

称国以杀,罪累上也。

【译文】举出国名说杀某某,表明罪过牵连到君王的问题。

夏,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谷。

【译文】夏天,僖公和夫人在阳谷会见齐侯。

秋,八月,大雩。

【译文】秋季,八月,举行大规模的雩祭。

雩,月,正也。雩得雨曰雩,不得雨曰旱。

【译文】为求雨举行祭祀,记下月份是对的。求雨得雨叫雩,求雨没得雨叫旱。

冬,楚人伐黄。

【译文】冬季,楚国攻打黄国。

僖公十二年

(公元前六百四十八年)

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庚午,日有食之。

【译文】十二年,春,周历正月,庚午日,出现日蚀。

夏,楚人灭黄。

【译文】夏天,楚国灭掉黄国。

贯之盟,管仲曰:“江黄远齐而近楚。楚,为利之国也。若伐而不能救,则无以宗诸侯矣。”桓公不听,遂与之盟。

管仲死,楚伐江灭黄,桓公不能救,故君子闵之也。

【译文】在贯地那次盟会上,管仲说:“江国黄国远离齐国而靠近楚国。楚国是个贪利的国家。如果江黄被楚攻打,我们却不能救援。那么就没有办法让诸侯尊崇我们了。”齐桓公不听。就和江国黄国签了盟。管仲死后,楚国攻打江国,灭了黄国,桓公不能援救。所以君子让为桓公糊涂。

秋,七月。

【译文】秋季,七月。

冬,十有二月,丁丑,陈侯杵臼卒。

【译文】冬季,十二月丁丑日,陈宣公去世。

僖公十三年

(公元前六百四十七年)

十有三年,春,狄侵卫。

【译文】十三年,春天,狄人侵略卫国。

夏,四月,葬陈宣公。

【译文】夏季,四月,安葬陈宣公。

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咸。

【译文】僖公在咸地会盟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和曹伯。

兵车之会也。

【译文】是一次兵车之会。

秋,九月,大雩。

【译文】秋季,九月,举行大规模雩祭。

冬,公子友如齐。

【译文】冬季,公子友到齐国去。

僖公十四年

(公元前六百四十六年)

十有四年,春,诸侯城缘陵。

【译文】十四年春天,诸侯在缘陵筑城。

其曰诸侯,散辞也,聚而曰散何也?诸侯城,有散辞也,桓德衰矣。

【译文】经文统称诸侯,表明是分散而至。聚集在一起筑城,为什么分散而至呢?说诸侯筑城,就有分散的意思,表明齐桓公德行衰微了。

夏,六月,季姬及缯子遇于防,使缯子来朝。

【译文】夏季,六月,季姬和缯子在防地临时会面,让缯子来朝见鲁公。

遇者,同谋也。来朝者,来请己也。朝不言使,言使,非正也,以病缯子也。

【译文】临时会面,是为共同商量事情。来鲁朝见,主要是来为自己请求。朝见不能说让,说让(某某朝见)是不对的,用以责备缯子不朝鲁。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

【译文】秋季,八月辛卯日,沙山脚崩陷。

林属于山为鹿。沙,山名也。无崩道而崩,故志之也。其日,重其变也。

【译文】树林和山相连的地方叫山麓。沙是山名。没有崩塌的道理(山脚一般不会崩的)却崩了。所以记载它,记下日期。表示重视这种变异现象。

狄侵郑。

【译文】狄人侵略郑国。

冬蔡侯肸卒。

【译文】冬天,蔡侯肸去世。

诸侯时卒,恶之也。

【译文】经文记载诸侯死亡的季节,是表示对他的行为有所憎恶。

僖公十五年

(公元六百四十五年)

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公如齐。

【译文】十五年,春,周历正月,僖公到齐国去。

楚人伐徐。

【译文】楚国攻伐徐国。

三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

【译文】三月,僖公在牡丘会盟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临时驻扎在匡地。公孙敖领兵和众诸侯救徐国。

兵车之会也。遂,继事也。次,止也,有畏也。善救徐也。

【译文】这是兵车之会。遂是表承接的连词。次是停止不前的意思,因为有所害怕。援救徐是好事。

夏,五月,日有食之。

【译文】夏季,五月,出现日蚀。

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

【译文】秋季,七月,齐国和曹国攻打厉国。

八月,螽。

【译文】八月,闹蝗虫。

螽,虫灾也。甚则月,不甚则时。

【译文】蝗虫,造成虫灾。严重就记载月份,不严重就记载季节。

九月,公至自会。

【译文】九月,僖公从盟会处回国,告祭祖庙。

季姬归于缯。

【译文】委姬回缯国。

己卯,晦,震夷伯之庙。

【译文】己卯日,是九月三十。夷伯庙遭雷震。

晦,冥也。震,雷也。夷伯,鲁大夫也。因此以见天子至于士皆有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是以贵始,德之本也。始封必为祖。

【译文】晦指夜里,震是雷击的意思。夷伯是鲁国大夫。由此可见从天子到士人都有庙。天子有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人二庙。德高的人可以远祭世祖,德差的人只能近祭父庙。因此,始受封的君王地位高,他就是祖。

冬,宋人伐曹。

【译文】冬季,宋国进攻曹国。

楚人败徐于娄林。

【译文】楚国在娄林打败徐国。

夷狄相败,志也。

【译文】夷狄打败夷狄,要记载下来。

十有一月,壬戌,晋侯及秦伯战于韩,获晋侯。

【译文】十一月壬戌日,晋侯和秦伯在韩地作战,晋侯被俘。

韩之战,晋侯失民矣,以其民未败而君获也。

【译文】韩地一战,晋侯失掉民心了。因为他的百姓没败,君王却被秦国俘获了。

僖公十六年

(公元前六百四十四年)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

是月,六鶂退飞,过宋都。

【译文】僖公十六年春天,周历正月,戊申日,是初一,在宋国落下五块陨石。这一月六只鶂鸟退着飞,飞过宋都。

先陨而后石何也,陨而后石也。于宋,四竟之内曰宋。后数,散辞也,耳治也。是月也,决不日而月也。六鶂退飞过宋都,先数,聚辞也,目治也。子曰:“石,无知之物,鶂微有知之物。石无知,故日之。鶂微有知之物,故月之。君子之于物,无所苟而已。”石鶂且犹尽其辞,而况于人乎。故五石六鶂之辞,不设,则王道不亢矣。民所聚曰都。

【译文】为什么陨字在先而石字在后?因为落下以后才知是石头。落在宋国,四方边境之内都属于宋。石头落下后才数,表明是分散而落。耳朵听到落地声。经文记“是月”,是强调鸟退着飞与陨石决不是发生在同一天,而是同一月。六只鸟退着飞经过宋国都城。先记数字“六”,表明鸟是聚在一起飞,用眼看到的。孔子说:“石头是无知之物,鶂鸟是稍有灵性的动物。石头无知,所以记下日期。鶂鸟稍有灵知,所以记下月份。君子对于万物。没有随随便便的。”对石头和鶂鸟尚且详尽记载。何况对人呢。所以说对五石六鶂记载,不深入考虑,治国的办法就不会高明。百姓聚集的地方叫都。

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

【译文】三月壬申日,公子季友去世。

大夫日卒,正也。称公弟叔仲,贤也。大夫不言公子公孙,疏之也。

【译文】大夫死记载日期是对的。称庄公弟弟的字,是因为他贤德。对大夫如果不称公子或公孙,是表示疏远的意思。

夏,四月,丙申,缯季姬卒。

【译文】夏天,四月丙申日,缯季姬去世。

秋,七月,甲子。公孙兹卒

【译文】秋天,七月甲子日,公孙兹去世。

大夫日卒,正也。

【译文】大夫死记载日期是对的。

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

【译文】冬天十一月,僖公在淮地会盟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和曹伯。

兵车之会也。

【译文】“淮地会盟”是一次兵车之会。

僖公十七年

(公元前六百四十三年)

十有七年,春,齐人、许人伐英氏。

【译文】十七年,春天,齐国和许国攻打英氏。

夏,灭项。

【译文】夏天,灭掉项国。

孰灭之?桓公也,何以不言桓公也?为贤者讳也。项,国也。不可灭而灭之乎?桓公知项之可灭也,而不知己之不可以灭也。既灭人之国矣,何贤乎?君子恶恶疾其始,善善乐其终,桓公尝有存亡继绝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译文】谁灭了项国?是齐桓公。为什么不记齐桓公,替贤人隐讳。项是个国家,不可以灭却灭了它。桓公知道项国可灭,却不知自己不能去灭。已经灭了别人的国家,还算什么贤人。君子憎恨坏人,憎恨他的当初;喜欢好人,乐意他善始善终。桓公曾有存亡继绝的功德,所以君子替他隐讳。

秋,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

【译文】秋天,夫人姜氏在卞地见齐侯。

九月,公至自会。

【译文】九月,僖公从淮地回国,告祭祖庙。

冬,十有二月,乙亥,齐侯小白卒。

【译文】冬季,十二月乙亥日,齐桓公小白去世。

此不正,其日之何也?其不正前见矣。其不正之前见何也?以不正入虚国,故称嫌焉尔。

【译文】这人不正,为什么死了记载日期?他的不正当行为先前已记载了。为什么说先前就记载了?他以不正当手段,进入无君的齐国,所以说有夺君位之嫌。

僖公十八年

(公元前六百四十二年)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

【译文】十八年春,周历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攻伐齐国。

非伐丧也。

【译文】不是趁国丧攻伐。

夏,师救齐。

【译文】夏天,诸侯援救齐国。

善救齐也。

【译文】救齐是好事。

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

【译文】五月戊寅日,宋国和齐国在甗地作战,齐军战败。

战不言伐。客不言及。言及。恶宋也。

【译文】用战字就不能用伐字。宋师后边不能用及字。用及字,是憎恨宋师的意思。

狄救齐。

【译文】狄人援救齐国。

善救齐也。

【译文】狄人救齐是好事。

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

【译文】秋季,八月丁亥日,安葬齐桓公。

冬,邢人、狄人伐卫。

【译文】冬天,邢国、狄国攻伐卫国。

狄其称人何也,善累而后进之,伐卫所以救齐也,功近而德远矣。

【译文】为什么称狄人?是积累善行而後得以进升的。狄伐卫是为了救齐国。近有伐卫之功,远有救齐之德。

僖公十九年

(公元前六百四十一年)

十有九年,春,王三月,宋人执滕子婴齐。

【译文】十九年,春,周历三月,宋国抓了滕国国君。

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

【译文】夏季,六月,宋国、曹国和邾国在曹国南部会盟。

缯子会盟于邾。己酉,邾人执缯子,用之。

【译文】缯国国君跟邾国会盟,邾国抓住缯子,用他的血祭土神。

微国之君,因邾以求与之盟。因己以求与之盟,己迎而执之,恶之,故谨而日之也。用之者,叩其鼻以衈社也。

【译文】小国国君,想依靠邾国帮助参与诸侯的盟会。想依靠自己的帮助参与会盟,自己迎来却抓住他,憎恨邾国的做法,所以慎重地记下日子。用之,是指击打缯子的鼻子,用他的血祭土神。

秋,宋人围曹。

【译文】秋天,宋国包围了曹国。

卫人伐邢。

【译文】卫国攻打邢国、

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

【译文】冬季,鲁国同陈国、蔡国、楚国、郑国在齐国结盟。

梁亡,

【译文】梁国灭亡,

自亡也。湎于酒,淫于色,心昏耳目塞。上无正长之治,大臣背叛,民为寇盗。梁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梁亡,郑弃其师。我无加损焉,正名而已矣。梁亡,出恶正也。郑弃其师,恶其长也。

【译文】梁国是自取灭亡。国君沉湎于酒,荒淫好色,头脑昏愦。听不进意见。上边没有正常的治国之道,大臣背叛,百姓偷盗。梁亡,是自己灭亡的。还有繁重的劳役,沉湎于酒的事不值一提。梁国灭亡,它抛弃了自己的军队,我们毫无增减事实,只是对其亡正名而已。梁国灭亡,由于它国政很坏,抛弃了自己的军队,作恶那么长久。

僖公二十年

(公元前六百四十年)

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译文】二十年春天,重新制作南门。

作,为也。有加其度也。言新,有故也,非作也。南门者,法门也。

【译文】作,是制作的意思,加大原来的尺度。说新,表示有旧的,就不是新制作。南门,是法门。

夏,郜子来朝。

【译文】夏天,郜子来鲁朝见。

五月,乙巳,西宫灾。

【译文】五月乙巳日,西宫发生火灾。

谓之新宫,则近为祢宫。以谥言之,则如疏之然,以是为闵宫也。

【译文】西宫也叫新宫,它靠近父庙(这里指庄公庙)。用谥号称呼的,是远祖的庙。根据这点认为着火的是闵公庙。

郑人入滑。

【译文】郑国攻入滑国。

秋,齐人、狄人盟于邢。

【译文】秋天,齐国和狄国在邢地会盟。

邢为主焉尔。邢小,其为主何也?其为主乎救齐。

【译文】邢国是主持者。邢是小国,为什么它主持?以邢为主(研究)援救齐国。

冬,楚人伐随。

【译文】冬季,楚国攻伐随国。

僖公二十一年

(公元前六百三十九年)

二十有一年,春,狄侵卫。

【译文】二十一年春季,狄人侵略卫国。

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

【译文】宋国、齐国和楚国在鹿上会盟。

夏,大旱。

【译文】夏天,大旱。

旱时,正也。

【译文】天旱记载季节是对的。

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雩,执宋公以伐宋。

【译文】秋天,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在雩地会盟,捉住宋公然后攻打宋国。

以重辞也。

【译文】用以字,表示抓到的是个重要人物。

冬,公伐邾。

【译文】冬季,鲁国攻伐邾国。

楚人使宜申来献捷。

【译文】楚国派宜申来献战利品。

捷,军得也,其不曰宋捷何也?不与楚捷于宋也。

【译文】捷是指战利品,为什么不说伐宋的战利品?不愿意说楚国胜了宋国。

十有二月,癸丑,公会诸侯盟于薄。

【译文】十二月癸丑日,僖公在薄地会盟诸侯。

会者,外为主焉尔,释宋公。外释不志,此其志何也?以公之与之盟目之也。不言楚,不与楚专释也。

【译文】用会字,表示主要是为国外的事,为释放宋公。释放国外的人不必记载,这次为什么记呢?因为僖公参加会盟看到了。不提楚国。是不愿说楚国自己放的人。

僖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六百三十八年)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

【译文】二十二年,春天,鲁国攻邾国。攻下须句。

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

【译文】夏天,宋国、卫国、许国和滕国攻打郑国。

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

【译文】秋天八月丁未日,鲁国和邾国在升陉作战。

内讳败,举其可道者也。不言其人,以吾败也。不言及之者,为内讳也。

【译文】忌讳说鲁国失败,就记下可以说得出的。不记鲁国领兵的人,因为我们败了。不提“及”字前边的,是忌讳提鲁国。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译文】冬季,十一月己巳日,是初一,宋国和楚国在泓地作战,宋军失败。

日事遇朔日朔,春秋三十有四战,未有以尊败乎卑,以师败乎人者。以尊败乎卑,以师败乎人,则骄其敌。襄公以师败乎人,而不骄其敌何也?责之也。泓之战,以为复雩之耻也。雩之耻,宋襄公有以自取之。伐齐之丧、执滕子、围曹、为雩之会,不顾其力之不足,而致楚成王。成王怒而执之。故曰,礼人不答,则反其敬。爱人而不亲,则反其仁。治人而不治,则反其知。过而不改,又之,是谓之过,襄公之谓也。古者,被甲婴胄,非以兴国也,则以征无道也,岂曰以报其耻哉?宋公与楚人战于泓水之上。司马子反曰:“楚众我少,鼓险而击之,胜无幸焉”。襄公曰:“君子不推人危,不攻人厄,须其出”。既出,旌旗乱于上,陈乱于下。子反曰:“楚众我少,击之,胜无幸焉”。襄公曰:“不鼓不成列”。须其成列而后击之,则众败而身伤焉,七月而死。倍则攻,敌则战,少则守。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为道?道之贵者时。其行势也。

【译文】发生事的日子遇上朔日就记朔。春秋经记载三十四次战役,一般没有中原国败于夷狄、人多的败于人少的。如果中原国败于夷狄、人多的败于人少的,那就是因为骄傲轻敌。宋襄公败于楚人,却不是因为骄傲轻敌。为什么记?为责备他。泓之战,宋公是想以此报复雩之会上的耻辱。雩地会盟时的耻辱,是宋襄公自讨的。他趁齐有丧事伐齐、抓滕子、围攻曹国、主持雩地会盟。不看自己力量够不够,把楚成王请到会。楚成王一怒就把宋公抓起来。所以说,礼敬别人却得不到报答,就不算敬;爱别人却得不到爱,就不算仁。治理百姓却治理不好,就不算智。犯了错误不改,又犯同样的错误,才叫错误。这些说的就是宋襄公。古时,披上铠甲戴上头盔,不是为了振兴国家,就是讨伐无道,难道能用作战报仇雪耻吗?宋公和楚国在泓水边作战。司马子反说:“楚国兵多,我们兵少,趁它渡河危险时打它,肯定取胜”。宋公说:“君子不趁人之危,不在别人困厄时攻击,等他们过河再打”。楚军已经过了河,上面指挥的军旗乱了,下面阵容也乱了。子反说:“敌众我少,趁它乱时打它,肯定能胜”。襄公说:“君子不进攻没列阵的军队”。楚军排好阵列,而后才进攻。结果,宋军大败。宋公自身也受了伤,七个月后就死了。(军队作战),兵力是对方的一倍就主动进攻,兵力和对方相当就可以打,兵力少于对方就坚守不出。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能说话。人如果不能说话,还算什么人?言语之所以叫做言语,就是要真诚。说话如果不真诚,还叫什么言语?真诚之所以真诚,就在于它符合道理。真诚如果不符合道理,那还叫什么真理。真理的可贵就在于它合乎时机,顺应形势。

僖公二十三年

(公元前六百三十七年)

二十有三年,春,齐侯伐宋,围闵。

【译文】二十三年春,齐国攻打宋国,包围闵城。

伐国不言围邑,此其言围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

【译文】攻伐一国,就不必记包围了城邑,这次为什么记载?是认为齐国用坏回报坏是不对的。

夏,五月,庚寅,宋公兹父卒。

【译文】夏天,五月庚寅日,宋公兹去世。

兹父之不葬何也,失民也。其失民何也?以其不教民战,则是弃其师也。为人君而弃其师,其民孰以为君哉?

【译文】为什么不记载安葬宋襄公?因为他失掉民心。他为什么失掉民心?因为他不教百姓作战,这就抛弃了他的军队。做为人君,却抛弃了自己的军队,那百姓谁还把他看做国君。

秋,楚人伐陈。

【译文】秋季,楚国攻打陈国。

冬,十有一月,杞子卒。

【译文】冬季,十一月,杞国国君去世。

僖公二十四年

(公元前六百三十六年)

二十有四年,春,王正月。

【译文】二十四年,春,周历正月。

夏,狄伐郑。

【译文】夏季,狄人攻打郑国。

秋,七月。

【译文】秋季,七月。

冬,天王出居于郑。

【译文】冬天,周襄王逃出,住在郑国。

天子无出,出,失天下也。居者,居其所也。虽失天下,莫敢有也。

【译文】天子无所谓出,说出,表明他丢了天下。居,指住在他自己的地方。天子即使失去天下,也没有谁敢享有天下。

晋侯夷吾卒。

【译文】晋惠公去世。

僖公二十五年

(公元前六百三十五年)

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

【译文】二十五年春,周历正月,丙午日,卫国灭掉邢国。

毁之名何也?不正其伐本而灭同姓也。

【译文】为什么称卫侯的名?认为他伐同祖灭掉同姓国是不对的。

夏,四月,癸酉,卫侯毁卒。

【译文】夏天,四月癸酉日,卫文公去世。

宋荡伯姬来逆妇。

【译文】宋国的荡伯姬来鲁迎儿媳妇。

妇人既嫁不逾竟。宋荡伯姬来逆妇,非正也。其曰妇何也?缘姑言之之辞也。

【译文】女子已经出嫁,就不能越过国境。宋国荡伯姬来迎儿媳妇是不对的。为什么称妇?称妇是从婆母那方面说的。

宋杀其大夫。

【译文】宋国杀了自己的大夫。

其不称名姓,以其在祖之位,尊之也。

【译文】不称大夫的名姓。因为他在先祖的地位。尊敬他。

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

【译文】秋季,楚国围攻陈国、迫使陈国送顿子回国。

纳者,内弗受也。围一事也,纳一事也,而遂言之,盖纳顿子者陈也。

【译文】用纳字,表示国内不愿意接受他回去。包围陈国是一件事,送顿子回国是一件事,经文紧接着说,大概送顿子的是陈国。

葬卫文公。

【译文】安葬卫文公。

冬,十有二月,癸亥,公会卫子,莒庆盟于洮。

【译文】冬天,十二月癸亥日,僖公在洮地会盟卫子、莒庆。

莒无大夫,其曰莒庆何也?以公之会目之也。

【译文】莒国没有天子命封的大夫。为什么称他莒庆?是因为他与僖公会盟而高看他。

僖公二十六年

(公元前六百三十四年)

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己未,公会莒子、卫宁速,盟于向。

【译文】二十六年春,周历正月,己未日,僖公在向地会盟莒子和卫国大夫宁速。

公不会大夫,其曰宁速何也?以其随莒子可以言会也。

【译文】鲁公不能和大夫会盟,为什么提宁速?因为他随在莒子之后,可以和鲁公会盟。

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嶲,弗及。

【译文】齐国侵略鲁国西部边境,僖公追逐齐军到嶲地,没追赶上。

人,微者也,侵,浅事也。公之追之,非正也。至嶲,急辞也。弗及者,弗与也,可以及而不敢及也。其侵也曰人,其追也曰师,以公之弗及,大之也。弗及,内辞也。

【译文】称齐人、表示领兵人地位不高。用侵字,表明不是严重的事。僖公追逐齐军,是不对的。追到嶲地,表示急迫追逐的意思。没追上,是指没跟齐军交战,是可以追得上而不敢追上。说侵略称齐人;说追逐称齐师,是因为僖公没追上,所以要强调齐军强大。说弗及,是为鲁公找个脱辞。

夏,齐人伐我北鄙。

【译文】夏季,齐国攻打鲁国北部边邑。

卫人伐齐。

【译文】卫国攻伐齐国。

公子遂如楚乞师。

【译文】公子遂到楚国去请求援兵。

乞,重辞也,重人之死也,非所乞也。师出不必反,战不必胜,故重之也。

【译文】用乞字,表示严重的意思。严重是指人们战死了,不是指乞求的。军队出战返不回,作战又不胜,所以很严重啊。

秋,楚人灭夔,以夔子归。

【译文】秋天,楚国灭了夔国,把夔国国君带回楚国。

夔,国也。不日,微国也。以归,犹愈乎执也。

【译文】夔是国名。不记日期,因为是小国。把夔子带回楚国,比捉住他还重。

冬,楚人伐宋,围闵。

【译文】冬天,楚攻打宋国,包围闵城。

伐国不言围邑。此其言围何也?以吾用其师,目其事也。非道用师也。

【译文】攻伐一国不必记包围了城邑。这里为什么记围城呢?因为鲁国用楚军,看到了他们干的事,认为如此用兵不合道义。

公以楚师伐齐,取谷。

【译文】僖公动用楚军打齐国,攻下谷地。

以者,不以者也。民者,君之本也。使民以其死,非其正也?

【译文】用,是不该用的意思。百姓是君王的根本。让百姓征战而死,指责这不正当的做法。

公至自伐齐。

【译文】僖公伐齐后回国,告祭祖庙。

恶事不致,此其致之何也?危之也。

【译文】做坏事不告祭祖庙,这次为什么告祭祖庙?认为伐齐危险。

僖公二十七年

(公元前六百三十三年)

二十有七年,春,杞子来朝。

【译文】二十七年,春天,杞国国君来朝见鲁国。

夏,六月,庚寅,齐侯昭卒。

【译文】夏天,六月庚寅日,齐孝公去世。

秋,八月,乙未,葬齐孝公。

【译文】秋天,八月乙未日,安葬齐孝公。

乙巳,公子遂帅师入杞。

【译文】乙巳日,公子遂领兵攻入杞国。

冬,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

【译文】冬天,楚国、陈国、蔡国、郑国和许国包围宋国。

楚人者,楚子也。其曰人何也?人楚子所以人诸侯也。其人诸侯何也?不正其信夷狄而伐中国也。

【译文】楚人指楚王。为什么称楚人?贬抑楚王是用以贬抑诸侯。为什么贬抑诸侯?他们相信楚国攻打宋国是不对的。

十有二月,甲戌,公会诸侯,盟于宋。

【译文】十二月,甲戌日,僖公会合诸侯跟宋结盟。

僖公二十八年

(公元前六百三十二年)

二十有八年,春,晋侯侵鲁,晋侯伐卫。

【译文】二十八年春天,晋国侵略鲁国,晋国攻打卫国。

再称晋侯、忌也。

【译文】两次称晋侯、是指刺的意思。

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

【译文】公子买戍守卫国,没守到期限就走,鲁国杀死他。

先名后刺,杀有罪也。公子启曰:“不卒戍者,可以卒也。可以卒而不卒。讥在公子也,刺之可也”。

【译文】先提名字后说杀,表示杀的是有罪的人。公子启说:“守边没到期限,是说他可以到期限。可以到却没到,是讥讽公子买,杀他应该”。

楚人救卫。

【译文】楚国援救卫国。

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

【译文】三月丙午日,晋侯进入曹国抓住曹国国君,送交宋国。

入者,内弗受也。日入,恶入者也,以晋侯而斥执曹伯,恶晋侯也。畀,与也。其曰人何也?不以晋侯畀宋公也。

【译文】用入字,表示曹国不肯接受。记载入曹的日期,是憎恨攻入者。晋侯抓住曹伯,憎恶晋侯的做法。畀是给予的意思。为什么称宋人?因为不能说“晋侯畀宋公”。

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

【译文】夏季,四月己巳日,晋军、齐军、宋军、秦军跟楚军在城濮作战,楚军大败。

楚杀其大夫得臣。

【译文】楚国杀了自己的大夫得臣。

卫侯出奔楚。

【译文】卫侯逃到楚国避难。

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

【译文】五月癸丑日,僖公在郑国的践土参加了会盟。参加者有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

讳会天王也。

【译文】避讳记天子参加了会盟。

陈侯如会。

【译文】陈侯参加会盟。

如会,外乎会也,于会受命也。

【译文】如会,表示是盟会以外的,是到会听命的。

公朝于王所。

【译文】鲁公到周襄王住处朝拜。

朝不言所,言所者。非其所也。

【译文】朝拜不必记地点,记了地点,就是不该在的地点。

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

【译文】六月,卫侯从楚国又回到卫国。

自楚,楚有奉焉尔。复者,复中国也。归者,归其所也。郑之名,失国也卫元咺出奔晋。

【译文】自楚,表示楚国对卫侯有帮助。复,是指回到卫国。归,是指卫侯回到自己的地方。称卫侯的名,是因为他丢了国家。卫国大夫元咺跑到晋国避难。

陈侯款卒。

【译文】陈穆公去世。

秋,纪伯姬来。

【译文】秋天,杞伯姬来鲁国。

公子遂如齐。

【译文】公子遂到齐国去。

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温。

【译文】冬天,僖公在温地会盟晋侯、齐侯、宋公、葵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子和秦人。

讳会天王也。

【译文】避讳说天子参加盟会。

天王守于河阳。

【译文】天子在黄河北面打猎。

全天王之行也,为若将守而遇诸侯之朝也。为天王讳也,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温,河阳也。

【译文】经文所记是美化天王的行动,就像是他准备打猎而临时遇到了诸侯会盟,这是替天子避讳。河北面叫阳,山南面叫阳。温地在黄河北面。

壬申,公朝于王所。

【译文】壬申日,僖公到天子住所朝拜。

朝于庙,礼也。于外,非礼也。独公朝?与诸侯尽朝也。其日,以其再致天子,故谨而日之也。主善以内,目恶以外。言曰公朝,逆辞也,而尊天子。会于温,言小诸侯。温,河北地,以河阳言之,大天子也。日系于月,月系于时。壬申,公朝于王所。其不月,失其所系也。以为晋文公之行事,为已颠矣。

【译文】在朝廷朝拜天子,是合于礼的。在朝廷之外,就非礼了。僖公单独朝拜?和诸侯一起朝拜。记载日期,是因为晋文公两次请天子到会,所以慎重地记下日子。鲁公朝天子是做好事,晋文公召天子是干了坏事。说鲁公朝天子,是欢迎的意思,是尊奉天子。说在温地会盟,是贬抑诸侯。温地,在黄河北面。说在黄河北面打猎,是夸大天子。日连系月,月连系季。记壬申日僖公到天子的住所朝拜,没记月份,失去了连系,是因为晋文公做事颠倒了。

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

【译文】晋国抓住卫侯、把他带到京师。卫国大夫元咺从晋又回到卫国。

此入而执,其不言入何也?不外王命于卫也。归之于京师,缓辞也。断在京师也。自晋,晋有奉焉尔。复者,复中国也。归者,归其所也。

【译文】这是指进入国内抓卫侯。为什么不说进入?在卫国执行天子的命令,无所谓内外。把卫侯带回到京师,是缓和的意思,决断权在京师。元咺从晋回国,是说晋国帮助了他。复,是说回到卫。归,是指回到自己的地方。

诸侯遂围许。

【译文】诸侯包围许国。

遂,继事也。

【译文】遂,表示后一件事接着进行。

曹伯襄复归于曹,遂会诸侯围许。

【译文】曹国国君又回到曹国,于是会集诸侯包围许国。

复者,复中国也。天子免之,因与之会。其曰复,通王命也。遂,继事也。

【译文】复,是说回到中原曹国。天子赦免了曹伯,于是他也参加了盟会。说返回国,是天子的命令。遂,表示事情接连着。

僖公二十九年

(公元前六百三十一年)

二十有九年,春,介葛卢来。

【译文】二十九年春,介国国君葛卢来鲁国。

介,国也。葛卢,微国之君,未爵者也。其曰来,卑也。

【译文】介是国名。葛卢是小国的国君,没有爵位。说他来鲁朝见,表明他地位低。

夏,六月,公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

【译文】夏季,六月,僖公会合王卿。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在翟泉开会。

秋,大雨雹。

【译文】秋天,下大雹子。

冬,介葛卢来。

【译文】冬天,介葛卢来朝见鲁公。

僖公三十年

(公元前六百三十年)

三十年,春,王正月。

【译文】三十年,春,周历正月。

夏,狄侵齐。

【译文】夏天,狄国侵略齐国。

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卫侯郑归于卫。

【译文】卫国杀了大夫元咺和公子瑕,卫侯回到卫国。

称国以杀,罪累上也,以是为讼君也。卫侯在外,其以累上之辞言之何也?待其杀而后入也。公子瑕,累也,以尊及卑也。

【译文】举出国名说杀某某,表明罪行牵连到君王,因为元咺告了君王的状。卫侯在晋国,为什么说牵连他呢。他等元咺被杀后才回国。公子瑕被杀是元咺牵连的,由尊者到卑者。

晋人,秦人围郑。

【译文】晋国和秦国包围郑国。

介人侵萧。

【译文】介国侵略萧城。

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

【译文】冬天,周襄王派太宰周公送聘礼。

天子之宰,通于四海。

【译文】天子的宰官,通达天下。

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译文】公子遂到京师,然后到晋国、

以尊遂乎卑,此言不敢叛京师也。

【译文】由京师接着去晋国,这样说,是不敢把京师放在后。

僖公三十一年

(公元前六百二十九年)

三十有一年,春,取济西田。

【译文】三十一年,春天,鲁国得到了济水以西的土地。

公子遂如晋。

【译文】公子遂到晋国去。

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

【译文】夏季,四月,四次占卜郊祭,都不吉利,就没杀牲郊祭,还是举行了三次望祭。

夏四月,不时也。四卜,非礼也。免牲者,为人缁衣熏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南郊。免牛亦然。乃者,亡乎人之辞也。犹者,可以已之辞也。

【译文】夏季四月,不合郊祭的季节。占卜四次,不合于礼。不杀牲,是指像人似的给羊披上黑衣裳,管事人穿黑色礼服,牵着它到南郊接神。如果是牛,也这样做。乃,表明没贤人(治国)的意思。犹,表示可以停止不祭的意思。

秋,七月。

【译文】秋季,七月。

冬,杞伯姬来求妇。

【译文】冬天,杞伯姬来鲁接儿媳妇。

妇人既嫁不逾竟。杞伯姬来求妇,非正也。

【译文】女人出嫁就不能再过国境。杞伯姬来鲁接儿媳妇是不对的。

狄围卫。十有二月,卫迁于帝丘。

【译文】狄人围攻卫国。十二月,卫国迁到帝丘。

僖公三十二年

(公元前六百二十八年)

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

【译文】三十二年,春,周历正月。

夏,四月,己丑。郑伯捷卒。

【译文】夏季,四月己丑日,郑文公去世。

卫人侵狄。秋,卫人及狄盟。

【译文】卫国侵略狄人。秋季,卫和狄人结盟。

冬,十有二月,己卯,晋侯重耳卒。

【译文】冬季,十二月己卯日,晋文公故去。

僖公三十三年

(公元前六百二十七年)

三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

【译文】三十三年春,周历二月,秦国攻入滑国。

滑,国也。

【译文】滑是个国家。

齐侯使国归父来聘。

【译文】齐国派国归父来鲁访问。

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殽。

【译文】夏天四月辛巳日,晋人和姜戎在殽地打败秦军。

不言战而言败何也?狄秦也。其狄之何也?秦越千里之险入虚国,进不能守,退败其师徒。乱人子女之教,无男女之别。秦之为狄,自殽之战始也。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曰:“子之冢木已拱矣,何知?”师行,百里子与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女死必于殽之岩唫之下,我将尸女于是”。师行,百里子与蹇叔子随其子而哭之,秦伯怒曰:“何为哭吾师也?”二子曰:“非敢哭师也,哭吾子也。我老矣,彼不死则我死矣”。晋人与姜戎要而击之殽。匹马倚轮无反者。晋人者,晋子也。其曰人何也?微之也。何为微之,不正其释殡而主乎战也。

【译文】不记战而记败是为什么?是把秦国视为夷狄。为什么视它为夷狄?它越过千里之遥,入毫无防备的滑国。进不能守,退遭失败,扰乱了滑国的教化。没了男女的区别,把秦视为夷狄,从殽山之战开始。秦穆公要偷袭郑国。百里奚和蹇叔劝谏说:“从千里远袭击别国,没有不败的”。秦伯说:“你们坟上的树都该有一拱粗了,知道什么?”军队出发时,百里奚和蹇叔送儿子,并告诫儿子说:“你们肯定死在殽山的险隘处,我将到那里为你们收尸”。军队走了,百里奚和蹇叔追着儿子哭,穆公大怒,说:“为什么哭我的军队?”两位大夫说:“不敢哭军队,是哭我的儿子,我老了。他不死我将死了”。晋国和姜戎在殽山拦腰截击,秦国没有一匹马一只车轮返回。晋人,指的是晋文公儿子,为什么称人?是轻视他。为什么轻视他?他不顾父丧而领兵出战是不对的。

癸巳,葬晋文公,

【译文】癸巳日,安葬晋文公。

日葬,危不得葬也,

【译文】记载安葬的日子,因为有危难不能安葬。

狄侵齐,

【译文】狄人侵犯齐国。

公伐邾,取訾楼,

【译文】僖公攻邾国,占领了訾楼。

秋,公子遂帅师伐邾。

【译文】秋季,公子遂领兵攻打邾国。

晋人败狄于箕。

【译文】晋国在箕地打败狄军。

冬,十月,公如齐。

【译文】冬季,十月,僖公到齐国去。

十有二月,公至自齐。

【译文】十二月,僖公回国,告祭祖庙。

乙巳,公薨于小寝。

【译文】乙巳日,僖公死在小寝。

小寝,非正也。

【译文】(死在)小寝,是不对的。

陨霜不杀草,李梅实。

【译文】下霜草却没衰,李树、梅树结了果实。

未可杀而杀,举重也。可杀而不杀,举轻也。实之为言犹实。

【译文】(植物)不该衰落却衰落,是说冷的厉害。该衰落而不衰落,是说不太冷,实是结果实的意思。

晋人、陈人、郑人伐许。

【译文】晋国、陈国和郑国攻伐许国。